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课程综合性的道德教育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Q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质。本文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二框“以礼待人”教学案例,简析突显课程综合性的道德教育。
  一、案例回放
  【新课导入】
  比一比:看谁能准确说出除夕的意思和本地除夕的礼仪习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幻灯片介绍:
  除夕中的“除”,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是农历年最后的一天,它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要除旧布新,所谓“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这天的活动以消灾祈福为中心。
  本地除夕的礼仪习俗,有贴春联、祭祖、吃年夜饭、放爆竹、给压岁钱、守岁等。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作铺垫,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年文化。
  【新课教学】
  过渡:除夕之后是初一,初一要拜年。拜年是什么意思?现在有哪些新的拜年方式?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幻灯片介绍:
  古时“拜年”一词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 板块一:知礼识礼
  讨论和表演:拜年时应怎样做到有礼?
  学生回答和表演,教师点评和总结:注意礼节,如拱手、说拜年的吉利话;注意礼貌,语言文明,举止端庄;注意礼仪,仪表整洁,面带微笑……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有礼就要讲礼貌、讲礼节、讲礼仪。
  幻灯片播放关于礼貌、礼节、礼仪的常识。
  礼貌,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讲礼貌,就是在接人待物时态度亲和、语言文明、举止端庄、行为得体等。
  礼节,指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拱手、握手、拥抱、寒暄、献哈达等。
  礼仪,指体现对人、事物或风俗习惯尊重的仪表、仪式。仪表包括人的容貌、姿态、服饰和个人卫生等;仪式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设计意图:结合拜年中的礼节、礼貌和礼仪,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礼,理解礼所体现的良好品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在认知上没有难度,教学过程从简。
  ●板块二:析礼明礼
  话题1:春节期间,爸爸妈妈总会带着我们去给舅舅、姑妈、姨娘等其他长辈拜年,有的同学觉得很烦。这种礼仪风俗有必要继承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给长辈拜年是践行孝亲敬长传统美德的表现,是对礼文化的弘扬;礼是立身处世的前提,不给长辈拜年是失礼的表现,影响自己在亲朋好友中的形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其他长辈的关爱和照顾,应学会感恩,以礼相待,回报长辈。针对有学生提出拜年礼仪习俗中存在一些落后的不合时宜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讲礼节、讲礼仪应与时俱进,旧风俗中落后的烦琐的内容可抛弃,但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不可丢。
  设计意图:结合话题1,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有礼对个人的意义,突出本框教学重点;同时融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培养辩证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话题2:拜年的路上经常拥堵。有驾驶员会违规变道加塞,甚至有驾驶员会忍不住骂骂咧咧,发生争吵甚至打架,还有人会围观,交通秩序被破坏。这在平时也会遇到,曾有来自西方的老外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这既有失风范,也会引发不良后果。驾驶员违规变道加塞、争吵甚至打架的原因有哪些?会有什么危害?消除“路怒”及其引发的问题,驾驶员应怎样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违规变道加塞、争吵甚至打架的原因是礼仪素养不足、道德修养欠缺、法治观念不强,不善于调控情绪;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不利于形成文明祥和、安定有序的社会;我们正处于全面对外开放的时代,在社会生活中无礼也有损国家形象。文明有礼有利于维护个人与国家形象。驾驶员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規则,加强礼仪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调控情绪,文明有礼,践行友善价值观。
  设计意图:结合话题2,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礼的社会价值,突出本框教学重点;同时联系前面课文已学有关规则、情绪知识,融入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过渡:文明有礼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前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形象。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提高文明礼仪素养。学校常年开展“八礼四仪”教育,老师觉得还应增加“一礼”——课堂之礼。
  ● 板块三:守礼行礼
  1.讨论:课堂之礼应有哪些?课堂有礼与学习是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首先,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教师点评,总结提炼学生在课堂应有的礼仪。为了教学时游刃有余,教师事先搜集或设计一些学生课堂应遵守的礼仪规范,如:上课铃响,备好书本,安静端坐;老师上课,起立敬礼,礼貌问好;坐姿端正,双手置上,目随老师;专心听讲,不做杂事,勿要私语;学会倾听,发言举手,表达文明;仪表端庄,尊重老师,礼待同学;下课铃响,起立恭送,师离生走。
  然后,通过对课堂有礼与学习之间关系的讨论,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感悟——上课时守礼行礼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提高效率;反之,则可能与老师配合不默契,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甚至违反纪律影响课堂和谐,不利于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由此教育学生增强守礼行礼的自觉性。
  2.反思:我班同学践行课堂之礼的情况如何?自己在课堂守礼行礼的情况又怎样?
