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凯元 90后马克思主义者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452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凯元

  1991年出生、唱着“7月份的尾巴”告诉别人生日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学生关凯元,挥动着手臂,忽闪着长睫毛,说:“我其实是以一个理性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出现的。”
  状告孔庆东、一审胜诉,这是他自认迄今为止做得“最轰动的一件事”:“也是给极左的一个打击,就是这种文革式的没有用了,没有市场,真的(是)落草为寇(的感觉)。”但,“也不希望伤害一些左派的感情。”
  2012年5月6日,孔庆东在自己的新浪实名认证加V微博上发表诗一首《立春过后是立夏》。关凯元用自己手机绑定的微博账号评论:“诗已经不错,可确实格律不对,就算不严格按照古人韵部,好歹孤仄孤平不该犯。”
  “你不要装作懂格律好不好?你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你连原诗都没看,你就是个狗汉奸,你当我不知道啊!你懂你妈的什么孤平?我看你妈又孤又平!”北大教授、著名左翼学者孔庆东这样回复毛头关的批评。
  关凯元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孔教授告上法庭。去年11月底,成功立案令他倍受鼓舞,打电话给报社请求报道。请求在前台接线员那里就被打回:年轻人啊,还是让法律归法律吧。
  今年5月7日,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孔庆东败诉,要求其向关凯元书面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害抚慰金200元。孔已在微博上表示上诉。

娱乐版的新闻


  人物周刊:为什么要起诉孔庆东?
  关凯元:我初衷很简单,至少是一个维权的事情,中国就需要一些“法治”、“公民意识”,老百姓就是觉得都有一些怕,觉得环境还不够好,不愿意去做。但是实际上,权利不是等来的。如果大家都不行动,等什么皇帝发话,那不是公民意识,那叫臣民意识,讲不好听是奴隶意识。
  (这)也是一个有点文化的事情,孔庆东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物吧,他很有社会象征意义。……当时(立案时)我跟媒体说,往娱乐版方面去弄。比如北京下大雨,孔和尚说“喜看首都成泽国”——写得多好,这首诗就出现在娱乐版。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起诉他)这事出现在娱乐版,合适吗?
  关凯元:我不知道,但是挺有趣。你看我就评论(他的)一句诗,他这话就出来了,“你就是个狗汉奸……你懂你妈的什么孤平?我看你妈又孤又平!”确实挺像娱乐版。
  我感觉,案件本身很简单,是他们那些极左的人为了避免受到道德和法律的谴责,就非要把这事情上升到政治高度。(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无形中会借用这个事情来打压所谓左派,这也是我不希望看到的。
  瑕不掩瑜吧,我认为孔庆东先生,还是挺有学识的一个人,但不等于他骂人就对。但(也)不能因为这一点事情就完全否定他这个人。我愿意和孔先生消除误会,化干戈为玉帛。
  你知道什么叫臭知识分子吗?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知道错了,但是他不能认错,要装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就像蒋介石到死,他还要说光复大陆,希特勒躲在地下碉堡快要自杀,还要说我们要围歼苏军。
  他也是一个人在局中,很多问题就不会考虑得那么明白。其实很简单,是他非要想復杂,他认为是有人来害他,或者是我炒作,我要是受人指使来害他,我跟他和解个屁。
  人物周刊:当出现一个反对声音,就习惯于把它归结成对立面。
  关凯元:“非左即右瞎站队,党同伐异当炮灰。”讲白了,中国根本就没有多少个真正的左派和右派。什么左派,你问他们,他能背多少首毛主席诗词?更不用那些马恩的(原著)了。包括那些所谓的自由派也是这样。你知道哈耶克吗?你看过《通往奴役之路》吗?你知道哈耶克讲法治吗?很多人讲“民主”、“自由”,连《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可能都没有看过,至于什么卢梭,孟德斯鸠根本不要说了。
  我在网上都被人骂五毛。我要摆明,我其实(是)以一个所谓理性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出现的。我不认同茅于轼,所谓把钓鱼岛、把主权商品化那种观点。所以(去年)“九一八”,你知道我在哪?我在亮马桥,大使馆(参加反日游行)。反正合法。
  结果好家伙,我一去跟某左派领袖对话,人家(反而)直接骂我汉奸。
  茅于轼就像马克思说的,是“有教养的人”——不乱骂人,但那种人其实也挺虚伪的。……像梁山泊那些土匪,特别急于表现,为了代表民意,不去讲什么道理,想用一种比较直白的、粗蛮的方式来吸引人。就像马恩说的,就是流氓无产阶级,他不是真正的工人阶级,他就希望你乱,乱以后他混上去。
  人物周刊:所以你觉得,左派是有真诚需求,但比较简单粗暴。右派是有一点教养,但又比较虚伪。
  关凯元:对,我讲的是这样,但是我认为,没有多少真正的左派右派。讲白了就是扯大旗,为了掩盖自己……最终都不能去平等对话。

“人是绝对自由”


  人物周刊:你讨厌站队?
