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正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是否应采用传统英语教学方法,还是应另辟蹊径?独立学院学生无论是学习基础还是学习自主性都无法和普通公办大学学生相比,那么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富于成效的英语教学?本文从独立学院基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探讨了传统英语教学对独立学院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经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 传统教学法 独立学院 基础英语 应用和创新
引言
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全国目前已经有300多所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重要力量。独立学院招生对象一般是高考B线学生,那就意味着这些学生一般是考不上普通公办本科A线才会考虑就读独立学院。他们无论是英语基础、学习自主性还是学习动机都比普通公办A线的学生弱。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独立学院无论在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都应和普通公办院校区别开来。但就作者所知,现尚无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英语教材或教学模式。各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上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加之各学院师资水平不一,教师多为公办学校派教师兼课或退休教授发挥余热又或刚毕业研究生乃至本科生。但无论出身如何,大多是“科班”出身,即经过正规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成材,所以他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必会留下深深的传统教学烙印。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正如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吃了一道不合口味的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008年全国独立学院专业四级通过率为47.23%,比普通高校的61.83%低了14个百分点,有些独立学院专业四级过级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因此,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如何做到“独立”、“有效”?如何利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优势并扬长避短?笔者从事独立学院基础英语教学多年,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吸收传统英语教学法的优势,深入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合他们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传统英语教学法
最初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即通过传授英语的语法结构,培养初学者的语法结构意识来掌握语言。在现代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出现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形式。讲授法至今仍是传统教学方法最主要的一种,它在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教师“授”、学生“受”为主要教学形式。传统英语教学法与当代英语教学法相结合。具体到教学中,主要采用精泛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中的大量语言材料进行区别处理,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详细讲解。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则担当学习指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在需要时给学生以具体的知道与帮助。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继续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培养外,还应特别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增加各类参考书中的相关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高品位、全面发展的英语学习者。
二、基础英语课程简介
基础英语课程是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指定教材为《现代大学英语英语》(杨利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本课程以传授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等语言知识为手段,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分析欣赏能力、逻辑思维、独立思辨及自我创新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课文,掌握教材以及教材所涉及的一切语言现象,并能大量加以模仿应用,从有控制、有指导的语言活动过渡到自然的交际行为;同时通过大量语言文化知识的摄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文化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为本专业其它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独立学院学生情况
1.学生英语基础参次不齐
独立学院也列入全国高校年度招生计划,并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一般在本科B线或专科B线进行录取。多数学生由于实力不济或偏科不得不选择独立学院接受高等教育,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常而进入独立学院。本院学生主要来自广东各地,也有部分海南、湖南、湖北的学生,但占的比例很小。英语学习基础受到地区教育水平、教师个人素质等影响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英语知识的掌握方面相差悬殊。有的学生偏科较为厉害,英语可以达到本科重点线,有的英语水平其实只有初中水平甚至更差,而独立学院为争取生源,往往也将其录入英语专业就读。这就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2.学生英语基础差
由于录取分数较一般本科低,而且相当一部分独立院校在招生及分专业时未对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给出限定标准,因此,独立学院基础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现象。以本人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讲授基础英语的班级为例,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差度竟可达到200分(标准分)。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作文作业中,将近2/3的学生出现较多词汇拼写、应用及基本语法知识错误。在进行全英文教学时,虽然教师使用的词汇及表达的语句十分简单,语速也较为缓慢,但部分学生无法接受。
3.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
笔者曾经走访省内多家重点大学,发现这些大学英语气氛较为浓厚,各类英语活动、比赛、沙龙层出不穷,图书馆自修室坐得满满的,连周末也不例外。走廊上、草地上大声读英语的学生随处可见。而独立学院的这些学习场所都不缺,但却显得冷清多了。所以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很多独立学院不得不下令,强制学生早读晚自习,这些措举在讲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大学,未免显得有点无奈。而且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认为只要将老师给的重点背下来就完成了任务,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受生源因素的影响,更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出严重的依赖倾向。
