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山之南,渤海湾畔。六月底的天津,铄石流金,热浪袭人。让人更为心潮澎湃的是举国瞩目的职业教育“奥运会”如期而至。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未来。被誉为职业教育“助推器、导向仪、互动场”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制度的重大设计与创新,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在过去的三年里,江苏代表团战绩赫赫,尤其2009、2010连续两年取得中、高职双双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江苏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基础深厚。“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很好地诠释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多年来,作为全国职业教育领军省份的江苏,在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四覆盖、四促进”的省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等举措成效显著,江苏职业教育已然进入了新的高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见证江苏职教人“职教高原”跨越之路上的辛勤付出,感受那份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
又是夏花烂漫时。
6月24日一27日,由国家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的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的4000余名职业院校技能精英齐聚天津,在3天时间里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电工电子、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等共14个专业类别42个项目的“巅峰对决”。
大赛最后决出一等奖436名,二等奖883名,三等奖1280名,优秀奖1268名。此外,大赛组委会还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奖378个、中职组团体奖9个、企业突出贡献奖14个。
江苏代表团中职组获得44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和7个三等奖:高职组获得12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和9个三等奖。中、高职双双蝉联全国第一。中职组获得全国唯一的团体一等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亲自向沈健厅长颁发了中职组一等奖证书。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被誉为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作为大赛永久承办地的天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2008年,1762名学生选手参赛,比赛设10个专业类别24个比赛项目。
●2009年,2951名学生选手参赛,比赛设12个专业类别35个比赛项目。
●2010年,4087名学生选手参赛,比赛设14个专业类别42个比赛项目。参赛选手加上各地领队与指导教师,本次大赛规模近万人。同时还举办了中职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中职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和职业院校学生文艺作品调演晚会等活动。
与前两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规模更大,内涵更加丰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大赛规模空前,竞赛项目多。以技能大赛为动力。突出职业技能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国家层面的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都是在学校比赛的基础上层层选拔出来的,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带动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初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参加各级比赛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400多万人次,占在校生总数的20%以上。目前,技能竞赛已成为创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途径的重要形式,成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今年大赛由去年的12大类35个项目增加至14大类42个项目,其中高职组比赛项目为5个专业类别11个比赛项目;中职组10大类35项。
二是大赛更加注重“德技并重”。本届大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4个奖别,分别按照10%、20%、30%、40%的比例产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决定,本届的比赛有10个赛项直接与职业工种及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中、高职有10个大赛项目列入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系列,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10个赛项分别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中餐热菜、中餐面点、车工、装配钳工、工程测量、艺术插花、农机修理以及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据了解,今后将有更多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被列入“双证书”颁发“目录”。部分参加大赛的选手通过此次大赛将实现“三证”在手,即:大赛证书、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毕业证书。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的同时,举办了全国部分职业院校德育成果汇报演出活动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多角度、全方位反映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德育成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隆重表彰了近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交流各地在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全面推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9个先进集体和12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先进集体代表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长周俊颁发了证书。
三是产教结合、企业合作更加深入。大赛各个专业类别的比赛主要由各相关行业挑头,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各级竞赛,为各种比赛提供专家、行业企业技术规范,提供相应的设备,目的在于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更紧密地结合。大赛期间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除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示和操作表演外,还广泛开展了校企间学生技能作品的交易、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交流与合作。
四是大赛更加追求开放与融合。本届大赛的主办单位较前两年有所增加,达到了16个部门,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展出了全国各地100多所职业院校的2000多件学生技能作品和现场技能操作。不少赛场向社会开放,并且增设了“体验活动”环节,让社会公众近距离地了解职业教育。我省组织推荐的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南通中专等9所参展学校分别获得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荣获最佳组织奖。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察看了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镇江高等职业学校、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展位,并走进南通中专展位与学生亲切交谈。南通中专向刘延东国务委员赠送了蓝布印花双鱼。教育部副部长鲁听也察看了无锡机电高职校、常州卫生高职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东海中等专业学校等展位。