  关凯元:人确实是有立场的,但立场不是立场决定的,而是人选择的,应该从是非上面选择。《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讲过,“人是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萨特讲,“人的人性不存在,人正在形成。”你不看任何情况,就闭着眼睛告诉自己,我就这么坚决。那不好意思,你不是战士,你那是站尸。
  人物周刊:你说过,“非左非右在网上不好混”。反过来说,你这种态度也会让各派的人很困惑。
  关凯元:长远来讲,这样还是比较好的,我也希望大家不要“非左即右”,因为用道家的话来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不用太表明你的立场,就是上善若水,你坚持你自己的本真,但是你灵活变化各种形态,最后没有什么力量能消灭你。   人物周刊:那是不是投机?
  关凯元:他们(“非左即右”的人)可以这样理解。但不能讲我投机。我并不是迎合你,我像水一样坚持我的本真。只不过我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而他们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把自己的愚蠢和无知当成坚贞。
  人物周刊:你的自我定位是什么?
  关凯元:我已经说了,人怎么能定位,人不断在变。
  人物周刊:或你的原则是什么?
  关凯元:那你是讲哪方面原则?
  人物周刊:政见立场上的。
  关凯元:我不太愿意谈政治。……我相信中国法治越来越好,社会主义不能跳跃这个法治阶段。
  有些极左的人就是法律虚无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天生是左派,但是左派不必然是马克思主义。
  人物周刊:你是马克思主义者吗?
  关凯元:我认为我是。我比孔庆东、比吴法天那些人更懂马克思主义,他们看过几本马克思主义的书?
  人物周刊:你看过几本?
  关凯元:我写过《与马克思的长谈》,有差不多八万字。在(百度贴吧)哲学吧,我是资深(成员);马哲吧,我是吧主。所谓那些公共的左派,他们就只是急于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我比他们好,充分融合,(我是)以一个哲学研究者的身份出现。
  马克思主义不只是哲学,或者(不只)是政治,他们很多人搞错,只有政治热情,而不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从经济、政治到哲学)一步一步来。我把他们都跟中国文化融合起来,我认为这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打倒权威


  人物周刊:你之前跟媒体说,你对法律的感情是“热爱”。
  关凯元:对。也有点不对。
  人物周刊:说“信仰”更好一点?
  关凯元:不能说信仰法律,法律是一个工具,不能信仰它……
  人物周刊:觉得它是可依靠的?
  关凯元:对,我觉得它跟钱一样,是好仆人,一个公平的工具,看你怎么利用。但不公平的地方可能在于,大家话语权不同,能力不同,但这需要去学习,不能说法律太难了,环境又不好,就不去管了。那你永远不会进步。
  儒家有3个梦——其实都值得批判,就是易中天的“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我加一点,你就是没有自己的梦。
  你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希望不在别人身上,也不在明天,而在于你现在的行动中。
  就像萨特说,这块石头,只有你想超越这块石头时候,它才会成为绊脚石。……如果没有人,一切东西它只是“存在”。面对一个事情时,人是绝对自由的。
  人物周刊:你相信人能(绝对地)自主选择?
