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学生“1234”审美观培养模式初探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教师大多是由中职学校毕业的幼师专业学生直接进入了幼儿园担任。据笔者调查发现,中职幼师生综合素养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缺乏健康的审美观,即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洛阳市教师进修学校结合当前中职幼师生的素质现状和特点,以审美观培养为切入点,围绕一个目标、两条主线,借助三个管理平台,做好四项建设,确立了“1234”审美观培养模式。
  一、围绕一个培养目标、两条教育主线
  一个目标,是帮助幼师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其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根据这一目标和幼儿教师的师德要求,学校确立了“崇爱尚美,知书明礼”的育人方向,坚持德育为首,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同步提高的教育思路。力争培养有仁爱之心、有文化素养、有艺术修养,爱美、知美、真美,知礼、明礼、守礼的幼儿教师。
  两条主线,是指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培养。外在美是直观的,是通过语言、行为、仪表等表现出来;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故内在美也叫心灵美。它包括人生观和人生理想、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意志、生活情绪、文化修养等。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修养,构成一个人的内在美。外在美和内在美又是相互联系的,外在美是内在美的外在表现,内在美是外在美的根基。学校通过长期对语言、仪表、行为等外在美的规范要求和围绕审美观教育相关制度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使之逐渐内化于心;学校利用关于心灵美的认知教育、艺术素养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当前,学校紧紧围绕这两条教育主线,有计划地开展“以美育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借助“三个平台”
  “三个平台”是指教导处、政教处、团委管理平台。
  借助教导处的管理平台,开设与审美观教育有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认知教育,并要求教师以身示范,注意课堂教育的细节,积极打造“最美课堂”。例如,在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刘晓利老师的课堂上,教师端庄的仪表、流利的语言表达、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良好的师生互动,给学生带来美的影响和感受;学校将气质优雅的穆保燕老师的舞蹈课作为公开课,她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地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人格魅力美;乔景肖老师虽是数学老师,但她和蔼可亲的笑容,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多数不愿学习数学的学生也慢慢喜欢上了数学。语文课上的经典诵读和价值观的教育,英语课上的角色游戏表演,自然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各科教师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意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事实证明,教师的积极影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牢固的审美观和职业观。
  借助政教处的管理平台,针对审美观教育建立规范的要求和制度,并将学生平时表现进行量化考评,考评结果与德育分数、毕业学分挂钩,并作为推荐实习就业的依据。学校充分发挥政教处的育人功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心灵美等讲座,围绕奉献美和劳动美组织主题班会讨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审美观。学校还利用学生会组织的“最美宿舍”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等良好习惯,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创设整洁、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最美学生”评选活动,用身边榜样打动学生,引导广大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为构建文明、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借助校团委平台,以活动为载体,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塑造美。例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利用书画、手工作品展、节目汇演等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校园华尔兹集体操比赛帮助学生塑造美的仪表和气质;校团委举行做“最美少年”普通话演讲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既体会语言美的魅力,又受到了心灵美的熏陶;歌咏比赛和校园歌手大赛,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樂之美,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寻找身边的美”活动,倡导更多的学生用眼睛和心灵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优良品质;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奉献之美,在生活中积极塑造美的自我。在寻找身边美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自然之美、校园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三、搞好“四项建设”
  “四项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课程建设、评价机制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结合艺术设计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环境等,以校歌传唱、文化墙建设、网络宣传平台建设等形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审美形成具有无形的熏陶、感染作用。
  利用完善的制度建设,如遵规守纪美之基石——《学生一日常规》,在早操、早读、课堂、课间、课外活动、晚自习、就寝等七个方面的提出规范要求;遵守礼仪我最美——《学生礼仪规范》,对学生仪表、就餐、言谈、待人、行走、观赏、游览、仪式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礼仪规范;结合文明校园创建制订了和谐校园我最美——《文明行为规范》;利用这些制度,为审美观教育落实打到依据,同时,制订了《“审美观”培养量化考核细则》。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规范了学生的外在行为,使他们逐步养成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的良好习惯。
  我校还围绕审美观教育开设“中专生礼仪”和“哲学与人生”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逐步实现由知到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有《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逐步提升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设美的能力。这些课程从多个维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塑造“最美自我”为引领,编制了《美丽青春成长手册》,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学期成长目标,每月根据美的规范和要求进行自我反思,并建立“善行记录卡”和“成长记事卡”, 围绕审美观教育开展讲身边“最美故事”竞赛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励学生积极塑造完美自我。并按照美的规范和要求定期组织自评、互评、师评和家长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成长进步。
  目前,学校通过“1234”审美观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从认知到行动,从制度约束到行为自觉,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实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大大提升了学校的育人和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了有益探索。
  (责编 李晓庆)
其他文献
最近找到两册郁达夫早年著作单行本,一本是《戏剧论》,一本是《文学概说》,两册书都是民国19年也就是1930年出版的万有文库的丛书选本。
通过医疗社会保险的实施,在劳动者生病或受伤后,国家或社会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然而医疗社会保险在当今属于“世界性的难题”,由于它的复杂性和普遍性,使医疗保险机构很
建立健全的党内各项民主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这是由党的代表大会的地位、性质和作用所决定了的。不能很好地坚持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谈不上从根本上促进和发
学位
外贸函电既是一门应用写作课,又是一门英语课,还是一门商务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篇章等知识在商务中的运用能力要求很高,难度较大,但课时量并不多
封建时代,宗族一直是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品质和国民的心理结构。1949年以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政权直接触入社会各个角落,宗族经过历次社会运动洗礼
基于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近几年进行的“高校院(系)心理卫生工作实验”,本文提出了“三层次四要素”模式。该模式由组织、职能、形式和机制四个要素构成,在院(系)、级、班三个
牙周病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以牙周炎为主,牙周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机械疗法、抗生素疗法和近年来比较受到关注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