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丙醚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农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h__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杀蚊剂吡丙醚传统剂型持效期短的问题,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乙基纤维素为壁材制备吡丙醚微胶囊.[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吡丙醚微胶囊,并进行工艺优化,其结构经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进行表征,用液相色谱测其包封率、载药量和释放性能,最后采用幼虫浸液法测试吡丙醚微胶囊对白纹伊蚊幼虫的致死效果.[结果]乙基纤维素和吡丙醚质量分数为2%、芯壁比为1∶1、明胶质量分数为4%、油水两相体积比为1∶4时,制备的微胶囊外观呈规则球形,粒径适中(27.80μm),载药率为40%;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吡丙醚微胶囊144h累计释放率为59.3%,符合Ritger Peppas释放机理-非Fick扩散;吡丙醚微胶囊72 h对白纹伊蚊幼虫的致死率为96.7%,180 d的24h死亡率为95%,远高于商品化制剂5%吡丙醚水乳剂.[结论]制备的吡丙醚微胶囊速杀效果好、持效时间长,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实际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李氏正骨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冲击波组、手法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法组采用李氏正骨理筋手法治疗,联合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李氏正骨理筋手法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长可持续行走时间及足底筋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试验期间,各组均未出现脱落病例,90例患者全部完成试验.②治疗后、第12周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各组疼痛VAS及最长可持续行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用不同方法评价农药混配效果,探索科学简便的农药混配效果评价方法,指导生产应用.[方法]分别用Colby法、Wadley法和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法评价吡唑醚菌酯和氰烯菌酯混配对链格孢菌的抑制效果.[结果]3种评价方法均获得2种药剂用对链格孢菌具有增效的一致结论.[结论]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法兼具Cobly法试验组别少和Wadley法获得药剂整体相互作用的优点,同时可获得2种药剂最优配比等复杂的信息,可用于药剂的混配效果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对27%噻虫胺·精甲霜灵·咪鲜胺铜盐种子处理悬浮剂进行分离和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3%冰乙酸水溶液(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使用Agilent SB-C8为填料的不锈钢色谱柱和DAD检测器,在220 nm波长下对供试物中的噻虫胺、精甲霜灵和咪鲜胺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该分析方法的噻虫胺、精甲霜灵和咪鲜胺铜盐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9、0.9999和0.9999,标准偏差分别为0.008、0.009和0.013,变异系数分别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