  关凯元:我相信自由,我是比自由主义更彻底的自由。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人就是自由。正因他自由,他比神更可贵,比永恒的东西更可贵。正因为他不完美,他要不断超越,不断地超越自己,这就是自由的意义。
  人物周刊:你的追求是什么?
  關凯元:我的追求就是不断超越自我。人生这个过程,我引用黑格尔一句话来说我为什么不站队:你站在绝对光明和黑暗(的地方),其实都是看不到真理的。
  人物周刊:你反权威吗?
  关凯元:我当然反权威。就是一种宪政的思想。权威不是拿来服从的,权威是用来打倒的。
  人物周刊:你相信这个?
  关凯元:对。因为(人要)不断超越(自我)。你完全诉诸一个所谓的上帝也好,这个所谓的国家至上也好,你无形中就把自己最终划到绝对同一性中,给自己设定了最终目标,一个永恒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人物周刊:你反感统一性和秩序?
  关凯元:不,我反对的是“同一性”。胡夏(歌手,出生于1990年,台湾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第六届总冠军——编者注)也是我们(高中)校友。他在隔壁班,不适合那种教育体制,学习不太好,后来退学了。他跟我走的路不一样,但我认为他也是一种抗争。胡夏为什么被人喜欢,就在于他跟别人不一样。呆呆的,很有个性。包括曾哥(曾轶可)也是一样,她就像陶醉在自己的世界。
  我觉得人们应该更加去爱护这些奇葩,奇葩它不是大毒草,社会有奇葩才更美丽。
  人物周刊: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什么时候形成的?

  关凯元:我的思想认为我有两次转变,一次在高中,一次是大学。我高中是每个学期换一个班,就是一生在漂泊。
  高二进入了文科重点班,但是我不满权威。校规的制定,不经过学生许可,不民主讨论,就是领导人一拍脑袋。这个规则之下还有规则,班主任说,我们是重点班,要更加严于律己,7点钟到校。我不认可,就不来上课,回家自学去。再举个例子:捐款。中国有一个名词叫作“必须捐款”。班主任游说我:大家都捐钱。我没给他面子。于是全班就我一个没捐。
  可想而知,得罪领导会有什么后果。我成绩全班排名前十,语文全年级第一。(即便如此)他把我踢出了重点班,而且不给我申辩的机会,在全校两千多人面前,“现在我校给予你处分”。
  我当时特别来气,甚至有点悲伤。写了12个月思想汇报,不写不给撤销处分。就感觉我非常被别人看不起。   现在把它抖露出来,我不以为耻,我引以为荣,因为我是被迫害的。
  我爸也经常打我,甚至会精神摧残。我养一些花、鱼,他认为是“退休心理”、“颓废”,就把那些花弄死,非常残忍。他很严厉,但好在一点:讲道理。打之前讲道理,打完后也讲道理,虽然很多是歪理,但激发你去思考。
  正因为这样,我发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是他认为:现在我是你监护人,我有权力管你。
  你认为我没资格跟你讲法律是吧?好,我学个法律给你看。
  我也是一个畸形产物。在这个刺激中,自己也坚定了。我觉得受到不公,真的嫉恶如仇。所以学法律以后更加讲“正当权利”。不是学了法学我才有维权意识,不是法学选择了我,而是因为我有这种维权意识,有抗争精神,才选择了法学这个工具。
  我觉得我有资格,引发一些争论,才有趣。90后都太淡定了,没有什么人能站出来。
  人物周刊:你觉得90后到了应该站出来的时候?
