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美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230_yuz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北京是我们挚爱的家乡。故宫、天坛,古典建筑的宏大与精美让人赞叹;中关村科技园、金融街,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催人奋进。游一游北京的公园,领略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逛一逛小胡同,感受历史沧桑与民俗风情;品一品京戏歌剧,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里是家乡北京,景美人美情美,韵味无穷,魅力无限。请以“北京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题解
  该作文题意在让学生表达对居住城市的文化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要在文中表达自己对北京文化艺术的理解和尊重,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行文中体现和升华生活中的美。
  该题目写作思路广泛,便于学生发挥。可写参观游记,借景抒情,描绘有北京特色的景观;也可写文化散文,表达见解与感受,展示北京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还可写人叙事,以小见大,表现现代北京的社会风尚和北京人的城市生活等。
  学生例文
  北京的美人大附中初三 吕殊蕴
  指导教师 崔馨予
  北京在我眼里,有一份独特的美。
  星期一清晨,我带着外国友人来到他心心念念的天安门。我们站在围栏边,候着太阳慢慢露出笑脸,看五星红旗在晨曦的光辉下冉冉升起。注视着独属于北京的红城墙,望着城门上对我们微笑的毛主席画像,他悄悄对我说:“没错,就是这个样子!气派又庄严……”他欣喜地描绘着他眼中北京的美,但这种美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我浅浅一笑并未多言,对于眼前的天安门,我念念不忘的是它凌晨五点的模样——在寒风中,我们站在观礼台上静静地等待天亮,没有喧闹的人群和火红的太阳,但那时的天安门离我最近,显得十分亲切。
  我在北京的怀抱里安然长大。颐和园承载着我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心中的颐和园不仅仅有满塘荷花、站在十七孔桥上举着相机的游人和被夕阳一点点染成金色的湖面,还有独属于我一个人的宁静的夜晚。我常常偷偷摸摸地爬进园子里,在空无一人的玉带桥上一会儿抬头看月亮,一会儿看水中的倒影。少了平日里的车水马龙,静下来的颐和园更美。
  小时候每逢周末,我就拉着妈妈到处去找好吃的。在什刹海的湖边,我流着口水盯着老师傅手中的糖人,“小姑娘,你要的小马做好了——”我赶紧接过来,刚要张嘴,妈妈拉住我:“这么好看的艺术品,留着别吃了!”我却装作没听见似的一口吞下去!一次,朋友們谈论起北京的美食,他们说起令人垂涎欲滴的全聚德烤鸭和海碗居炸酱面,我却冲他们得意地摇摇头说:“你们不懂,最好吃的是路边的糖葫芦……”
  北京是我成长的地方,在我看来,她的美不单单在于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岁月积淀的沧桑和壮观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我成长的痕迹,有只属于我的故事。我愿一直在这里感受她的春去冬来、岁月流逝,并把属于我的那份美深深地镌刻在心中。
  北京,你是家乡的模样,你的美,在我心中独一无二。
  教师点评
  小作者之所以觉得北京美,不仅是因为这座城市本身的魅力,更是将其视为家乡去热爱,带着这份真挚的热爱,她的文字中才充满了生活气息。
  (崔馨予)
  北京的美
  人大附中初三 管伯颜
  游过北国的银装素裹,看过西湖的三潭印月,也听过金陵的鼓楼钟声。领略过无数胜景,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最美的风景,还是在北京。