在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中,大赛主办方邀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国的外籍专家以及国内职 业教育专家,交流探讨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宏观政策、重大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
[赛场观感]
物联网、汽车医院、信息高速路……这是什么地方?没错,不用怀疑,您所在的就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场。
作为一个纽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在这里作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对接与交汇,使教育触摸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演绎出许多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荣的佳话。
很多参赛院校从校、省级赛事选拔开始。就与企业展开了积极合作,不仅与企业共同制订参赛方案,还派参赛选手和教师到企业实训。进入全国大赛环节,赛场环境按照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设置,赛场的技术指导、设备提供,还有很多裁判员、裁判长也都是来自各个企业,校企的融合自然而然。
职业技能大赛内容越来越贴近行业、企业技术前沿,是这几年大赛的一个特点。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建筑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美容美发……大赛开赛当日,一些新设置的赛项便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在美容美发赛场,新娘形象造型设计(化妆、盘发)、晚宴整体造型设计(化妆、盘发)就由原来4个项目整合为2个项目。江苏代表团美容美发比赛领队姜峻说道:“比赛的命题与行业、企业更加贴合,这也更符合工作实际。”
在高职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赛场,选手们比赛操作的检查系统全是由博世公司提供的最先进的检测设备。该项比赛的裁判长阚有波是安莱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大赛命题组的专家有很多都是来自企业一线。赛后,裁判长还要向大赛组委会提交报告,对赛事中与企业结合不紧密的地方提出改革建议,以指导职业院校日常教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表示,职教发展必须合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节拍,选拔人才不能坐等,行业要参与竞争,参与大赛是发现和选拔人才的好机会。
[展洽会上]
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瓷器制作、智能水幕……精彩纷呈的展示,让人目不暇接。6月25日开始,作为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一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连续三天在天津市国展中心举行。目的是通过展洽会让市场、社会和企业了解职业教育,把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变成企业的产品,进而变成社会的商品,真正走出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展洽会主要内容有:中职学生技能作品展示和操作表演,包括2008、2009两届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的部分获奖作品;学生作品、学生参与实习的企业产品、相关企业优质产品推介活动;全国电子信息、交通等10个产业振兴与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情况介绍;开展校企间学生技能作品的购买、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交流与合作。展洽会上共有112所中等职业学校(或合作企业)的2000件作品参展,涉及37个专业大类,并有几十项专
一所特色的职业学校,必然依靠特色的精品专业作支撑。在人潮涌动的展洽会现场,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见识了职业教育的无穷魅力。在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的展位前,几名老师和学生的面前摆放着看起来很破旧残缺的古书籍,学生们正在认真地拿着工具给这些破损的古籍修补。“我们是文物古籍修复专业,五年制的大专。我们这专业每年也就从全国招30来人,因为这个专业大学里都少有,所以我们的学生就业非常好。”一名同学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在现场,依靠实践,获得独特技能,“一招鲜吃遍天”的职教特色得以充分彰显。如景德镇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便是以陶瓷制作为特色;江苏东海中等专业学校的雕刻专业,学生们则专门学水晶雕刻,因为水晶是东海的支柱产业。还有部分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则承担了文化技艺传承的作用,比如江苏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在现场展示了师生们的紫砂作品: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漆器引来了参观者的竞相购买;天津西青中专的杨柳青年画专业,则有学生现场绘制杨柳青年画。
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这种创新的职业教育展示形式由于是第一次,前来参观的人多数都是来“看个热闹、瞧个新鲜”,真正进行洽谈的并不多。但是,热闹非凡的现场效果已然达到宣传、扩大职教影响力的目的,相信将来的洽谈会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职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招聘现场]
走进高职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赛场,夺目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展板,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此次大赛企业招聘名录,不仅详细列举了招聘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招聘项目和需求人数,还有特别备注:所招人员月薪均在2500元以上。
“企业积极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大赛已经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此次大赛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不仅主办单位中新增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协会,而且很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大赛的各个环节。为此,大赛组委会和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不失时机地把几十家招聘企业信息汇集成《招聘信息手册》,印发到各个参赛队的手中,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企业信息做成展板,放置于高职组比赛的各个赛场,便于校企联系。
职业技能大赛闭幕仪式后,企业招聘会随即展开。大港油田、天士力集团、长城汽车等全国各地45家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前来招聘他们心仪的技能精英。企业招聘代表们对前来应聘的获奖选手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纷纷表示:目前企业招工难,熟练技工愈发供不应求,在国赛中脱颖而出的技能精英更是他们期待的对象。技能大赛不仅检验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选手的真功实技,更显示了职业教育的强大魅力,是产业机构升级、企业用工的“导向仪”。