  关凯元:我这人也挺特别,比如(关注)哲学、历史。但我也不是古董人物,你讲时尚,我也很懂。讲王朔、韩寒、郭敬明,(我都能)一一道来。
  韩寒告诉你,这个世界好黑暗。他嘲笑过,批判过,就过了,没有点亮一盏希望之灯。郭敬明更恶劣——这个世界好黑暗,我们何不闭上眼睛,美美地睡一觉呢?我们心中有光明嘛。
  我觉得现在80后,他们有一种迷茫。
  王朔也是(像韩寒)这样,他们都把这些腐朽的东西拆除掉,但是他们并没有建构一个新的东西,有“解”没有“构”。所以,鲁迅好在这个地方,至少给我一种希望,他也打官司,跟教育部打官司,打赢了。
  人物周刊:你作为90后,不迷茫吗?
  关凯元:我觉得我曾经迷茫过,但是我现在站出来,我认为我看到了希望,现实是绝望,希望不在别人身上,不在明天,就在我们现在的行动中。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跟韩寒的区别在于?
  关凯元:我更有一些方法,更有一些实践。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自己像不像年轻时的孔庆东?
  关凯元:年轻时候的孔庆东怎么样,我还真不了解,我只听说他当年参加过什么事情……他其实立场也不坚定,是吧?他也不太灵活。他也是比较文艺的一个人,缺乏理性。
  人物周刊:当年他在哈三中,6个同学联名上书,要求校领导给他们建一个文科班,他们称之为“公车上书”,也是要打破(权威)。
  关凯元:我其实也做过蛮多。高中时很压抑。当时我在经营环保社(团),设计很多方法,比如旧书交换、出租(闲置物件)、卖盆植,能创收,还能环保。但是学校不让搞经营。没有市场怎么能活跃呢?你空洞讲一种环保的东西,就只是发一些传单,那更加不环保……就感觉(自己)一直在受挫。但经过(处分)那次以后,我就放下了所谓成功和失败。我觉得我跟鲁迅还不太一样,鲁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我是横眉笑对千夫指,随便你评价。

第一眼就爱上马克思


  人物周刊:你第一次看马恩原著是几岁?
  关凯元:那比较早了,初中我就看过,但是看得不懂。
  人物周刊:第一个看的是什么?
  關凯元:肯定是看最简单的,《共产党宣言》。
  人物周刊:当时是什么感觉?
  关凯元:……理性并不是很充分,稍微有些热。但年轻人看了以后肯定会觉得很有希望。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好。教科书都不会讲《共产党宣言》。因为比较激进,就(是要求)彻底解放。
  人物周刊:你会觉得热血沸腾?
  关凯元:会有一些。
  人物周刊:你是什么时候比较确信马克思主义是你所欣赏和相信的?
  关凯元:其实我一直都有……初中那时……当然跟(我之前批判的)左派也有很多共同点,就是先从政治热情、从感情入手,就相当于喜欢一个人,并不是说我了解他到底有做过什么事,他是什么人,根本不是,(就)直觉,觉得那有感觉。
  人物周刊:具体是怎么产生那种感觉的?
  关凯元:就觉得马克思,他不是为某一个(阶层),他甚至不是说只为无产阶级说话,他有一种大爱,为人类说话。为穷人说话,但是他又不抹杀资本家。你翻《资本论》,看序言,他说,他不打算用玫瑰色来描写资本家,因为那也是人,人可能会受社会处境制约。我看到这点,就知道“文革”不对了——别人是地主,你就把人家全家杀掉,完全是暴虐,不人道,是违法的。
  他(马克思)不像儒家,(把希望)寄托在某个统治者身上,寄托在道德说教上。他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喊革命,他说,我们就应该是斗争,将赢得整个世界。
  人物周刊:你Qzone上面的签名是“慢性革命”?
  关凯元:对,“轻度呐喊,慢性革命”。我反对比较激进的东西,(但也)并不是说我完全妥协。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是愤青吗?
