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你能做到吗?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shenshi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一堆唱歌跳舞的电视节目中,一档“大型科学类脑力真人秀”脱颖而出,受到了众人的追捧——这就是《最强大脑》。两季下来,“像素眼”郑才千、“魔方男神”贾立平、“中国队长”王峰、“迷宫行者”鲍橒、“鬼才之眼”王昱珩等“最强大脑”们让人啧啧称奇。
  惊异之余,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真的是“天降奇才”吗,像我们这种普通人有没有可能练就一副“最强大脑”呢?
  人类大脑只开发了10%?
  说到脑力,你可能听过一种说法:普通人的大脑只开发了10%(有人说是20%,甚至还有说1%的),而诸多颇有建树的人物的大脑“开发率”则比较高。去年上映的科幻电影《超体》更是围绕着这个“10%”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不过不幸的是,这只是一个流言罢了。
  流言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那时,人们对大脑的了解可谓“图样图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科学家开始通过切割动物大脑的不同部位,来分析大脑的不同区域都有些啥功能。1920年,美国著名生理学家拉希里为了研究大脑的记忆和学习功能,设计了一个“老鼠迷宫实验”。实验时他发现,切除一定量的大脑组织,并不会影响老鼠走迷宫的能力,甚至当切除量达到近60%时,都不会对老鼠的记忆学习能力产生显著影响。这一实验结果被大众理解为“大脑中具有实际功能的部分所占比例很小”,进而认为大部分大脑是“无用的”,之后被进一步夸大为“大脑还有极大的开发潜力”。而这一“结论”又通过一些著名人士(比如著名记者托马斯、企业巨头卡内基,甚至爱因斯坦)的引述,成为人们深信不疑的“定律”。
  然而实际上,拉希里的实验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对于老鼠来说,走迷宫这种事儿根本不算啥,只需调用大脑的一部分基础功能就够了。而扫描一下人类的大脑就会发现,即使是在几乎完全没有外界刺激的“静息”状态下,大脑中依然有大片区域处于活动之中。其中很多区域虽然不是记忆、思维、逻辑等活动的核心区,却负责将各个核心区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和语言、想象等高级神经活动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几乎整个大脑的所有部位都参与了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并不存在“不重要”或者“未开发”的区域。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展示了过人的“天赋”,有些人却碌碌无为呢?
  “天赋”靠天吗?
  咱们先来界定一下什么是“天赋”吧。我们通常说的“天赋”,更多的是指一种能够展现出来的独特的、异于常人的才能。比如原地转圈谁都会,算不得天赋,但是我能像吃了某某神糖一样连转三天三夜根本停不下来,而你们谁都做不到,那么就可以说我有这方面的“天赋”。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本身就有“上天赋予”的意思。的确有一种观点认为,有的人天生注定具有某种能力,且能达到某个高度,这种能力是写入基因之中、可以遗传的——这被称为“天赋固定论”。
  空口无凭,证据呢?你瞧,很多具有相似天赋的人常常出现在同一个家族中,例如我国文学史上有“三苏”之称的苏洵、苏轼、苏辙,法国名家大仲马和小仲马,而“进化论之父”达尔文和他的三个儿子也都是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
  可是相反的例子也不少见。有很多“天才”诞生于从没有出现过天才的家族之中,这又怎么解释呢?而且,如果天赋是固定的,那么自然应该有一种标志,能将这种“天赋异禀者”鉴别出来。大约一百年前,相信存在“天才基因”的斯坦福大学研究者刘易斯·特曼精挑细选了一些“神童”进行跟踪观察,这些年幼时在某些才能上超人一等的孩子们,长大后却无人成为杰出的“天才”;相反,一些不被认为是“神童”的人,最终成了佼佼者。
  与“天赋固定论”相对的就是“天赋可变论”。它认为,“天赋”可以和身体机能一样,通过适当的练习和训练得到提高。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一论点。例如在200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一群学生反复练习一种游戏:观看不断变化的电脑屏幕,然后说出屏幕上出现的字母或图案在上一步、上上一步、上上上一步……的位置,通过几周乃至十几周难度渐进的训练,学生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显著改善,同时“意外”改善的还有他们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他们回答“矩阵问题”(注: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的成绩大幅度提高。而对一系列专业级别的人士如围棋高手、著名作曲家的调查统计显示,当他们到达“大师”等级之前,平均要进行超过1万小时枯燥的训练。由此可见,训练和不断强化的过程,的确是提高“天赋”的一种重要手段。
  拼天赋,还是拼努力?