此次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均为各省市层层选拔出来的冠军选手。四川中物院机制所李部长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从2008年就开始跟踪全国各地的职业技能大赛,至今已将不少人才收入旗下。他们的企业属于事业单位,月薪在4000元以上,职工进入企业不仅能解决落户问题,还有良好的上升空间。不过好企业也有高门槛,只有那些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的高职学生才有可能进入。部分获奖选手表示,他们有机会进入高一级院校学习,会选择进一步增强内功。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此次大赛还吸引了航天长征火箭、空中客车等一些天津市大项目公司前来选才。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告诉记者,没有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他说,应聘的学生多为数控测量测试专业,而企业是做飞机内部装备的,需要的是飞机专业类的人才。对此,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招聘现场表示,下次大赛将与更多企业合作,并将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赛项和考核流程及标准,推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江苏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基础深厚。“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很好地诠释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多年来,作为全国职业教育领军省份的江苏,在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四覆盖、四促进”的省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等举措成效显著,江苏职业教育已然进入了新的高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见证江苏职教人“职教高原”跨越之路上的辛勤付出,感受那份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
又是夏花烂漫时。
6月24日一27日,由国家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的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的4000余名职业院校技能精英齐聚天津,在3天时间里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电工电子、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等共14个专业类别42个项目的“巅峰对决”。
大赛最后决出一等奖436名,二等奖883名,三等奖1280名,优秀奖1268名。此外,大赛组委会还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奖378个、中职组团体奖9个、企业突出贡献奖14个。
江苏代表团中职组获得44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和7个三等奖:高职组获得12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和9个三等奖。中、高职双双蝉联全国第一。中职组获得全国唯一的团体一等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亲自向沈健厅长颁发了中职组一等奖证书。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被誉为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作为大赛永久承办地的天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
●2008年,1762名学生选手参赛,比赛设10个专业类别24个比赛项目。
●2009年,2951名学生选手参赛,比赛设12个专业类别35个比赛项目。
●2010年,4087名学生选手参赛,比赛设14个专业类别42个比赛项目。参赛选手加上各地领队与指导教师,本次大赛规模近万人。同时还举办了中职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中职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和职业院校学生文艺作品调演晚会等活动。
与前两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规模更大,内涵更加丰富,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大赛规模空前,竞赛项目多。以技能大赛为动力。突出职业技能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国家层面的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都是在学校比赛的基础上层层选拔出来的,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带动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普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初步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参加各级比赛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达到400多万人次,占在校生总数的20%以上。目前,技能竞赛已成为创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途径的重要形式,成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今年大赛由去年的12大类35个项目增加至14大类42个项目,其中高职组比赛项目为5个专业类别11个比赛项目;中职组10大类35项。
二是大赛更加注重“德技并重”。本届大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4个奖别,分别按照10%、20%、30%、40%的比例产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决定,本届的比赛有10个赛项直接与职业工种及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中、高职有10个大赛项目列入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系列,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10个赛项分别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中餐热菜、中餐面点、车工、装配钳工、工程测量、艺术插花、农机修理以及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据了解,今后将有更多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被列入“双证书”颁发“目录”。部分参加大赛的选手通过此次大赛将实现“三证”在手,即:大赛证书、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毕业证书。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的同时,举办了全国部分职业院校德育成果汇报演出活动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多角度、全方位反映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德育成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隆重表彰了近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交流各地在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全面推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9个先进集体和12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先进集体代表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长周俊颁发了证书。
三是产教结合、企业合作更加深入。大赛各个专业类别的比赛主要由各相关行业挑头,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各级竞赛,为各种比赛提供专家、行业企业技术规范,提供相应的设备,目的在于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更紧密地结合。大赛期间举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除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示和操作表演外,还广泛开展了校企间学生技能作品的交易、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交流与合作。
四是大赛更加追求开放与融合。本届大赛的主办单位较前两年有所增加,达到了16个部门,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展出了全国各地100多所职业院校的2000多件学生技能作品和现场技能操作。不少赛场向社会开放,并且增设了“体验活动”环节,让社会公众近距离地了解职业教育。我省组织推荐的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南通中专等9所参展学校分别获得2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厅荣获最佳组织奖。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察看了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镇江高等职业学校、南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展位,并走进南通中专展位与学生亲切交谈。南通中专向刘延东国务委员赠送了蓝布印花双鱼。教育部副部长鲁听也察看了无锡机电高职校、常州卫生高职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东海中等专业学校等展位。
在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中,大赛主办方邀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国的外籍专家以及国内职 业教育专家,交流探讨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宏观政策、重大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