  关凯元:很多人都认为这样。我想说,较真不是愤青。人需要一些激情来面对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生命就是一种激情。你看,种子它要破土而出,人要不断行动。鲁迅不是讲么,这个愤怒,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纪念刘和珍君》(里),很多话我觉得很犀利的:“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就是大家都很麻木,看惯了,没有愤怒。一潭死水。   人物周刊:你觉得愤怒是必须的吗?
  关凯元:愤怒是应该有的。什么叫愤怒?如果你因一己之私的话,你只是(产生)不满。而愤怒,你的感觉是不公,就不只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完全理性,就是以自己的利害为标准;但如果你愤怒,一种非理性的东西,最后(就会)超越理性。尼采说,人有3个阶段(指精神三变),先是骆驼——大家都能忍受,默默无闻。但是如果是这样,(最终)就非常坏,(所以)要变成狮子,敢于愤怒。愤怒意味着什么?抗争。生命意味着反抗。生命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如果你来压抑它,它就会反抗你。斗争不是为了不断的斗争,(而)是为了和谐,回到婴儿阶段。共产主义也是这样,我感觉就是这个境界。
  人物周刊:你的终极社会理想是共产主义吗?
  关凯元:不能说我信仰那个东西。我认为人不需要信仰。你看马克思什么时候说过信仰共产主义?人需要的是信念。信仰叫faith,而信念是believe。信仰意味着你无条件的,就像(信仰)上帝一样,需要一个你认为真实的东西,这让你完全放弃了主观能动性,放弃了自由选择,把一切都寄托于他,为他服务。而信念不同。信念就相当于,上帝来到了你面前,你要不要相信祂,是你自己来选择。
  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永恒的不变的真理,如果有,只有一个哲学概念,叫“存在”。
  人物周刊:你有政治抱负吗?
  关凯元:有。共产主义不是吗?
  人物周刊:你有现世的政治抱负吗?
  關凯元:法治社会,(这是)第一步。
  人物周刊:有没有想过从政?
  关凯元:我不当(官)。
  我声明一点,我不入党,我像萨特一样,我是共产主义的同路人,同路人意味着我跟你是同一条道,但是不代表说我都要追寻着你。萨特他其实一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讲的话甚至很极端,“反共产主义者是条狗。”但是他死的时候,整个巴黎8万多人送葬,仅次于雨果的葬礼。他作为一个坚定的知识分子这种形象,他不是投机谁,所以人家不管他是左右,都会认可他。
  人物周刊:你的Qzone的签名处为什么画一个镰刀锤子?
  关凯元:那个不是共产党的象征吗?证明我还是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身份出现,这个也就别写了,免得得罪了所有右派。包括他们一开始来帮我骂(孔庆东),结果一看,你居然批判茅于轼,你就是五毛。结果(左派)这边一看,你说过茅于轼好,你就狗汉奸。于是我就发现非常神奇,“汉奸”、“五毛”和“美分”可以同时是一个人。
  人物周刊:就是你。
  关凯元:对,是我。牛逼,真的太有意思。
其他文献
我国有学者曾感叹:“国外的大、中、小学教科书都很讲究版面设计,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注意使用各种符号标志,使教材的可懂度大为提高。”实际上,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国小学数学课标实验教材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材”载体,逐步向“学材”转化,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通过主题图、卡通形象、人物对话等各种形式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教材形式上是生动、简单、现成的结论
苹果公司终于要给杰夫·威廉姆斯(JeffWilliams)名分了。日前,苹果官方宣布,由杰夫出任COO(首席运营官),正式成为蒂姆·库克之下苹果的第二把手。  对于COO这个职位,杰夫实在等得太久。自从2011年原COO库克接替乔布斯担任CEO(首席执行官)后,这个职位已经空缺了4年。职位虽然空缺,但活儿大都让原本负责运营的高级副总裁杰夫包了。事实上,早在2013年,杰夫就曾以COO的身份来中国,
