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存在问题及完善的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发展至今,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集中性、复杂性的特征。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国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在对环境破坏的行为控制上,刑罚作为打击犯罪的最严厉手段在控制和预防环境犯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997年刑法典不仅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而且专门规定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等三个罪名以惩治严重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2011年2月,《刑法修正案(八)》第46条又将刑法原第338条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为污染环境罪,降低了入罪要求。这些刑罚手段在控制环境污染的力度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挥了一些其作为最严厉制裁手段的作用。依赖于传统的刑罚措施来解决环境犯罪问题已不能满足实现一般的预防犯罪的目的及解决现行环境问题,非刑罚处罚措施的作用也日益彰显。
  一、环境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立法现状
  非刑罚处罚措施是指有权机关根据刑事法律或相关规定,直接适用或者建议适用的主刑、从刑以外的其他处理方法的总称。我国刑法并没有在环境犯罪中适用非刑罚措施的具体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在“法律责任”的章节均规定了大量行政的、民事的非刑罚措施。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第36条、第37条规定了非刑罚处理方法,第64条规定了没收性处罚措施。如果说不考虑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主体还是法人主体的话,单纯从处罚属性上进行分类,我们就可以将其分为:(1)教育性辅助措施,如公开悔过、赔礼道歉等;(2)民事性的辅助措施,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3)行政性的辅助措施,如勒令解散、限期治理等;(4)没收性辅助措施。①而我国刑法第36条、第37条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方法则包括如下三类:(1)判处救济损失和责令赔偿救济损失;(2)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3)建议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我国环境刑事立法没有专门规定针对环境犯罪的非刑罚处罚措施,应该说刑法第36条、第37条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对环境犯罪都适用。非刑罚处罚方法通过支持被害者参与司法过程,了解他们所受到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对他们的损失作出补偿;要求和提倡犯罪人具结悔过、赔礼道歉并付出赔偿。同时,非刑罚处罚措施既有助于缓解一些轻微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又有助于消除刑罚“以暴制暴”思想的产生,对于现代社会犯罪的多样性表现及犯罪人个人状况的纷繁复杂,非刑罚处罚方法无论是在惩治犯罪还是预防犯罪方面都是刑罚的有益补充。②因此,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平、正义、效率等法的价值。
  二、环境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存在的问题
  环境犯罪不同于传统犯罪的行为,其不仅限于侵害人身权和财产权,还严重侵害生态利益。虽然我国对于环境犯罪的非刑罚处罚在刑法总则中有明文规定,如刑法第36条、37条。但在日益复杂的环境犯罪中,已经难以发挥其预防和补救功能,在司法实践中也未能很好地发挥预防、改善环境犯罪的作用。在立法和操作上存在诸多缺陷,具体表现为:
  (一)非刑罚处罚措施运用于环境犯罪中缺乏可操作性
  作为当代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的两大主题之一,非刑罚化是当代刑法基本刑事政策——刑法谦仰原则的直接要求。在对环境犯罪的处罚过程中,非刑罚化的处置措施不仅可以弥补现行刑罚制度的不足、消除环境犯罪的持续性危害后果,还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特殊预防功能,从而使对环境犯罪的处置措施更加人性化、有效化。③然而,在处罚环境犯罪实践中,非刑罚处罚措施的运用却少之又少。我们以祝铭山主编《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所收集环境犯罪案例为基础进行了一个实证的分析。该书共甄选环境犯罪案例26个(书上称27个,但因第9和第12个案例均为吴自柱、王启、姜翠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故实际只有26个案例),从各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的情况看,24个自然人犯罪案件都对犯罪人判处了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刑罚,两个单位犯罪案件的判决结果为对单位直接判处了罚金,对自然人也判处了有期徒刑的刑罚。26个环境犯罪案件中,有22个案件的被告人都被判处了罚金,有8个案件的被告人被判处了缓刑,有3个案件判处了赔偿经济损失,有一个案件判处了植造林木的辅助措施。由此可见,我国刑法规定的这些非刑罚处罚措施在现今环境犯罪的司法实践中不能完满得以运用,非刑罚处罚措施永远处于配角的地位,难登大雅之堂。我们不应满足仅仅在法律上基于法典完整化的要求而对相关的制度进行规定,而且要从司法实践上运行所有的现行规定,既应用传统刑罚手段惩治环境犯罪,又要加大环境犯罪中非刑罚处罚的使用力度,从而更加有效地打击及预防环境犯罪,修复所遭破坏环境法益,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环境犯罪种类多而非刑罚处罚措施种类少