[赛场观感]
物联网、汽车医院、信息高速路……这是什么地方?没错,不用怀疑,您所在的就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场。
作为一个纽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在这里作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对接与交汇,使教育触摸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演绎出许多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荣的佳话。
很多参赛院校从校、省级赛事选拔开始。就与企业展开了积极合作,不仅与企业共同制订参赛方案,还派参赛选手和教师到企业实训。进入全国大赛环节,赛场环境按照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设置,赛场的技术指导、设备提供,还有很多裁判员、裁判长也都是来自各个企业,校企的融合自然而然。
职业技能大赛内容越来越贴近行业、企业技术前沿,是这几年大赛的一个特点。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建筑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美容美发……大赛开赛当日,一些新设置的赛项便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
在美容美发赛场,新娘形象造型设计(化妆、盘发)、晚宴整体造型设计(化妆、盘发)就由原来4个项目整合为2个项目。江苏代表团美容美发比赛领队姜峻说道:“比赛的命题与行业、企业更加贴合,这也更符合工作实际。”
在高职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赛场,选手们比赛操作的检查系统全是由博世公司提供的最先进的检测设备。该项比赛的裁判长阚有波是安莱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大赛命题组的专家有很多都是来自企业一线。赛后,裁判长还要向大赛组委会提交报告,对赛事中与企业结合不紧密的地方提出改革建议,以指导职业院校日常教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表示,职教发展必须合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节拍,选拔人才不能坐等,行业要参与竞争,参与大赛是发现和选拔人才的好机会。
[展洽会上]
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瓷器制作、智能水幕……精彩纷呈的展示,让人目不暇接。6月25日开始,作为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一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连续三天在天津市国展中心举行。目的是通过展洽会让市场、社会和企业了解职业教育,把职业院校学生和教师的作品变成企业的产品,进而变成社会的商品,真正走出一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展洽会主要内容有:中职学生技能作品展示和操作表演,包括2008、2009两届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的部分获奖作品;学生作品、学生参与实习的企业产品、相关企业优质产品推介活动;全国电子信息、交通等10个产业振兴与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情况介绍;开展校企间学生技能作品的购买、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交流与合作。展洽会上共有112所中等职业学校(或合作企业)的2000件作品参展,涉及37个专业大类,并有几十项专
一所特色的职业学校,必然依靠特色的精品专业作支撑。在人潮涌动的展洽会现场,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见识了职业教育的无穷魅力。在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的展位前,几名老师和学生的面前摆放着看起来很破旧残缺的古书籍,学生们正在认真地拿着工具给这些破损的古籍修补。“我们是文物古籍修复专业,五年制的大专。我们这专业每年也就从全国招30来人,因为这个专业大学里都少有,所以我们的学生就业非常好。”一名同学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在现场,依靠实践,获得独特技能,“一招鲜吃遍天”的职教特色得以充分彰显。如景德镇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便是以陶瓷制作为特色;江苏东海中等专业学校的雕刻专业,学生们则专门学水晶雕刻,因为水晶是东海的支柱产业。还有部分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则承担了文化技艺传承的作用,比如江苏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在现场展示了师生们的紫砂作品: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漆器引来了参观者的竞相购买;天津西青中专的杨柳青年画专业,则有学生现场绘制杨柳青年画。
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这种创新的职业教育展示形式由于是第一次,前来参观的人多数都是来“看个热闹、瞧个新鲜”,真正进行洽谈的并不多。但是,热闹非凡的现场效果已然达到宣传、扩大职教影响力的目的,相信将来的洽谈会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职业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招聘现场]
走进高职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赛场,夺目而来的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展板,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此次大赛企业招聘名录,不仅详细列举了招聘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招聘项目和需求人数,还有特别备注:所招人员月薪均在2500元以上。
“企业积极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大赛已经成为校企深度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此次大赛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不仅主办单位中新增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协会,而且很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大赛的各个环节。为此,大赛组委会和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不失时机地把几十家招聘企业信息汇集成《招聘信息手册》,印发到各个参赛队的手中,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企业信息做成展板,放置于高职组比赛的各个赛场,便于校企联系。
职业技能大赛闭幕仪式后,企业招聘会随即展开。大港油田、天士力集团、长城汽车等全国各地45家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前来招聘他们心仪的技能精英。企业招聘代表们对前来应聘的获奖选手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纷纷表示:目前企业招工难,熟练技工愈发供不应求,在国赛中脱颖而出的技能精英更是他们期待的对象。技能大赛不仅检验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选手的真功实技,更显示了职业教育的强大魅力,是产业机构升级、企业用工的“导向仪”。
此次来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均为各省市层层选拔出来的冠军选手。四川中物院机制所李部长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从2008年就开始跟踪全国各地的职业技能大赛,至今已将不少人才收入旗下。他们的企业属于事业单位,月薪在4000元以上,职工进入企业不仅能解决落户问题,还有良好的上升空间。不过好企业也有高门槛,只有那些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的高职学生才有可能进入。部分获奖选手表示,他们有机会进入高一级院校学习,会选择进一步增强内功。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此次大赛还吸引了航天长征火箭、空中客车等一些天津市大项目公司前来选才。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告诉记者,没有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他说,应聘的学生多为数控测量测试专业,而企业是做飞机内部装备的,需要的是飞机专业类的人才。对此,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招聘现场表示,下次大赛将与更多企业合作,并将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赛项和考核流程及标准,推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