近日,朝鲜进行了核爆试验,其试验地点距中国仅18公里。  对于前两次朝鲜核试验,西方媒体均有評论员指出,朝鲜的所谓“核试验”作假。也有一些评论员认为,朝鲜的核技术并未成熟,设置了大量的引爆炸药,爆炸特征更接近于化学爆炸。  这次外界的评论则一致认为,朝鲜已经掌握了核爆技术。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剩下的问题是:摧毁朝鲜的核能力,还是和拥有核能力的朝鲜打交道?  除了曾经阻止中国台湾地区的核武器研发活动之
猎手你好:  我在网上买过你的教材,不过教材里好像没提到女孩子主动问你是不是喜欢她、想当她男朋友这种情况。我当时就面红耳赤地承认了,她说好像太快了点。我们之前见过一次面。这次我本来想打探她有无男友,结果被她反问。你的书上说过“女生主动提出进攻性问题是好事情”,当时也觉得进展得不错,走时牵手了,但过了几天就被拒绝了。理由是:她喜欢别人,喜欢很久了。我问她他们是不是男女朋友。她说,我们会是的。  我就
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区内, 隈研吾将两层楼高的SHAREHOUSE 1:1模型介入其中,阐述如何在共享空间中保留独自发展的“隙间”图/郭一  “有没有一句话能够形容现代建筑师?”  “不得已奔走在国际竞标会这个赛场上的赛马。”  隈研吾比常见的日本男人高大,五官有点像北野武,着装和他的建筑作品一样低调。黑西装、休闲裤、米色麻鞋,他依然没打领带,并且执拗地认为打领带会减少寿命。  他非常珍惜时间,没有一
如何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文中的三位外国学者从不同地域、不同角度,论述他们所认知和期待的“中国故事”,对于有针对性地完成好此项任务具有参考价值。  【美】包道格:西方社会的疑虑  在40年的时间里,中国以高速的经济增长,实现了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巨大改变。作为一位很多年前就来往于中美之间
蔡衍明这个人,作为朋友,你肯定会喜欢他,他热情、直爽又大方,对朋友力挺到底,很少有朋友说过他坏话。作为台商,他霸气十足,又十足低调,从湖南出发,二十年间打下大陆零食江山,成为休闲食品大王,旺旺也成为很多大陆人童年甜美的回忆。  他另外一个引人关注的身份则是媒体大亨,近四年来,他先后收购中时、壹传媒(待政府审批)两大台湾传媒集团,但作为媒体老板却遭到很多台湾民众和传媒人的厌恶。“我本想做学生、年轻一
坐在钱江新城杭州图书馆书法室内,回看3年前那场关于“乞丐与流浪汉能否进入图书馆”的讨论,褚树青让这个问题变成了理所当然的共识。  杭州图书馆办公区入口,一副装帧古朴的书法,“市民大书房”几个字是褚树青新的追求。除去大场景的阅读区域,杭州图书馆的角角落落被分隔成了居家“书房”,它们各成一体,落地玻璃书柜前的沙发上,三两读者正在暖光灯下翻书。  这是一处以“平等、免费、无障碍”服务著称的“平民图书馆”
入冬后的南京,树叶尽落。阳光打在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让人不禁想起他的经典自嘲:“中华5000年沧桑都写在了上面。”  牛仔裤、帆布鞋,咖色皮帽一脱,下面便是个锃光瓦亮的光头——“在下凌峰。长得不英俊,名震江湖。”一路调侃得兴奋,下车时光头险些撞上车门。  在妻子贺顺顺眼中,这个粗线条男人,“脾气像山东大葱那样冲,个性像崂山石头一样硬。”他不注重外表,常系错扣子、穿反袜子,临出门总要她提醒裤子拉链拉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有关开放共享高校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设备意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实验中心针对科研实施、科研仪器设备、市场前景数据调研和分析,对实验中心为社会化服务所涉及到的资源配置、人员配备、组织架构、运营机制、政策措施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作了科学论证,为一般高校实验中心从传统的对内服务转向对内对外服务转型需要的体制改革途径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实验中心;资源配置;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