  教师展示事先拍下的学生平时课堂中表现的照片,促进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懂得并认同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从小事做起,培养讲礼貌、讲礼节、讲礼仪的好习惯。最后,教师应指出,“来而不往非礼也”,师生之间要相互有礼,对此可相互监督。   设计意图:明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践行。本环节基于本校学生在课堂存在的礼仪缺失问题开展探究、交流与反思,引导学生通过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并努力从课堂小事做起,自觉守礼行礼,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并寄语学生——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终身享受它的利息。”培养文明有礼的良好习惯,应从小事做起,从课堂做起!
  课后任务:结合本班实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本班课堂学生礼仪规范,呈送班主任综合、修改,在班级实行。
  二、案例反思
  上述“以礼待人”教学案例突显了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1]17。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1]2。本案例通过表演、讨论、分析、总结和反思等教学活动,侧重进行有礼、友善、孝亲敬长等道德观念的培养和法治观念的培育,有利于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年文化、“路怒”的原因,制定“课堂之礼”的班规等,在帮助学生学习以礼待人知识的同时,促进辩证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生活参与能力的提升。这突显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2.授课内容的综合性
  学科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性……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1]17。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作适度发掘和拓展,突显综合性。
  本案例中,教师以教学道德内容为主,在进行以礼待人、孝亲敬长、感恩教育的同时,有机融入了国情、法律和心理健康内容。如教师从年文化着手,引领学生了解年文化,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礼文化,进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国情教育;结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路怒族”现象,将道德与法律(增强法治观念)、心理健康(调控情绪)融合在一起。
  3.联系生活的综合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紧密联系” [1]2,教学要关注各种生活,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观察和体验生活,感悟和思考生活。本案例中,年文化涉及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课堂之礼涉及学校生活,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年文化和课堂之礼,有利于其更好地参与各种生活,体现了教育为生活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促进立德树人。多方位联系生活,能够更好地践行“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1]2这一课程核心理念。
  本案例努力突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性的特质,直接或间接进行了文明、和谐、法治、爱国、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注重综合性,巧妙创设情境、科学设计问题、智慧展开教学,可进行多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领,使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其学习的重点,同时对于拓宽其眼界,帮助其了解国外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立足于教学实际,结合教学中的个人经验并参阅相关的研究文献,对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出若干建议与措施,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仁爱版;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其文本教材作为载体,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而对于教学,教材设计的理念与编写的逻辑只有全
关于怎样打造高中语文优质课堂,我认为,应找准“抓手”。好的“抓手”,就是能拎起整堂课的“好线头”——好的教学切入点。它如木偶提线,一线在手,指挥如意,教学流程自然如行云流水,顺畅无阻。为此,笔者就以《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为例,从“抓手”的角度来探究打造高中语文优质课堂的相关策略。  一、抓“文体”,从“饱含深情的檄文”的角度切入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笔者不无遗憾地看到许多老师要么仅仅把本文当
作者简介:孙杰利(1979—),男,山东莱西人,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生德育。摘要: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做好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德技双优的技能人才,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12345”德育工程为例,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新
摘 要:新课标突出强调思想政治课程应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应对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特点。作为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路径,议题式教学需要从四个方面关怀“他者”:情境选择要面向“他者”的生活世界,议题确定要回应“他者”的认知困惑,活动设计要拓展“他者”的探究空间,评价优化要指向“他者”的成长可能。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他者”关怀;思想政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
片段:“梯形的面积”计算新授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探讨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知道了求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师出示题目:计算下列梯形的面积。  图1图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除两个学生列式计算时忘记除以2外,其余学生都能正确列式。)  师再出一题:  图3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反馈时效果很好。同学们总能摆脱多余信息的干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数字,顺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充满笑声的融洽的课堂气氛于师于生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要用教学艺术去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他们从小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策略  营造轻松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范畴,注重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技能。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识记大量历史事件,涵盖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影响等诸要素。阐述情境默写的概念内涵,探寻情境默写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地落实历史考试说明,轻松应对学业水平测试。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境默写;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史实  一、情境默写之概念内涵1史实情境化  情境默写将传统的机械式默写转变为史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效果是否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是否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大潮,需要不断地检验和分析。本文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作一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应用能力  1调查的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了现场发放问卷、电子论坛讨论的形式,接受调查的人员涉及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80名教师和全部三年制大学生,理科生
摘要:当前,我国正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要有和谐的教育,努力培育出高素质人才。对于高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努力寻求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以和谐教育为视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谐教育  当今社会中,和谐是重要的理念与发
摘要:校企合作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途径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物流专业,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了研究,以期在职业院校与校企合作方面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职业院校整合校企资源进行专业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物流专业  一、研究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我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