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学生不再畏惧作文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我们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也是教师感到棘手的教学问题。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
  一、“仿”中求信
  所谓“仿”中求信就是在模仿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信心。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加工。这样既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到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积”中求写
  所谓“积”中求写就是在积累中丰富学生的语言、情感。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丰富语言
  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的表达情意,相反,语言积累贫乏,写作时搜肠刮肚也无话语来表达。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致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喜欢的段落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文思如泉涌。
  2、深入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仅限于课堂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指导学生去深入社会,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的作文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3、培养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富的材料,语言的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平时观察的食物赋予浓烈的情感,写作时就能情真意切,字字动心。教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教会他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就能提高他们的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游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它必须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与游戏之中。它兼备了游戏与数学的特点。数学游戏以其内容和形式所体现出的独特风格,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更多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数学教学中游戏带来的乐趣。也许这是教育成功的好办法。  
期刊
儿歌旧时称为“儿童歌谣”,在民间广为流传,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特点是:语言精炼、浅显易懂、篇幅短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被广泛运用于幼儿启蒙记忆中。  儿歌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他们就特别喜欢听儿歌、咏儿歌。儿歌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喜悦和学问知识,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浇灌着他们纯洁的心田,打开了他们的智慧之门,引导他们进入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儿歌帮助幼儿认识了周
期刊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具体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
期刊
农民工就业的年龄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农民工年轻化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各界研究农民工年龄结构的代表性成果见表1。该表表明,外出农民工主要是青年。在农民工大量外出、而各类农民工的供给又都大大超过需求的20世纪90年代,35岁以下民工占全部民工的约80%。其中,26-35岁年龄段民工在全部民工的比例,与乡村同年龄段非外出
期刊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思考问题,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倡导“问题意识”教学,倡导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在这中新形势下,课堂问题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更是决定了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
期刊
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创设语境就是以情境教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铺设情境,设计出一些真实和准真实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为语言功能提供充实的实例,实现达到语言交际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创设情景运用英语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要求。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
期刊
一、正确的审美观,高昂的教学激情  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具有审美情趣,教师应当以正确的审美观去发现美,以美的艺术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让美去感化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思想教育。  美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美同时也包括多方面的美。中学语文教材不论是记人途事、议论抒情,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点点情怀。既有赞美祖国名山大川秀丽风光的,也有讴歌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
期刊
中国正逐步完成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转变。如果从产值比例看,2009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有10.6%,似乎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如果看中国就业比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仍旧占总就业比例达38.1%。如果从城镇化率看,2009年比例只有46.6%。即使这一不到50%比例,还被认为是高估了城镇化率,因为这一比例中包括了由农村进入城镇,但是并不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那部分人口。如果按照农
期刊
【摘要】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猜想验证;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主动探索  Conjecture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ethod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