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温冷害是影响桂北水稻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本文探究了早稻在桂北不同播期的情况下,对水稻成秧率、秧苗素质、水稻生长生育进程和产量进行了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1010
低温冷害是影响桂北水稻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在桂北全州县进行早稻不同播期对比研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6个播种期处理: 3月10日、3月17日、3月24日、3月31日、 4月7日、 4月14日。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40m2。各小区设埂分隔,田埂宽30cm,高20cm,用塑料薄膜包好,薄膜入田面下20cm;排水溝宽50cm、深30cm。
1.2 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文桥镇栗水村进行,稻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面积1334m2,供试品种为潭两优83。每小区移栽1200蔸,即每667m2抛栽2万蔸。移栽前每667m2施复合肥(15-15-15)20kg、尿素5kg作基肥,移栽后7d每667m2追施复合肥(15-15-15)15kg、尿素5kg、氯化钾7.5kg。根据苗情、病虫发生情况实施田间管理,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水份管理等,保持各处理水肥、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水平一致。
1.3 观察记录
1.3.1 物候期记载
播种期、抛栽期、立苗期、回青期、分蘖期、分蘖高峰期、幼穗分化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1.3.2秧苗素质考察
移栽前1d,各处理随机取0.11m2洗查播种子数、成秧苗数,计算成秧率。
1.3.3 茎蘖动态调查
移栽后5d开始观测,每处理观测10蔸,取其平均值,每隔5d观测1次,直至收割。
1.3.4 室内考种及产量验收
每试验小区随机取样10蔸。考察内容:株高、蔸有效穗、每667m2有效穗、成穗率、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秧情况
6个处理的成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4月14日播(85.3%)、4月7日播(83.8%)、3月24日播(77.9%)、3月31日播(77.4%)、3月17日播(67.4%)、3月10日播(0.0%)(见表3)。其原因分析: 3月10日前平均气温低于10℃,无光照,土、水温更低,3月10日播种后7d日平均气温仅12.5℃,光照仅6.8小时,土温回升不了,水稻种芽不能生长,自然要坏种而不能成秧;3月17日后气温回升,光照增多, 土温自然上升,水稻种芽能维持生长; 4月7日播种后的7天日平均气温虽然低于15℃,但连续5d有太阳,光照达29.1h,又有尼龙膜覆盖保温, 对水稻种芽生长影响不大。
2.2 秧苗素质
从表3看出:除3月10日播种不成秧外,其它5个处理的秧苗素质差异不明显。
2.2.1秧苗株高
移栽时秧苗株高为11.2~16.7cm,以3月17日播的最高(16.7cm)(秧龄31d),4月7日播的次之(12.3cm)(秧龄20d),再次是3月31日播的(12.1cm)(秧龄24d),4月14日播的最矮(11.2cm)(秧龄13d)。
2.2.2 绿叶率
按播种期顺序秧苗绿叶率分别为72.1%、86.1%、93.5%、93.3%、100%。这可能与秧龄不同有关,3月17日播的秧龄31d,而4月14日播的秧龄仅13d。
2.2.3 叶挺长
按播种期顺序秧苗叶挺长依次为2.5cm、2.6cm、2.6cm、2.6cm、2.9cm。前4个播种期差异不太,4月14日播的叶挺长最长,其原因是,4月14日播种后7d光照有40h、日平均气温22.1℃,气温高、光照多,秧苗生长快。
2.2.4 基茎宽
移栽时秧苗基茎宽分别为0.2cm、0.15cm、0.15cm、0.2cm、0.15cm,差别不明显。
2.2.5 根
按播种期顺序秧苗总根分别是14.1条、13.1条、11.3条、10.8条、10.5条,白根率分别为72.3%、59.5%、69.9%、74.1%、76.2%。,表明总根和白根与播种期关系不密切。
2.3 生育期
生育期由长到短依次为3月17日播(116d)、3月24日播(112d)、3月31日播(106d)、4月7日播(105d)、4月14日播(103d)(见表4)。水稻生育进程与3月31日播的比,3月17日播和3月24日播的生育进程分别延长了10d和6d,而4月7日播和4月14日播的提早了1d和3d,表明,播种期早,生育期延长,播种期迟,生育期缩短。原因是:前期温度低、积温少,生长慢;后期温度高,生长快。
2.4 穗粒结构及产量
穗粒结构表现与产量一致(见表5)。
产量以3月24日播最高,次之是3月31日播,以4月14日播最低,每667m2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3月24日播433.3㎏、3月31日播426.9kg、3月17日播425.0kg、4月7日播397.7kg、4月14日播385.8kg。与3月24日播的比,3月31日播减产1.5%、3月17日播减产1.9%、4月7日播减产8.2%、4月14日播减产10.9%。播种太迟,表现生育期缩短、稻穗变短。
3 小结与讨论
3.1 6个处理 的成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4月14日播(85.3%)、4月7日播(83.8%)、3月24日播(77.9%)、3月31日播(77.4%)、3月17日播(67.4%)、3月10日播(0.0%)。
3.2 除3月10 日播种不成秧外,其它5个处理的秧苗素质差异不明显。
3.3 水稻生育 进程与3月31日播的比,3月17日播和3月24日播的生育进程分别延长了10d和6d,而4月7日播和4月14日播的提早了1d和3d,表明,播种期早,生育期延长,播种期迟,生育期缩短。