四、传统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本人从“水土不服”到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本人在授课中结合传统教学法,根据授课内容,从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基础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并不“笨”,相反,他们悟性很好,比一般公办本科A线学生更为灵活,也很有创造性思维。但主要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差,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学习非常被动。因此,在教学当中,尤其是大学一、二年级基础阶段,我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学会使用工具书。大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摆脱高中英语那种“填鸭式”教学和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影响,而大学英语课堂几乎是全英教学,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在讲到重点句子或单词的英文解释时,除非老师提醒,否则不知道要做笔记或不知道用英文做笔记。只有当老师翻译某一个句子或单词又或讲到某个语法点才会有意识地做笔记。大部分学生不会自主使用工具书,而是等待老师上课解释。就算查工具书,也只是查查音标或中文意思就了事。殊不知这是造成误解课文及作文翻译出现大量中式英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拿heroism这一词为例,课文词汇表解释为“英雄行为,英雄事迹”。学生就理所当然地理解为英雄所做的“事,壮举”。所以课文中的句子:A good biography illuminate the spring of their heroism.学生就理解为:一本写得好的传记揭示了他们英雄行为的来源。但查字典(《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heroism指的是the quality of being a hero(英雄气概,英勇)或者great courage(大勇气)。所以这里应该理解为英雄巨大勇气的来源。“-ism”可作名词后缀,意为the ideas,principles,or teaching of(主义,学说,教义)。如果学生不认真查工具书,就很容易误解且不会去总结其他有相同后缀的词的意思,词汇量难以得到扩展。这样的例子在教学当中数不胜数。再如ambition,中文意思为“雄心,野心,志向,抱负”等,但这些词在中文里是有语体色彩的,有褒有贬,但在英文中却是一个中性词。这些语言知识都需细细翻查词典,先理解英文解释再看中文翻译,然后再看例句、搭配、语体色彩、及物还是不及物、是否用于被动、近义反义,等等,同时还要看不同词性,自己再造几个句子看是否已经掌握,这才算是完完全全掌握了一个单词。当然在每一课都有大量生词的情况下,这样查字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我每课都划一些重点词汇,让学生课前查,上课时每人还需带一本厚厚的英汉双解词典。不仅课前查,上课也查,而且我一般不主动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查,然后通过揣摩、讨论,最后自己真正地理解课文。有必要时,我才讲解,但不会一味“灌”给学生。两节课下来,都是学生自己在寻找答案,我在旁指引。同时,我还列出相关或相近或相反词汇,给学生课后加餐。但并不作强制要求。刚开始,学生怨声载道:每天背着重重的字典上课不说,还要完成大量的查词任务,上课老师居然还不讲,还是要自己查。但一学期下来,不需要我反复强调,学生很自觉地带字典上课,有时还在课堂上拿着字典和我争辩一番,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查词变得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学习习惯,学生慢慢开始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2.以兴趣激励为出发点的任务型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原因在于初学时未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且学习目标不明确。没兴趣自然学不好,学不好就更加没兴趣,逐渐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很多学生选择英语专业,是因为觉得英语专业就业前景较好。有些甚至是因为家里人要求学。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就变成一种任务,根本就没动力。尤其在传统翻译语法教学方法影响下,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要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意义,课堂教学的百分之九十九要致力于保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Chomsky,1988,转引自Arnold
关键词: 传统教学法 独立学院 基础英语 应用和创新
引言
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全国目前已经有300多所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重要力量。独立学院招生对象一般是高考B线学生,那就意味着这些学生一般是考不上普通公办本科A线才会考虑就读独立学院。他们无论是英语基础、学习自主性还是学习动机都比普通公办A线的学生弱。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独立学院无论在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都应和普通公办院校区别开来。但就作者所知,现尚无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英语教材或教学模式。各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上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加之各学院师资水平不一,教师多为公办学校派教师兼课或退休教授发挥余热又或刚毕业研究生乃至本科生。但无论出身如何,大多是“科班”出身,即经过正规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成材,所以他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必会留下深深的传统教学烙印。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正如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吃了一道不合口味的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008年全国独立学院专业四级通过率为47.23%,比普通高校的61.83%低了14个百分点,有些独立学院专业四级过级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因此,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如何做到“独立”、“有效”?如何利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优势并扬长避短?笔者从事独立学院基础英语教学多年,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吸收传统英语教学法的优势,深入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合他们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传统英语教学法
最初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即通过传授英语的语法结构,培养初学者的语法结构意识来掌握语言。在现代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出现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形式。讲授法至今仍是传统教学方法最主要的一种,它在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教师“授”、学生“受”为主要教学形式。传统英语教学法与当代英语教学法相结合。具体到教学中,主要采用精泛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中的大量语言材料进行区别处理,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详细讲解。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则担当学习指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在需要时给学生以具体的知道与帮助。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继续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培养外,还应特别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增加各类参考书中的相关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高品位、全面发展的英语学习者。