  特曼先生在一百年前寻找“天才基因”的努力,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一百年过去了,遗传和基因分析技术的进步同样没能让人们找到“聪明基因”或“天赋基因”。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大脑的能力,或者说“天赋”,并非是一两个基因决定的。事实上,大脑的总体功能由相当多的基因综合决定,尽管从单个基因角度上看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众多不同基因的“拉平效应”,使得大脑整体功能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显著。这就好比两片不同的草坪,虽然每一根草的高度各不相同,但是从整体上看,两片草坪的高度是相似的。
  当然,如果具体到某一特定能力,个体间的确会存在差异,例如要在10秒钟之内还原一个三阶魔方,有的人可能经过两千个小时的训练就能达到,而有的人可能需要一万个小时。这样来看,似乎可以说明前者更具有“天赋”。但不要忘记,这些“高天赋”者完成任务也同样需要大量的练习,没有任何人一出生就能达到大师的水准。那些在电视上无限风光的“最强大脑”们,背后付出的汗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科学告诉你,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差不多的脑瓜,而差异最大的,只是努力的程度而已。有句话说得好:“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聪明,而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根本轮不到拼天赋呢。
其他文献
听说,“鸟叔”Psy要来中国蛇年央视春晚大跳《江南Style》?听说,众多网友力挺各路明星春晚舞台上齐跳“航母Style”?  说到春晚,它本是除夕夜全家人围坐一起共同享用的一道娱乐大餐,但很显然,不是春晚的所有节目每个人都喜欢看。爸爸妈妈看得津津有味的节目,你可能觉得索然无味,而你和你的同学们都喜欢的韩国天团,在他们看来却像是“群魔乱舞”……  于是你给爸妈贴上大大的标签:真老土!  其实,你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中国民间传统,每年春节前,全家齐出动,给家来一个里里外外彻彻底底的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这在南方叫“掸尘”,在北方叫“扫房”。  这个传统在现代生活中慢慢地有些淡化,但无论如何都不妨碍我们趁着这个放假后、过年前的时间,好好地把自己的房间清理一番。总被人说成是“猪窝”,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整理你的抽屉。把抽屉里的东西统统倒出来,然后重新对每个抽屉做
在差不多100年前,世界还很天真,还没有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别提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在欧洲被和平宠坏的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着艺术和诗歌。  一个叫阿波里奈尔的人在巴黎的街边喝着咖啡,等好朋友毕加索。那时候他和毕加索都已小有名气。他们一起玩乐,一起在街边打量漂亮姑娘。  阿波里奈尔喜爱写诗,他的心头盘旋着一首诗:  我怎么知道,美人鱼,你的苦恼从哪里来/每当深夜,你哀声叹息,在大海/我跟你一样,海啊,
还记得那首儿歌吗,那首我们都曾经唱过的儿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就用行动来表示吧,那么大家就一起拍拍手……  还记得那时大家一起使劲拍手跺脚的情形吗?  那时候的幸福,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单纯啊!  可是我们长大了。  那么,现在,什么是幸福?她又在哪里?    记者:Hi!小弟弟、小妹妹,请问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  小弟弟:“心服”?那是个什么东西?可以
隔三差五,关于转基因的话题就会在网上触发新一轮“骂战”,针锋相对的双方阵容中不仅有许多普通网友,还有不少名人和“大V”。但这边厢大伙儿吵得闹猛,那边厢转基因食品已经越来越多地跑到了我们的碗里来。你是该怎么吃还怎么吃呢,还是感觉好怕怕?  为了获取绝世古董,一跳出时间机器,你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刀耕火种的祖先推销现代生活中的发达技术。他们迷惑之余提出一连串问题:“煤气灶安全吗?拖拉机安全吗?手机安全吗
那是一个冬天,窗外白茫茫一片。她二话不说,拉起还在磨磨蹭蹭的我就往楼下跑。“喂喂,超冷的啊!你大早上不睡觉跑下来做什么?”“少废话!”她头也不回,拉着我往社区广场上跑。  “玩扔雪球啊!”她兴奋地说。“不会吧,大冷天玩雪球……”我不禁打了个哆嗦。“瞧你弱不禁风的样儿,哈哈!”她动作敏捷地团起雪球,猛地向我扔来。我可不甘挨打,于是不顾寒冷向她发起了还击。不一会儿,广场另一边的几个男生也嗷嗷叫着加入了
“公园的喷泉里有只水精灵!”  “我家后院有只铁甲犀牛!”  “平底锅里有只鲤鱼王!”  最近,风靡全球的游戏《口袋妖怪·走你》(Pokemon Go,官方翻译为“精灵宝可梦Go”)让人们出没于大街小巷,寻找“降临”在现实世界里的口袋妖怪。不过,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野生皮卡丘、妙蛙种子,它们会不会和游戏里一样萌呢?  又萌又霸道的皮卡丘  根据原著的设定,我们的皮卡丘是一只“电气鼠”,这是很合适的。因
二 猎杀老笨熊失败  老笨熊在夜里杀死了乔戴家的母猪贝特西,带来的损失可大了,因为贝特西是一头怀孕的母猪。爸爸说要猎老笨熊,对乔戴来说,真是一刻都不愿意再拖延。他冲进房间穿好靴子,赶紧飞跑着去追他爸爸。  猎狗老朱莉娅在前面大步慢跑着,它长长的鼻子嗅着熊的足迹。  “足迹的气味儿不会太淡吧,爸?能够赶上它的吧?”  “我们要让它放松,给它时间睡觉,这样反而容易赶上它。熊啊,如果知道后面有人追它,就
从我们教室的窗口望出去,便可以看到那一树云锦一般旺盛的合欢花。  和我一起欣赏那一季合欢的人,陪伴我成长,带给我最多的感动。  那个中秋的夜晚,天微凉,我们一起溜出寝室看月亮。有个夏天的傍晚,我们抓住一只误闯入寝室的萤火虫,最后豆豆小心地用纸巾托起那团绿荧荧的光,说:“放了它吧,关在瓶子里,明天它会死的。”芸芸很热情地跟我描述河那边学苑餐厅的早餐:“很好吃,有台湾饭团,还有咸豆浆。”笑与泪都融化在
6月是“考试季”。高考、中考次第上演,人间几多笑与泪。中、高考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许多同学都觉得,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一切的努力、忍耐和奋斗,仿佛都是为了这两场考试似的。  若不是,还能为了什么?    为了做一个人  今年3月23日,“药家鑫案”开庭。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去年10月的一个深夜,他开车撞倒一位骑电动车的女工。药家鑫下车查看,发觉倒在地上的受害人在“记车牌”,于是他拿出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