3.4 产量以3 月24日播种最高,次之是3月31日播种,以4月14日播种最低。播种太迟,表现生育期缩短、稻穗变短。表明全州县早稻适宜播种期应为3月20日前后-4月5日。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1010
低温冷害是影响桂北水稻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在桂北全州县进行早稻不同播期对比研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6个播种期处理: 3月10日、3月17日、3月24日、3月31日、 4月7日、 4月14日。各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为40m2。各小区设埂分隔,田埂宽30cm,高20cm,用塑料薄膜包好,薄膜入田面下20cm;排水溝宽50cm、深30cm。
1.2 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文桥镇栗水村进行,稻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面积1334m2,供试品种为潭两优83。每小区移栽1200蔸,即每667m2抛栽2万蔸。移栽前每667m2施复合肥(15-15-15)20kg、尿素5kg作基肥,移栽后7d每667m2追施复合肥(15-15-15)15kg、尿素5kg、氯化钾7.5kg。根据苗情、病虫发生情况实施田间管理,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水份管理等,保持各处理水肥、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水平一致。
1.3 观察记录
1.3.1 物候期记载
播种期、抛栽期、立苗期、回青期、分蘖期、分蘖高峰期、幼穗分化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1.3.2秧苗素质考察
移栽前1d,各处理随机取0.11m2洗查播种子数、成秧苗数,计算成秧率。
1.3.3 茎蘖动态调查
移栽后5d开始观测,每处理观测10蔸,取其平均值,每隔5d观测1次,直至收割。
1.3.4 室内考种及产量验收
每试验小区随机取样10蔸。考察内容:株高、蔸有效穗、每667m2有效穗、成穗率、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秧情况
6个处理的成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4月14日播(85.3%)、4月7日播(83.8%)、3月24日播(77.9%)、3月31日播(77.4%)、3月17日播(67.4%)、3月10日播(0.0%)(见表3)。其原因分析: 3月10日前平均气温低于10℃,无光照,土、水温更低,3月10日播种后7d日平均气温仅12.5℃,光照仅6.8小时,土温回升不了,水稻种芽不能生长,自然要坏种而不能成秧;3月17日后气温回升,光照增多, 土温自然上升,水稻种芽能维持生长; 4月7日播种后的7天日平均气温虽然低于15℃,但连续5d有太阳,光照达29.1h,又有尼龙膜覆盖保温, 对水稻种芽生长影响不大。
2.2 秧苗素质
从表3看出:除3月10日播种不成秧外,其它5个处理的秧苗素质差异不明显。
2.2.1秧苗株高
移栽时秧苗株高为11.2~16.7cm,以3月17日播的最高(16.7cm)(秧龄31d),4月7日播的次之(12.3cm)(秧龄20d),再次是3月31日播的(12.1cm)(秧龄24d),4月14日播的最矮(11.2cm)(秧龄13d)。
2.2.2 绿叶率
按播种期顺序秧苗绿叶率分别为72.1%、86.1%、93.5%、93.3%、100%。这可能与秧龄不同有关,3月17日播的秧龄31d,而4月14日播的秧龄仅13d。
2.2.3 叶挺长
按播种期顺序秧苗叶挺长依次为2.5cm、2.6cm、2.6cm、2.6cm、2.9cm。前4个播种期差异不太,4月14日播的叶挺长最长,其原因是,4月14日播种后7d光照有40h、日平均气温22.1℃,气温高、光照多,秧苗生长快。
2.2.4 基茎宽
移栽时秧苗基茎宽分别为0.2cm、0.15cm、0.15cm、0.2cm、0.15cm,差别不明显。
2.2.5 根
按播种期顺序秧苗总根分别是14.1条、13.1条、11.3条、10.8条、10.5条,白根率分别为72.3%、59.5%、69.9%、74.1%、76.2%。,表明总根和白根与播种期关系不密切。
2.3 生育期
生育期由长到短依次为3月17日播(116d)、3月24日播(112d)、3月31日播(106d)、4月7日播(105d)、4月14日播(103d)(见表4)。水稻生育进程与3月31日播的比,3月17日播和3月24日播的生育进程分别延长了10d和6d,而4月7日播和4月14日播的提早了1d和3d,表明,播种期早,生育期延长,播种期迟,生育期缩短。原因是:前期温度低、积温少,生长慢;后期温度高,生长快。
2.4 穗粒结构及产量
穗粒结构表现与产量一致(见表5)。
产量以3月24日播最高,次之是3月31日播,以4月14日播最低,每667m2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3月24日播433.3㎏、3月31日播426.9kg、3月17日播425.0kg、4月7日播397.7kg、4月14日播385.8kg。与3月24日播的比,3月31日播减产1.5%、3月17日播减产1.9%、4月7日播减产8.2%、4月14日播减产10.9%。播种太迟,表现生育期缩短、稻穗变短。
3 小结与讨论
3.1 6个处理 的成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4月14日播(85.3%)、4月7日播(83.8%)、3月24日播(77.9%)、3月31日播(77.4%)、3月17日播(67.4%)、3月10日播(0.0%)。
3.2 除3月10 日播种不成秧外,其它5个处理的秧苗素质差异不明显。
3.3 水稻生育 进程与3月31日播的比,3月17日播和3月24日播的生育进程分别延长了10d和6d,而4月7日播和4月14日播的提早了1d和3d,表明,播种期早,生育期延长,播种期迟,生育期缩短。
3.4 产量以3 月24日播种最高,次之是3月31日播种,以4月14日播种最低。播种太迟,表现生育期缩短、稻穗变短。表明全州县早稻适宜播种期应为3月20日前后-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