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中那些有趣的似是而非的问题(一)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 老师上课的时候说“零概率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也未必是必然事件”,我觉得这句话明显与我的常识相悖,究竟要怎么理解?
  回答: 我们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但这两句话反过来都是不成立的.
  高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概率模型,那就是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是: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如果事件A为古典概型,则P(A)=,其中m为基本事件总数,而n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若P(A)=0,则n=0,即事件A所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0,所以事件A一定为不可能事件;若P(A)=1,则n=m,即事件A所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等于基本事件的总数,所以事件A一定是必然事件.
  但在几何概型中,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几何概型的基本特征是: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如果事件A为几何概型,则P(A)=,其中n为事件A所含的基本事件构成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等),m为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等). 若P(A)=0,则n=0,也即事件A所含的基本事件构成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等)为0,但这并不代表事件A不会发生. 例如在图1所示的一张圆形(圆心为O)白纸上进行投针试验,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针落在圆的任一区域内的概率.由于圆心O为一个点,其面积为0,根据概率计算公式,针落在圆心O的概率为0.但我们知道,针落在圆心O上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在这个例子里,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相反的,针不落到圆心O上的概率P(B)为多少呢?同样由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知P(B)==1,但是事件B也不是一定发生,因为针也有可能落在圆心上,所以这个例子也说明了概率为1的事件未必是必然事件.
  
  提问:在10件产品中有5件合格品,5件次品. 从这10件产品中随机抽出3件,求抽出的3件产品均为次品的概率. “解:由题意可知每次抽出的产品为次品的概率均为,根据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求得概率P=3=.” 请问以上解法正确吗?
  回答: 这个解法是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位同学错把这个问题理解为了独立重复试验.我们知道,所谓独立重复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地做n次试验,各次试验的结果相互独立.它必须满足两个特征:(1)每次试验的条件完全相同,即有关事件的概率保持不变;(2)各次试验的结果互不影响,即各次试验相互独立.因此,独立重复试验的实际原型是有放回的抽样检验问题. 很显然题中试验不具备独立重复试验的特征,每次试验的条件都不相同:第一次是从10件产品中取1件,第二次是从9件产品中取1件,第三次是从8件产品中取1件,所以这样的解法是错误的.如果把问题改为“在10件产品中有5件合格品,5件次品,从这10件产品中每次抽取1件并放回,共抽出3件,求抽出的3件产品均为次品的概率”,那么上面的解法就是正确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古典概率问题,从10件产品中随机抽出3件的所有可能的取法总数为=120;由于这10件产品中有5件次品,因此抽出的3件产品均为次品的事件数为=10,因此概率P==.
  另外,还需要说明一点,在实际应用中,从大批产品中抽取少量样品的不放回试验,可以近似地看做独立重复试验,因此独立重复试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其他文献
东坡自海外归毗陵①,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夹运河岸,千万人随观之。东坡顾坐客曰:“莫看杀轼否?”其为人爱慕如此。  (节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 ①毗陵:常州地区的古称。苏东坡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名人效应,在哪个时代都有。不过要让百姓发自内心地追星,那也是有条件的:人品好,有才能,可信度高。虽然苏东坡是文人,但在娱乐明星还没
文学社分享会  本期坐镇文学社: 台州市第一中学海韵文学社  台州市第一中学海韵文学社曾获“全国百家优秀文学社”称号,现有成员60余人。文学社以“舞文学之笔,翔青春之梦”为办刊宗旨,于1997年10月创办社刊《海韵》,内容集散文、小说、诗歌、评论、杂文等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校文学社繁多的来稿中,小说和诗歌占了绝大多数,散文却不在其列
18岁的××:  你好!  我是未来的你,来自很远的未来。未来,你将经历高考,进入职场,将会迷茫,将会陷入困境,最后,成为现在的我——年至耄耋,垂垂老矣。  这封神秘信件的出现,出于我内心的挣扎与苦楚,出于我对曾经的自己的感激。感谢你对美好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亲爱的,这不是你内心的不服输,不是你的胜负欲,而是你那颗温暖的心脏,让你产生了向往。虽然我现在已经到了他人眼中苟活便是幸运的垂暮之年,但我
身处七国争雄的乱世,好男儿怎能不上战场一显身手?带着这样的想法,穿越到秦国的你加入了那支举世闻名的虎狼之军,并在第一场战斗中就取得了胜利。  战斗结束后的次日清晨,你像往常一样穿戴齐整来到营地前,却发现本来空旷的操场上,密密麻麻摆满了人头,都来自你们歼灭的敌军。一些法吏捏着鼻子,兢兢业业地检查这些首级,并把结果一一记录在册。比如:“检查首级,右额角有一处剑伤,长五寸,深到骨,像是剑刺的痕迹,它被割
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这样写道:“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当下许多年轻人看不起乡土,觉得其土气陈腐,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乡土,是基于一种人类最初始的情感与最深刻的理性的集合形态,在新时代中依然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乡土”是人类的物质家园。其中表现的对土地、村庄、故乡的怀念,又转化为一种对物质家園的精神追求,因此,“乡土”也成了文明发源地。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
“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的作文题向新材料作文转型。”  “我认为,今后几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仍将以新材料作文为主要题型。”  “我对2013年和2014年两年全国共36套高考语文卷进行过简单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多数作文题适合写议论文。”  过去: 话题作文一统天下,淡出高考只因“套话作文”泛滥。  2004年,浙江省实行高考自主命题。从那时起到2007年,使用的四套作文题都是话题作文,它们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乡土养育文化,乡土创造精神,乡土催生情感,乡土凝结力量。   你对“乡土”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在外来时尚潮流席卷、“乡土本色”渐渐失语的背景下,这个作文题立足“乡土根脉”,包蕴着桑梓情浓的人文情愫,体
奥尔多·利奥波德是一个生态学家,也是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是20世纪美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或许你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你或许知道他的自然哲学随笔《沙乡年鉴》。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城市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他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以及他对土地和人类之间关系的沉思。他用极具艺术感的语言,描绘出
说起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除了真正接触过这个专业的人,其他人大概都是一头雾水,或许都跟我爸一样,认为“社保就是管发放社会保险金的,以后在政府上班,是公务员呢”!这种认识偏差说到底是因为社保专业“太年轻”,跟我们打交道的时间太短。  即便是从源头算起,社保专业在中国也才兴起30多年。最初只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开设,前身是劳动经济专业。随着学科的细分和研究的深入,1999年教育部把劳动经济专业拆分
一千三百年前,长安城。一条宽一百五十米的大道纵横绵延。   它名唤作朱雀。这里,来华贸易的商人络绎不绝,上朝进谏的大臣接踵而至,远道而来的使者源源不断。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丰实。”那是一个华夏文明蓬勃繁盛的年代,当你放眼长安城,经过朱雀街道,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大唐一派盛景。何哉?在于上者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对内,听取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诤言;对外,开放贸易文化交流的渠道,大唐“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