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青少年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临床特点并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227例年龄在29岁以下的BCS患者,均经彩超及血管造影证实,其中下腔静脉型87例、肝静脉型105例、混合型35例.通过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血
【机 构】
:
221009徐州市中心医院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介入放射科,221006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徐州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徐州医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青少年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临床特点并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227例年龄在29岁以下的BCS患者,均经彩超及血管造影证实,其中下腔静脉型87例、肝静脉型105例、混合型35例.通过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及置管溶栓术开通闭塞血管.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定期随访.结果 227例患者均以门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为最初临床表现.210例患者初次介入手术取得成功,其中下腔静脉阻塞型成功率100%,肝静脉阻塞型85.7%,混合型94.3%.介入治疗成功后的下腔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的(26.52±8.16) cm H2O下降至术后(14.28 ±4.08) cm H2O(P<0.05).肝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35.70±13.26) cm H2O下降至术后(18.36±8.16) cm H2O(P<0.05).术后随访1个月至15年,平均(46±37)个月.再狭窄发生率为21.4%(45/210),其中下腔静脉型狭窄率为13.8%(12/87),肝静脉阻塞型31.1% (28/90),混合型15.2% (5/33),肝静脉型患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方法同初次治疗,44例再狭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取得成功.结论 青少年布加综合征患者以肝静脉阻塞型最多见,门脉高压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肝静脉型介入治疗后复发率高于其他两型。
其他文献
患者女,74岁.因全腹部疼痛不适感1个月,给予抗炎、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于2010年8月1日入院.查体:T37.1℃,全身皮肤无明显瘀点、瘀斑,全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示白细胞11.5×109/L,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72×109/L.尿常规:白细胞+3,尿蛋白+2,隐血+3.肾功示尿素氮23.98 mmol/L,肌酐365 μmol/L.腹部彩超检查无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委会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将于2012年10月26—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第十六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研讨会。
本文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胃肠外科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完成51例手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治疗经验与体会.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51例患者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24 ~72岁,平均(57 ±12)岁.手术前51例患者均经过胃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肿瘤平均直径(4.1±2.0) cm,术前行消化道X线钡餐、胸部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前全身静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58例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全身静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者78例(A组),术前全身静脉化疗者80例(B组),休息3~4周后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组织病理学疗效、化疗毒性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
肝脏移植是治疗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有效手段,但术后肿瘤复发仍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1].我们检测HCC肝移植患者外周血细胞甲胎蛋白(α-fetal protein,AFP)mRNA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收治的29例HCC行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5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5例GIST患者中包含胃GIST 27例,小肠GIST 5例,直肠GIST 3例.肿瘤中位直径3 cm(0.8 ~ 16.0
细胞凋亡的抑制可参与恶性肿瘤的进展和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因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生物学策略.AKT2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及体内均有阻止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探讨靶向封闭AKT2蛋白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建立AKT2表达减少的稳定细胞株SMMC7721-AKT2-shRNA,观察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兔抗人AKT2多克隆抗体购自CST公司
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在多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分化、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作为SHH信号通路中的核转录因子,神经胶质瘤致病因子(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Gli)家族与胃癌、肝细胞肝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性在近年来得到充分的研究,但其与胆囊癌的关系尚未有明确的阐述[2].我们检测了Gli家族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
目的 探讨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BismuthⅢ、Ⅳ型肝门胆管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2年6月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的43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右半肝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28例,左三叶切除3例,联合尾状叶全部或部分切除19例,本组全部患者切除了肝固有动脉,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5例,其中2例行肝动脉重建.年龄超过70岁且胆红素> 300 μmol/L的5例患者术前行选择性
肠外瘘是普通外科的严重疾病之一,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死亡率达5.3%~11.3%;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rephalopathy),病死率可达50%[2].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肠外瘘患者45例中并发韦尼克脑病者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例,为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