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之中,教师一直占主导地位,授课方式皆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在现代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的实施中,已经慢慢显示出其所存在的缺点: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因而,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终将被淘汰。为此,关于如何改进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在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下,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以及现代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出现,而这所有的问题都开始向一个方向靠拢,那如何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找出一条比较适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我认为要做好一名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质
  教学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个既教又学的过程,面对新条件下的教学,我们做教师的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增强自身的学术素养。而这个过程却又是多方面的,随着现代教学资源的日益增多,教师获取知识的手段也明显增多。由单一的书本方面获取变为多方面的获取,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汲取所需要的知识。有句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随着教师的知识面的扩展,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而变换不同的教学手段,更不应缘木求鱼,苛守于以前的教学模式,而这一切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教中学,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走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二.要善于不断总结和发展语文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一切皆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的。我们只有充分掌握这一规律,将课堂上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并通过这种转变达到教师与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而教师必须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抛弃不适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为完善,教学手段更为多元化,使单一的讲授法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我们一个教给他们什么样的内容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能一味地凭主观感受去设计教学内容。这也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中最容易碰到的问题,要解决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只要记住教师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而展开。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从而大大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没有了学习积极性,何谈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和课后的总结工作
  课前的备课工作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相信这是每一个教师都知道的,我只强调做好课后的总结工作,也就是写好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在教完一课时后的心得体会,从教后记可以看出在教学这一课时的优点是什么?缺点又在哪里?我们在明确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后,就要时刻反思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什么?摒弃什么?能做到这样就不愁教学水平不能提高了。让我们在反思成长,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所以,写好教后记是必要的,它对我们研究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我们改进语文教学模式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尤其是远程教育系统
  远程教育系统的实现,使我们能更为直接的得到第一手教学资源,也能更为零距离的与那些名师对话。我们只要利用得当,就能发挥其效用。这样的做法,我们不仅是为了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转化为适合于自己的教学资源,达到教学模式从根本上的转变。正所谓物尽其才,我们既然有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就应该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教学模式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一切的改革所要遵循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只有在这一原则下,我们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有利的。
  
  靳凤山,教师,现居甘肃秦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