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有目标,平庸的人只有愿望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大胆设想,如果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和所谓的梦境之间,不存在虛幻和真实的区别,只是分属不同频道。白昼立足于平凡沙地,需得虔诚仰面铿锵前行,夜晚归属于天马行空,这世界如同一捧初生的泥土,可以轻轻松松随意被你揉捏成想要的模样。在两种不同的客观背景下,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人生,你会选择哪个?
  大概,更多人应该会选择后者,毕竟在梦境中可以毫不费力达成所愿。
  继续往下设想。在梦境中的人,会经历最初的新奇、热络、脑洞无限,编织出任何自己所设想的奇妙景象,可这种弹性十足的日子也就自然失去人性的紧张度,时间久了,迟早会陷入无尽空虚。反观当初那个选择脚踏实地在现实世界中做“苦行僧”的人,他的生活或许没有极致的有趣,却终究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目标是一分一厘的靠近,愿望是千变万化的消耗。
  当向往变成唾手可得的日常,当渴望变成稳操胜券的计量,那信仰,就会在“太容易”和“不够珍视”中失去本身的明亮。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就是目标和愿望根本上的不同。
  10年前,我最好的好朋友佳,是个学渣。
  就是那种上课会躲在书后面睡觉,下课会把校服盖在头上睡觉的类型。唯一备受青睐的,是晚自习,因为她可以肆无忌惮在练习册上抄歌词。
  没有谁能想到,当初班级里不起眼的姑娘,会成为10年后同学聚会上的“焦点人物”。大学毕业后,她考进我们当地最难进的司法局,成为—名政法干警。百里挑一的名额,她一次就中,这让老家反复考了好几次公务员的朋友都十分诧异。和她同期报考的老同学很多,成绩出来后,大家甚至怀疑,上面的那个佳是不是和她同名不同人。
  同学们有这样的疑虑,并不奇怪。因为在整个青春期里,佳一直都是不折不扣的学渣,对自己的人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是在她大二以后。眼看着身边人逐渐都找到了喜欢或适合的事情,宿舍里经常只剩佳一个人,她觉得上课没意思,逛街没意思,电视剧和零食都填补不满她内心呼啸而出的空虚。她悲哀地发现,自己从小到大竟然没有做过任何有成就感的事情。她开始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可不可以把兴趣转化为事业?仔细摸索过社会上各类职业的特质,佳发现,原来自己打心眼儿里喜欢的,是从儿时就无比痴迷的警察装,那一身正气凛然的衣服穿在那些相貌普通的人身上,有着足够强大的气场,早已扎根在佳的记忆里。央视的普法栏目剧更是期期必追,就连大学选新闻专业的背后,都有一丝丝怀揣着对正义事业的向往。这些埋伏在潜意识里的细枝末节被挖掘出来后,佳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那就是:要朝着和政法相关的领域而努力。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不是因为他们最终达到了什么样的高度,而是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们所挤压出灵魂全力以赴的一面,才动人。
  其实,大部分人生来就很普通,那些高智商或天赋异秉的人毕竟是少数。决定我们最终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在于你有没有对自己的人生足够负责。没有谁知道自己生命的极限在哪里。远离那些所谓的“别人说”,始终相信还有其他可能的结果存在——是告别平庸的第一步。
其他文献
摘 要:鲁迅在作品中提到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亦舒用笔下的女性都市传奇将这些思考延续,并在此基础上走向了对“女性理想”的探索。本文将简要分析《喜宝》中,亦舒对女性理想实现路径的探索和探索过程中所遇见的歧途,并對于女性理想在现实中实现的可能性做出讨论。  关键词:喜宝 女性理想 现实 距离  《喜宝》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便是“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
摘 要: 《淮南子》中远古圣王的形象与早前文献中的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圣王本身德行的强调和圣王与英雄关系的改变上。《淮南子》对圣王形象的重塑目的在于树立君王的权威并为君王塑造可效仿的典型,由此建立民族认同感,增加新生政权的合法性。  关键词:《淮南子》 远古圣王形象 重塑  一、绪论  汉朝建立在秦朝的废墟之上,秦二世而亡的结局使得汉代的政治家们意识到要使统治合法化,完备的刑罚措施不是
摘 要:《某傻子的一生》是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遗稿,于1927年芥川服药自杀后,由友人久米正雄整理发表。整篇作品看似语焉不详,实则自喻了他的一生。本文以此篇作品为切入点,结合芥川龙之介的其他文学著作,探讨了文本大致的写作背景,以及身处时代背景下的作者的心态与情怀。同时,《某傻子的一生》中体现的对自身的反省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也对于了解芥川的个人性情和美学追求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芥川
