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来源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中国古代以儒、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蕴涵丰富的和谐精神,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描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其他文献
广东省域内中心镇业已进入二次发展时期。原有的纵向“一统化”府际治理模式已不适应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的要求。本文提出通过构建“设置合理、动态平衡、地域二元及发展阶梯
从思想认识、人生观和世界观、职业道德规范及主客观条件上阐述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各级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
受教材、课时、师资、文化环境等的制约,大学语文课程并不能承载过多的教学任务。课程改革应从教材和教法两个方面着手。教材要采取分类编排和分册编排方式,注意史论结合,注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包容性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的自然延伸,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共同发展,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我国积极倡导包容性发展理念,实现包容性发展是中国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民生
摘 要:城市音乐文化在城市这个特定的地域、社会和经济范围内,将人们的精神、思想和感情转化为声音载体,通过特定的人群把这个载体表现为不同的发展形势,并形成了不同城市音乐文化的特征。本文对影响绥化市的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及传播的人群进行研究,对绥化市的城市文化发展乃至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绥化;城市音乐文化;人群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