让学生在探究中学语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tep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
  一、辨析中尝试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黄山奇松》展示了黄山奇松的独特魅力,其中具体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这三大名松。教学中,可用多媒体呈现三大名松的图片;然后提出学习要求:这三棵松分别是什么松呢?自由朗读课文,图文对照辨一辨,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投入自主阅读,不一会儿,课堂上举手的一大片,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这是迎客松,因为你看它如文中所说‘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还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有的手指屏幕说:“这边一棵是陪客松,多像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近旁,还有游客呢,它好像正陪同游人在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剩下的这棵就是送客松了。”其余同学马上补充说:“它的部分枝干向下斜出,正如文中所说,‘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究,感受到了黄山松之奇。
  二、争论中进行探究
  《“黑板”跑了》是苏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具体描写了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从而表现他专心研究科学的可贵精神。在教学这一课时,围绕“你觉得安培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讨论,学生的观点分成两派,一部分认为安培做事很粗心,另一部分则认为安培研究数学问题十分专心,课堂上形成争论的局面,双方各执己见,分别抓住文中找出的依据据理力争。其实,展开争论的过程,就是与文本对话深入的过程,也是学习探究渐进的过程。此时,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一个个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中,他们在争辩中明理,在争辩中反思,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对自我认知进行整理、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高度发展,同时,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突破习惯思维求变、求新的创新能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通过争论,大家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经常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生活中的粗心,正是因为他研究科学时的专心所致。此时,这种崇高精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人格得以提升。
  三、合作中展开探究
  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努力转变自身角色的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创造性。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为了凸现探究性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引导学生读题后质疑,再带问题读课文,尝试解决简单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整理归纳,提炼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是:“扫路老人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围绕中心问题,小组展开探究性阅读,学生与文本展开了深入的、真真切切的对话。在全班交流汇报中,又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与此同时,学生不断反思,实现了与自身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的感悟不断丰富,逐步触摸到扫路老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世界。学生经历了自我探究到小组探究的过程,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学生的交流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一种资源。
  四、对比中深入探究
  《狼和鹿》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由事及理,对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对比主要有三组:一是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二是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三是狼鹿异位的对比。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因及联系,从而突破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课堂上,同学们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特别是具体直观的数据,探究森林状态的前后巨大变化、鹿群的巨大变化、狼鹿异位的根源。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状态之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探究性学习资源,我们应认真钻研教材,潜心挖掘探究资源,精心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逐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汉语作为母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是在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的特殊载体。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思想、有道德修养的人。  一、在写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从一年级开始指导书写起,教师就应该在认真抓好正确的执笔姿势与书写姿势、认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品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且逐步成为了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可谓是教学领域的一大变革。现代化教育手段激活了我们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翅膀。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展学生的信息空间,促进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宽了课堂的容量,煅练了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激活了课
和谐是当今社会热议的一个话题,和谐是一种目标,是一种追求,是人心所向。谁如果发展了和谐,做到了和谐,那么就意味着成功。现阶段,有许多学校提出了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灵魂,如何发展和谐的课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那么和谐课堂该是怎样的呢?以下笔者结合一些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和谐课堂应该内容丰富学生想学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知识的更替非
期刊
摘要: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  但在现实教学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作业多,机械重复,缺乏创造思维训练,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