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和优质种子是早熟丰产的基础。要选择早熟性好,抗病性强,生长稳健,果形好、品质优、易结果,耐贮运等特点的品种。
2.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先配制好营养土,选用口径8cm以上的大营养钵育苗。提前进行晒种浸种,选择晴暖天气点播,做到底水充足,一钵一粒,均匀盖土厚约1cm,再覆地膜保湿,搭拱棚增温。出苗前坚持不通风、不揭膜,使床温控制在白天28℃~32℃,夜间20℃~25℃,以高温促齐苗;出苗70%左右及时揭除地膜,晴天逐步通风降温,保持床温白天20℃~24℃,夜间15℃~17℃,以防“高脚苗”;真叶出现以后,徒长趋势减弱,适当提高床温有利于壮苗,一般白天宜为22℃~26℃;移栽前一周开始适度炼苗。
3.合理密植,发挥群体优势
选晴天上午定植,一穴一株,深度以子叶节与瓜垄相平为适,浇足定根水,覆好土,适当镇压,封好定植孔。然后,用0.015mm厚的地膜再拱宽0.5~0.6m,高0.3~0.4m的小棚,以提高棚内温度,增加有效积温,促进西瓜早熟上市。
合理密度是提高西瓜单果重、商品果率和产量的重要措施。据试验,密度500~550株/亩,第一批瓜平均单果重在5.45kg以上,产量在2725kg以上,总产量在4500kg以上,经济效益较高; 密度在450株/亩以下,因基本苗太少,总产量不容易提高;密度在600株/亩以上,虽然雌花数多,增加了坐果的潜力,但由于在大棚栽培条件下高温、多湿、寡照,肥水条件较好,藤叶生长较快,蔓多并相互重叠遮光,通风透光性差,降低了光合效能,单株坐果率偏低,单果重较轻,总产量也不高。
4.施足肥料,主攻单产
足肥巧用是西瓜增产的物质基础,更是提高西瓜单果重和商品果率的关键环节。在施纯氮30~40kg /亩范围内,其单果重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在肥料施用上,首先,应施用纯氮40kg /亩左右,并按1∶0.5∶0.8的比例配施磷、钾肥。按照西瓜忌氯的特性,在施用化学钾肥时,要坚持施用硫酸钾肥;其次,要提高有机肥料的比重。有机肥养分全、供肥稳、肥效长,施用有机肥对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要在冬前及早耕翻、冻垡熟化的基础上,以西瓜定植行为中心,开宽50~60cm,深25cm的沟,每亩施入2000 kg 鲜鸡粪或羊粪灰、腐熟棉饼100kg、磷酸二铵15~20kg、液体生物钾肥200mL和硫酸钾10~15kg,一起深翻入土,使肥土混合均匀,确保有机肥达到总施肥量的60%以上;要适时追施膨瓜肥, 第二雌花授粉后,在距瓜根75cm左右处开穴,每亩施入尿素20~25kg,硫酸钾10kg和腐熟的棉饼50kg,以满足西瓜坐果后对肥水的需要;要及时补施接力肥,棚栽西瓜第一批瓜采摘后,要及时开穴深施接力肥,每亩用碳铵50kg,以保证第二批瓜的养分供应。
5.加强管理,及时采收
5.1抓好棚温调节 在移栽定植后3~5天内,坚持密闭增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促进缓苗;活棵后棚内温度保持白天25℃~30℃,夜间18℃~20℃,超过30℃时应在背风处通风。
5.2及时整枝压蔓 按照每株只留“一主两侧”的要求,及时摘除多余侧枝,以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促进养分集中向瓜果供应,同时将主蔓理向大棚中心位置,以提高主蔓结瓜部位的温度,促进早成熟早上市。
5.3进行人工授粉 根据棚栽西瓜开花期棚内昆虫活动少的特点,要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结果率,授粉时要做好标记,以便及时采收。
5.4选留适宜的坐果节位 在主蔓12~18叶第二雌花留的瓜,平均单果重达5.6kg,比第一雌花留的瓜增重1.3kg,增产30.2%。因此应将坐果节位选留在12~18叶的第二雌花上,并做到及时疏果,实现第一批一株一果,以集中养分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单果重和商品果率。
5.5病虫综合防治 根据大棚内湿度大、气温不稳定、西瓜病害重、虫害早发生的实际,应选用灭蚜烟剂、百菌清复合烟剂、70%甲基托布津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蚜虫、病毒病、炭疽病等,实行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控制病虫为害和农药污染。
5.6适时采收 棚栽西瓜一般早熟品种在开花授粉后30~32天成熟,应掌握好果实的成熟度,适时收获上市。