  北京之美,美在厚德载物的沧桑情怀。走进二环,便可感受扑面而来的沧桑美。漫步于纵横交错的胡同,抚摸着灰黑色的坚固的墙面,一股历史的凝重感涌上心头。脚下青灰的石板路参差不齐,墨绿的苔藓在砖砾的缝隙间焕发生机。抬头望去,四方湛蓝的天幕下,家家户户屋顶的青檐左右紧邻,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直冲霄汉。走出胡同,视野便宽阔起来。映入眼帘的琉璃瓦,曾多少次出现在游子思乡的梦里?那精致的飞檐,又放飞了多少远大的梦想?高大庄重的朱门,见证了多少王朝的兴衰,历经了多少岁月变迁……北京的美,美在追溯。
  北京之美,美在厚积薄发的创新精神。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短短几年,破旧的民房就消逝不见,科技大楼鳞次栉比。朝阳唤醒城市,在阳光中热情闪耀的是智慧的眼睛。条条长龙呼啸而过,在北京城的地下穿行。拎公文包的男人、抱孩子的女人、拄拐杖的老人,都在长龙之中享受着生活的便利。北京的美,美在创新。
  北京之美,美在和谐温馨的人文情怀。清晨,我最爱在湖边漫步,看垂柳下老人拥抱和风,看绕湖慢跑的青年焕发出蓬勃朝气。亲朋好友常聚在一起宴饮畅谈。“吃了吗您?”“来了您哪!”“劳驾!”地道的北京话不绝于耳,清脆的酒杯碰撞声环绕身旁,大家欢聚一堂,看袅袅热气在团聚的氛围里蒸腾,听亲人好友高声欢笑。即使素不相识,人们也会端起酒杯天南海北地畅谈,互相祝福。酒杯里盛满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眼眸里流动的,是溢于言表的幸福。北京的美,美在人心。
  北京之美,美在沧桑历史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北京之美,美在温馨和谐、自由亲近的人际关系。北京的美,韵味无穷,美不胜收。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从大处着眼,总论北京之美。文章选择三方面深入描述,各具代表性,文字精练优美。最后一段点题,落脚于北京的包容之美,完美承接上文。文章具有结构美,富有设计感,连贯通畅。
  (崔馨予)
  片段一
  说起北京小吃,不少人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软糯香甜的驴打滚儿、清凉爽口的豌豆黄、酸甜软糯的糖葫芦和焦香酥脆的焦圈。其实,老北京最著名的美食是炸酱面。面条煮熟后在凉水里过一遍,浇上传统的炸酱,配上黄瓜丝、胡萝卜丝、豆芽等蔬菜。筋道的面条与香气扑鼻的肉酱完美结合,碰撞出老北京美食的独特味道。很多人喜欢在闲暇时来上一碗炸酱面,把它当成紧张忙碌之余的放松和享受。
  ——人大附中初三 赵璧齐
  片段二
  我骑着共享单车来到中关村科技园,高耸入云的玻璃大厦充满了时代感,来来往往的都是拎着电脑包不苟言笑的IT精英。有多少年轻学子满怀对科技的热爱来到这里创业?此刻,他们在玻璃大厦的某个写字间为自己的梦想、为祖国的明天埋头苦干?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北京在进步、在发展,无数个创新科技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我们唯有努力和拼搏,才能紧跟北京的步伐,感受它日新月异的美。
  ——人大附中初三 范嘉萌
其他文献
在被各种导航惯坏后,原本就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年轻人,有更多人成了路痴。但真正路痴的夸张程度,仍让很多人惊叹,这是真路痴还是装的呀,莫不是脑子不好使?   同一条路,冬天走和夏天走的感觉完全不同,白天和黑夜不同,顺着走和逆着走也不同。排列组合起来,一条路能走出八条路来。   打滴滴或者和好友周末相约,确认定位时,只能靠附近建筑的名字来判断自己在哪。如果周围没有任何明显的建筑,就只能说自己在树旁边,
别被自己的想法累死 乔凯凯  师父把给菜园浇水的任务交给了小和尚。  看着眼前的一大片菜园以及两只木桶,小和尚在脑子里迅速算起账来:一次挑两桶水,可以浇十棵左右的青菜,一块地大概有一百棵青菜,需要挑十次水。菜园共有五块地,也就需要来回挑水五十次才可以完成任务。  一想到要挑那么多趟水,小和尚很痛苦。硬着头皮挑了一会儿,小和尚不停地叹气:“还要再挑那么多,一天都不知道能不能挑完。”想着、算着,小和尚