  目前我国环境犯罪的刑罚种类仅限于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罚金,而针对环境犯罪类型多且复杂的情况,这些刑罚措施是远远不够的,1989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环境犯罪与惩治法》对于环境犯罪的处罚颁布了恢复、制止和补偿的命令;损害的收回;对被告财产的限制令等。在解决环境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国环境犯罪非刑罚处罚的种类还有很大的扩容空间。
  如对于滥伐林木的犯罪人在判处罚金或缓刑的同时,可以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植树以恢复环境质量,或者通过向公共机关支付制止、控制、减轻或减少该种损失或损害的费用和支出来由公共机关修复被破坏了的环境法益。这样就使得环境犯罪者犯罪后不仅要承担直接的刑事责任,而且要对自己所破坏的环境法益进行恢复。
  三、我国环境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完善
  非刑罚处罚虽然作为刑罚的一种辅助措施,但是笔者认为,如果立法明确,则仍可以起到完善其他严重污染犯罪行为的作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环境犯罪与惩治法》中制定了恢复、制止和补偿的命令、对被告财产的限制令、法院可进一步颁发命令等一系列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他严重污染犯罪的发生。如《环境犯罪与惩治法》第14条复原、制止和赔偿的命令规定:法院可命令被定罪人采取命令中指定的措施,在指定的时间内(或申请法院可以同意的更后一点时间),以制止、控制、减轻或减少该犯罪行为对环境的任何损害或制止犯罪行为的继续或再发生。结合我国环境犯罪问题,应规定能够满足处罚环境犯罪需要的非刑罚处罚措施。   (一)增强环境犯罪中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可操作性
  在环境犯罪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当下,仅仅依靠传统的刑罚手段已经不能完满地解决环境犯罪问题,虽然刑事责任可以达到惩罚犯罪的目的,但无法对环境受害人的权益进行弥补。惩治环境犯罪人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遏制了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环境,但是对环境犯罪行为已经造成受害人的利益损失并未进行救济。如此,处罚环境犯罪只是解决了环境犯罪问题的一个环节,却无法解决环境犯罪所带来的遗留问题,如所遭破坏法益如何恢复,环境受害人的权益怎样进行救济及赔偿如何实现等。如果刑事责任仅体现为刑罚,则显然没有完满地解决环境犯罪行为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因此,刑罚措施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其他非刑罚处罚途径进行恢复和解决。如何运用刑罚和非刑罚处罚来有效地矫治和预防环境犯罪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结果,在司法实践中若加强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应用,则不仅能够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环境犯罪,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受害人的权利和利益,有助于社会稳定和保护环境。
  (二)增加环境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处罚种类
  除了刑法已经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外,根据环境犯罪的特质,笔者认为对于实施了环境犯罪的单位和法人还可以规定以下措施。
  1.限制活动。是指法院以有罪判决的形式,责令行为人禁止从事某类职业活动,或限制行为人的生产活动范围,或剥夺行为人的特殊职务等非刑罚措施的总称。设置这种刑罚辅助措施,是由于多数环境犯罪特别是污染类的环境犯罪,都与行为主体的职业活动有关,行为者往往利用了职务或职业活动而从事环境犯罪。④对于此类限制活动的措施,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会基于经济利益或环境利益而做出处罚。如果考虑到经济发展,则可能不会过多地运用这种措施。但笔者认为,在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背景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应同样重视。所以,在处理环境犯罪时,应考虑对犯罪人采取这种处罚措施。
  2.销营业证照。对于犯罪单位或法人,停止其活动吊销营业证照是最严厉的非刑罚处罚。但是对于一般过错的企业并不适用。国外就有学者认为,由于环境犯罪的特殊性,有时适用非刑罚手段可能更有利于犯罪的减少或者对生态环境本身的保护。例如,对于构成污染犯罪的企业而言,吊销营业证照的处罚,却能阻止很多犯罪行为。高级董事无法平静地面对被吊销营业证照的事实。但是此类措施对于企业的存亡关乎重大,在司法实践中对环境犯罪实施此非刑罚处罚应当慎重。
  3.增加环境刑法资格刑。国外大多数国家在惩治环境犯罪的刑法中,规定了许多非刑罚方式,只要实施了环境犯罪行为,就必定要处以我国现有刑罚措施以外的处罚。如,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250条规定:“(1)使地表水或地下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堵塞和枯竭,或以其他方式使水的自然性质发生改变,如果这些行为使动物界、植物界、鱼类资源、林业或者农业遭受重大损害的,处数额为最低劳动报酬100倍至200倍或被判刑人1个月至2个月的工资或其他收入的罚金,或处5年以下的剥夺担任一定职务或者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处1年以下的劳动改造,或处3个月以下拘役……”⑤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刑法典对于环境犯罪除了规定有期徒刑、罚金等外,还规定了一定时间内不得从事某种职务或某种活动的权利。若我国对于环境犯罪人采用资格刑,将能够起到威慑作用,有效遏制环境犯罪。
  四、结语
  随着现代环境犯罪中非刑罚处罚理念的盛行,适用非刑罚处罚已经成为环境犯罪司法实践的应然追求,作为较为理想的刑法替代措施,非刑罚处罚不仅符合刑罚谦抑原则、轻刑化的要求,还具有丰富环境犯罪刑罚体系、恢复被破坏环境法益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如果立法上专门规定非刑罚处罚,环境犯罪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注释:
  ①④蒋兰香.环境刑罚辅助措施研究.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②余航.论非刑罚处理方法存在的价值性.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③牟桐.环境犯罪处罚问题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10.
  ⑤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85-686.
其他文献
摘要: 充分合理、有效地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的建设,改革选修课程的考试考核方式和内容,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选修课程 考核体系 建设方法  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培养“厚基础、有特色”的创新人才一直是摆在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开设相应的人文类必修、选修课程,构建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体系成为备受关注
当今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近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开放性试题,它们设计新颖、变化多端,既丰富了数学题型,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人倍感清晰。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和解题结果是不确定的、多样的,因而开放题由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或集体讨论,最大限度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必须是开放的。以下主要分析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其教学方
摘要: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南宋婉约词的代表。她的词作,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独树一帜。李清照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写出许多艺术性很高的词章,历来被人们传诵。  关键词: 李清照词作 特色 情感 意境 比兴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南宋婉约词的代表。她的词作,以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独树一帜,人称“易安词”、“漱玉词”。李清照熟悉词的创造规律,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写出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验考核,全面评价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理论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摘要: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知识成为当前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迫切要求加快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企业知识管理进入教育领域,为学校组织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也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通过对知识、知识管理基本内涵的阐述,探讨教育领域内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作用,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所带来的影响。 
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发了一场新“文学革命”,中国文学迫切需要从旧体式向新模式转变,建立新的诗学价值体系,从而解放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国新诗应运而生。中国新诗大量借鉴了国外的诗歌形式,本文通过徐志摩对泰戈尔诗歌译介的分析,说明对国外诗歌的翻译和中国诗人自身的创作是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新诗发展的。  关键词: 徐志摩 泰戈尔 翻译和创作 中国新诗  1.中国新诗的初创与外国诗歌的译介  1
摘要: 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在《宠儿》中,莫里森用陌生的视角叙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们的母爱被粉碎、扭曲、践踏的残酷现实。塞斯的母亲、贝比·萨格斯和塞斯三人的母爱体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母爱的特殊性。这种另类的扭曲的母爱反映了
摘要: 政工人员与职工讲话、谈话要因人而异,讲职工喜欢听的话,有人情味的话,就能与职工拉近距离,使谈话沟通顺畅,达到了解人的心智,消除思想的困惑,解开心结的效果。  关键词: 政工人员 讲话 人际沟通  “我可以不断地研究你的大脑,但我却永远不知道你的心智。我可以通过客观的研究来了解你的大脑,但只有通过谈话才能懂得你的心智”[1]。政工人员与职工讲话、谈话,了解人的心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是政工人
摘要: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素质教育的题材。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教材的挖掘,关注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厚重的人文精神,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更需要的是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既是当前教育的主题,又是新课改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