优良品种和优质种子是早熟丰产的基础。要选择早熟性好,抗病性强,生长稳健,果形好、品质优、易结果,耐贮运等特点的品种。
2.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先配制好营养土,选用口径8cm以上的大营养钵育苗。提前进行晒种浸种,选择晴暖天气点播,做到底水充足,一钵一粒,均匀盖土厚约1cm,再覆地膜保湿,搭拱棚增温。出苗前坚持不通风、不揭膜,使床温控制在白天28℃~32℃,夜间20℃~25℃,以高温促齐苗;出苗70%左右及时揭除地膜,晴天逐步通风降温,保持床温白天20℃~24℃,夜间15℃~17℃,以防“高脚苗”;真叶出现以后,徒长趋势减弱,适当提高床温有利于壮苗,一般白天宜为22℃~26℃;移栽前一周开始适度炼苗。
3.合理密植,发挥群体优势
选晴天上午定植,一穴一株,深度以子叶节与瓜垄相平为适,浇足定根水,覆好土,适当镇压,封好定植孔。然后,用0.015mm厚的地膜再拱宽0.5~0.6m,高0.3~0.4m的小棚,以提高棚内温度,增加有效积温,促进西瓜早熟上市。
合理密度是提高西瓜单果重、商品果率和产量的重要措施。据试验,密度500~550株/亩,第一批瓜平均单果重在5.45kg以上,产量在2725kg以上,总产量在4500kg以上,经济效益较高; 密度在450株/亩以下,因基本苗太少,总产量不容易提高;密度在600株/亩以上,虽然雌花数多,增加了坐果的潜力,但由于在大棚栽培条件下高温、多湿、寡照,肥水条件较好,藤叶生长较快,蔓多并相互重叠遮光,通风透光性差,降低了光合效能,单株坐果率偏低,单果重较轻,总产量也不高。
4.施足肥料,主攻单产
足肥巧用是西瓜增产的物质基础,更是提高西瓜单果重和商品果率的关键环节。在施纯氮30~40kg /亩范围内,其单果重和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在肥料施用上,首先,应施用纯氮40kg /亩左右,并按1∶0.5∶0.8的比例配施磷、钾肥。按照西瓜忌氯的特性,在施用化学钾肥时,要坚持施用硫酸钾肥;其次,要提高有机肥料的比重。有机肥养分全、供肥稳、肥效长,施用有机肥对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要在冬前及早耕翻、冻垡熟化的基础上,以西瓜定植行为中心,开宽50~60cm,深25cm的沟,每亩施入2000 kg 鲜鸡粪或羊粪灰、腐熟棉饼100kg、磷酸二铵15~20kg、液体生物钾肥200mL和硫酸钾10~15kg,一起深翻入土,使肥土混合均匀,确保有机肥达到总施肥量的60%以上;要适时追施膨瓜肥, 第二雌花授粉后,在距瓜根75cm左右处开穴,每亩施入尿素20~25kg,硫酸钾10kg和腐熟的棉饼50kg,以满足西瓜坐果后对肥水的需要;要及时补施接力肥,棚栽西瓜第一批瓜采摘后,要及时开穴深施接力肥,每亩用碳铵50kg,以保证第二批瓜的养分供应。
5.加强管理,及时采收
5.1抓好棚温调节 在移栽定植后3~5天内,坚持密闭增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促进缓苗;活棵后棚内温度保持白天25℃~30℃,夜间18℃~20℃,超过30℃时应在背风处通风。
5.2及时整枝压蔓 按照每株只留“一主两侧”的要求,及时摘除多余侧枝,以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促进养分集中向瓜果供应,同时将主蔓理向大棚中心位置,以提高主蔓结瓜部位的温度,促进早成熟早上市。
5.3进行人工授粉 根据棚栽西瓜开花期棚内昆虫活动少的特点,要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结果率,授粉时要做好标记,以便及时采收。
5.4选留适宜的坐果节位 在主蔓12~18叶第二雌花留的瓜,平均单果重达5.6kg,比第一雌花留的瓜增重1.3kg,增产30.2%。因此应将坐果节位选留在12~18叶的第二雌花上,并做到及时疏果,实现第一批一株一果,以集中养分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单果重和商品果率。
5.5病虫综合防治 根据大棚内湿度大、气温不稳定、西瓜病害重、虫害早发生的实际,应选用灭蚜烟剂、百菌清复合烟剂、70%甲基托布津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蚜虫、病毒病、炭疽病等,实行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控制病虫为害和农药污染。
5.6适时采收 棚栽西瓜一般早熟品种在开花授粉后30~32天成熟,应掌握好果实的成熟度,适时收获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