凌乱的房间里,几枚银色的小型核能纽扣电池躺在地上闪闪发光,微型太空,望远镜被随意丢在地上,一个黄色光球被摆在桌子中间,照亮了几块发着微光的二维屏幕。  几块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公式,上面可以看到“无尽能源”“空间折叠”之类的词,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初中生的作业。然而,最上面的一块屏幕上的内容截然不同:  3798年5月6日 青级橙班 姓名:God 题目:自创游戏日记  前天,我用望远镜在d方向的若干星
周末我在家,妈妈叫我帮忙剥蚕豆。  我和妈妈对坐着,聊着生活琐事。我接过她递过来的一只蚕豆荚看了看:蚕豆荚是墨绿色的,上面还有很多黑色的斑点,看起来一点儿都不起眼。  妈妈一边微笑着和我剥蚕豆,一边轻声细语地和我聊着天,问我最近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学习上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阅读的课外书里有什么有意思的发现。我一边回答妈妈的问题,一边观察着我手中的蚕豆荚。  一个不大的蚕豆荚躺在我的手心里,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总喜欢坐在阳台前那把金色的藤椅上,捧着当天的报纸仔细阅读。在藤椅脚下有一只紫砂茶杯,茶杯里泡着碧螺春——爷爷读报时的必备品。  小时候,每每看到爷爷在阳台前喝茶读报,我总会忍不住跑过去,饶有兴致地和爷爷一起看,其实那时的我认不得几个字。爷爷教我认报纸上的字,我却不想听,围着爷爷跑来跑去,不知踢翻了多少次茶杯。  后来,上了幼儿园,识字了,再去阳台时,爷爷就一把抓住我,让我读报纸给
张仪玩“欺诈” 张军霞  战国后期,秦国、楚国和齐国的实力最强。如果齐国和楚国结盟,就会对秦国形成一个包围圈。对此,秦王十分忧虑,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游说楚国与齐国断交。  张仪来到楚国之后,对楚王许诺:“如果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将把商于附近的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王听了非常高兴,不顾朝中众臣们的反对,派使者跟随张仪到秦国接受土地。  不料,张仪回到秦国之后,假装自己醉酒从马车上摔了下来,然后闭
“小姑娘,过江吗?”他向我挥了挥手,笑得很亲切。我愣了一下,没说话,上了船。  我想,他应该和我一般大。  江水轻轻被桨划开,漾出一道道波纹,四周弥漫着水汽,芦苇在岸边随风摇曳……  “你多大了?”他小声问。  “马上初二了,你呢?”  “我……我高中毕业了。”他的声音更小了,“高考没考好,不打算读了。”  “为什么轻易放弃?你还这么年轻!”我脱口而出。他惊讶地看着我,手中的桨越划越慢……  思绪
我见过许多种落日。不错,苍山落日雄壮荒凉,长河落日圆似轮盘,海上落日瑰丽奇幻,都堪称一绝。可我还是最留恋成都浣花溪畔的楼间落日,还有外婆总爱唱的歌。  “看夕阳哎——落下去又起来呀——”  就在赫赫有名的杜甫草堂邊上,有一座小桥拥着浣花溪。每到日落时分,总有位老人带着她的小孙女来到桥上看落日,顺便买两块蛋烘糕分着吃。小桥单车,老人爽朗的嗓音夹杂着小孙女咿咿呀呀的哭闹声,吟诵着蜀地家喻户晓的民谣,还
汪曾祺回忆家乡的灯火:“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读之,一缕乡愁袅娜升腾,旧时光年画一样清新、熨帖。  老屋的煤油灯,站在古朴的岁月里,如一首哀怨深沉的歌,总在宁谧的夜晚,萦绕在我的心头。  做煤油灯是我们男孩的绝活儿。先找来废弃的药瓶子和牙膏壳,制作灯身和灯头,而后用旧报纸捻成柱状做灯芯,再用薄铅皮拧成灯把儿,这样做成的煤油
小时候,我总幻想着长大后回忆过往时,可以唏嘘感叹流年,长吁岁月风雨。为此,我在某个春天的午后决定写日记。  记忆里,幼时的经历都是穿不成串儿的珠子,这些珠子在记忆深处闪闪发光,我将它们珍藏在日记本上。  小时候,我与朋友出去玩,她想去白马公园,而我嫌远,要去玄武湖。我们为此大吵了—架。我甚至在日记本上写下一串串咒骂她的话  如今,这些句子像童话里的小恶魔一样,挥舞着镰刀直追着我内疚的心,是当时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