摘 要:《庄子·逍遥游》中隐含着一条众人,也就是一般人通往逍遥的道路。本文通过对《逍遥游》中几组典型对立物的分析,揭示了这条路径,并指出了,众人究竟如何向自在而无待的逍遥之境前进。  关键词:庄子 逍遥 众人  《庄子·逍遥游》所描绘的逍遥,大概是一种自在而无待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状态。在《逍遥游》中,庄子其实也给出了一条通往逍遥的道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路是指给资质平庸的众人的。然而,由于《庄子
摘 要: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从先秦时期产生到汉代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中,经历了“比德”“比情”“畅神”三个阶段,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人们开始把自然山水当作一个独立个体进行审美,学会从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力量。山水小品文正是在“畅神”说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论文以张岱的小品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为研究基础,整合自然审美观从魏晋时期到汉朝的发展,辨析了“自然”的概念,分析张岱的自然审美观及其形成原因,特
摘 要: 孝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血缘基础,对孝道的书写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然而在书写父母之爱的时候是论心还是论迹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论心与论迹体现出了作为书写者的儿女是被动地享受父母之爱还是主动地去爱父母。《背影》一文通过写“父亲”的背影和“我”的眼泪,情感始终处于一种感受到的爱和走不进的心的境况。如何穿越文学经典作品中“感恩——愧疚——不相见”的孝道书写模式,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无愧的关系,成为
摘 要:《新星》在现实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全面地展现出了改革所面临的困境,而同时也具有“现代”的审美意识。在其进行经济“改革”的背后,尽管处境艰难且结局具有悲剧色彩,其“改革精神”的呈现却是贯穿始终的。  关键词:“改革精神”现代 提喻法  “改革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始终扮演着自己的“社会身份角色”,采用了与改革开放前不同的策略性话语,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探索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新星》这
摘 要:冰心的《寄小读者》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价值。然而,如以“儿童文学的本质”为标尺,重新考量这部作品中“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两极关系,仍然不可避免存在某种时代的局限。本文即以此为着眼点,以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的书信体散文集《致未来的你》为参照,先后从创作动机、文本内容以及由此建立起的抒情立场三个方面入手,“追究”其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相疏离的“三宗罪”,以此揭示出中国儿童文学发
摘 要:《花木兰2020》是由迪士尼公司借由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所拍摄的一部彰显女性自我成长与回归的影视作品。在描述剧中两位女性形象“双雄”并立的叙事结构中,花木兰与“鹰女巫”互为镜像,在寻找各自主体性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异化”以及“合一”的完整过程。影片以明显的三段式叙述,试图呈现角色于“本我”“自我”“超我”這一经典弗洛伊德式人格地理学下的性别与身份构建。但于精神分析学的视域下,这部呈现女性视角的
摘 要: 《思家小馆的晚餐》是美国女作家安·泰勒的代表作。作者以开放的笔调探讨婚姻关系、家庭关系,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母亲形象。作者以女性意识为观照描述母亲的生存本相,揭示出母性为“再生”而并非“天生”,并对这一形象进行了自我审视。  关键词:母性 母亲身份 再生 自我意识 自审  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母亲形象已经发展成一种约定俗成且深入人心的模式——母亲是天使般关爱和宽容的源泉。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