二、基础英语课程简介
基础英语课程是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指定教材为《现代大学英语英语》(杨利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本课程以传授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等语言知识为手段,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分析欣赏能力、逻辑思维、独立思辨及自我创新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课文,掌握教材以及教材所涉及的一切语言现象,并能大量加以模仿应用,从有控制、有指导的语言活动过渡到自然的交际行为;同时通过大量语言文化知识的摄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文化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为本专业其它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独立学院学生情况
1.学生英语基础参次不齐
独立学院也列入全国高校年度招生计划,并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一般在本科B线或专科B线进行录取。多数学生由于实力不济或偏科不得不选择独立学院接受高等教育,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常而进入独立学院。本院学生主要来自广东各地,也有部分海南、湖南、湖北的学生,但占的比例很小。英语学习基础受到地区教育水平、教师个人素质等影响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英语知识的掌握方面相差悬殊。有的学生偏科较为厉害,英语可以达到本科重点线,有的英语水平其实只有初中水平甚至更差,而独立学院为争取生源,往往也将其录入英语专业就读。这就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2.学生英语基础差
由于录取分数较一般本科低,而且相当一部分独立院校在招生及分专业时未对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给出限定标准,因此,独立学院基础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现象。以本人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讲授基础英语的班级为例,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差度竟可达到200分(标准分)。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作文作业中,将近2/3的学生出现较多词汇拼写、应用及基本语法知识错误。在进行全英文教学时,虽然教师使用的词汇及表达的语句十分简单,语速也较为缓慢,但部分学生无法接受。
3.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
笔者曾经走访省内多家重点大学,发现这些大学英语气氛较为浓厚,各类英语活动、比赛、沙龙层出不穷,图书馆自修室坐得满满的,连周末也不例外。走廊上、草地上大声读英语的学生随处可见。而独立学院的这些学习场所都不缺,但却显得冷清多了。所以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很多独立学院不得不下令,强制学生早读晚自习,这些措举在讲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大学,未免显得有点无奈。而且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认为只要将老师给的重点背下来就完成了任务,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受生源因素的影响,更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出严重的依赖倾向。
四、传统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本人从“水土不服”到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本人在授课中结合传统教学法,根据授课内容,从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基础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并不“笨”,相反,他们悟性很好,比一般公办本科A线学生更为灵活,也很有创造性思维。但主要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差,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学习非常被动。因此,在教学当中,尤其是大学一、二年级基础阶段,我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学会使用工具书。大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摆脱高中英语那种“填鸭式”教学和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影响,而大学英语课堂几乎是全英教学,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在讲到重点句子或单词的英文解释时,除非老师提醒,否则不知道要做笔记或不知道用英文做笔记。只有当老师翻译某一个句子或单词又或讲到某个语法点才会有意识地做笔记。大部分学生不会自主使用工具书,而是等待老师上课解释。就算查工具书,也只是查查音标或中文意思就了事。殊不知这是造成误解课文及作文翻译出现大量中式英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拿heroism这一词为例,课文词汇表解释为“英雄行为,英雄事迹”。学生就理所当然地理解为英雄所做的“事,壮举”。所以课文中的句子:A good biography illuminate the spring of their heroism.学生就理解为:一本写得好的传记揭示了他们英雄行为的来源。但查字典(《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heroism指的是the quality of being a hero(英雄气概,英勇)或者great courage(大勇气)。所以这里应该理解为英雄巨大勇气的来源。“-ism”可作名词后缀,意为the ideas,principles,or teaching of(主义,学说,教义)。如果学生不认真查工具书,就很容易误解且不会去总结其他有相同后缀的词的意思,词汇量难以得到扩展。这样的例子在教学当中数不胜数。再如ambition,中文意思为“雄心,野心,志向,抱负”等,但这些词在中文里是有语体色彩的,有褒有贬,但在英文中却是一个中性词。这些语言知识都需细细翻查词典,先理解英文解释再看中文翻译,然后再看例句、搭配、语体色彩、及物还是不及物、是否用于被动、近义反义,等等,同时还要看不同词性,自己再造几个句子看是否已经掌握,这才算是完完全全掌握了一个单词。当然在每一课都有大量生词的情况下,这样查字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我每课都划一些重点词汇,让学生课前查,上课时每人还需带一本厚厚的英汉双解词典。不仅课前查,上课也查,而且我一般不主动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查,然后通过揣摩、讨论,最后自己真正地理解课文。有必要时,我才讲解,但不会一味“灌”给学生。两节课下来,都是学生自己在寻找答案,我在旁指引。同时,我还列出相关或相近或相反词汇,给学生课后加餐。但并不作强制要求。刚开始,学生怨声载道:每天背着重重的字典上课不说,还要完成大量的查词任务,上课老师居然还不讲,还是要自己查。但一学期下来,不需要我反复强调,学生很自觉地带字典上课,有时还在课堂上拿着字典和我争辩一番,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查词变得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学习习惯,学生慢慢开始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2.以兴趣激励为出发点的任务型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原因在于初学时未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且学习目标不明确。没兴趣自然学不好,学不好就更加没兴趣,逐渐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很多学生选择英语专业,是因为觉得英语专业就业前景较好。有些甚至是因为家里人要求学。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就变成一种任务,根本就没动力。尤其在传统翻译语法教学方法影响下,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要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意义,课堂教学的百分之九十九要致力于保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Chomsky,1988,转引自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