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治疗35例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35例诊断为骨科创伤感染的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清创,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对创面进行覆盖,持续进行吸引器治疗一周,更换敷料后进行游离植皮,与35例常规换药组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35例患者通过治疗,植皮后创面一次性愈合30例,创面经两次植皮愈合5例,平均愈合时间(11.5±7.5d);35例常规临床换药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3.5±4.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VSD技术针对创面能够将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清除干净,使感染得到控制,刺激皮下肉芽生长,使创伤后的皮肤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减轻了患者换药时的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VSD)创伤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77-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由德国Fleischmann博士创造的,1994年裘华德教授将该技术引入国内[1]。随着VS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对于复杂创面的修复和皮肤的移植处理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我院在2009年3月~2011年4月对收治的35例患者进行VSD技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70例骨科创伤患者,男34例,女36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5.3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50例,陈旧创面20例。位于上肢28例,手部8例,下肢26例,足部8例,所有患者均为开放性外伤,均为不能实现I期缝合,排除严重并发症及继发性严重感染,创伤面积在5cm×4cm×2cm~20cm×20cm×10cm,平均15cm×13cm×7cm。按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VS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创伤面积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VSD治疗组35例患者均首先进行常规清创处理,对创伤表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理,开放组织腔隙,保持骨组织和软组织周围的血液供给。针对不同患者创面和形状的类型进行带有引流管的VSD敷料覆盖,对于创面较深的情况,先用VSD敷料填充,再用半透明膜封闭。引流管连接负压装置,保持压力在-125~-450mmHg之间[2],负压表现为填入敷料凹陷且半透明膜下无液体。采用抗生素冲洗,一周后取出敷料,对创面进行检查,若肉芽组织新鲜红嫩,立即进行缝合处理,若仍然存在组织缺损则需要进行二次覆盖,待创面组织新鲜红嫩后再进行植皮修复术。常规组35例患者行常规换药处理。
  1.3疗效判定。治愈:2周内创面完全愈合且表皮覆盖完整[3];显效:皮肤组织大部分存活,创面有肉芽组织生长,创面缩小但需更换敷料,行游离植皮术后愈合;无效:皮肤组织坏死无新鲜肉芽,分泌物增多,创伤面积无缩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VSD治疗组35例患者通过治疗,30例治愈,5例显效,总有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11.5±7.5d),常规组35例经治疗,14例治愈,19例显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4.3%,平均愈合时间为(23.5±4.5d),两组在愈合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显著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高效、简单、经济,促进创面愈合的纯物理疗法[4]。
  负压治疗时,负压能将创面的渗出物及时的吸引掉,减少了创面细菌的数量,从而达到抑制创面细菌生长的作用,阻止感染的扩散和传播,且可以3~10天换一次药,创面新生血管大量的增加,肉芽组织增长迅速,这些都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了植皮的面积和抗生素的使用,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Philbeck和Whittington研究发现采用VSD治疗方法可使创面愈合加快61%,费用降低38%[5]。相对于传统换药减少了换药次数,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减少采用手术治疗的可能。由于创面愈合速度快、感染少,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发展和应用,使得骨科创伤及感染的治疗简单效率化,具有安全、方便、可靠的热点,采用VSD技术处理创面能够将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清除干净,使感染得到控制,刺激皮下肉芽生长,使创伤后的皮肤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减轻了患者换药时的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何飞.黄河封闭负压吸引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2002(02)
  [2]郭佳莹,黄萍,曹文凤.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106~108
  [3]李建飞,黄巧玲.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7):5l~52
  [4]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
  [5]赵万秩.封闭式负压引淀对组织禽合的影响及对策[J].西南军医,2006,6.8.(3):68~7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腹腔镜),对照组60例(传统开腹),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妊娠率、2年妊娠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不孕29例,44.83%出现输卵管阻塞;对照组术后不孕30例,63.33%出现输卵管阻塞;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异
期刊
摘要: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主要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加强局部免疫力和组织营养,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消炎作用。应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痛苦、损伤小、止血充分、修复快、治愈率高、无需住院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68-01
期刊
摘要:目的:对局部麻醉之下使用胸腔镜进行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抗结合治疗基础下胸腔镜治疗法,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的抗结核治疗法。  结果:对照组患者胸腔纤维分隔以及多房形成发生的概率远大于实验组,实验组胸闷、气短等症状、胸液的消失率均要高于对照组,且胸
期刊
摘要: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对9例胸壁巨大肿瘤患者施行胸壁肿瘤切除术,并用Gore-tex补片联合不锈钢丝重建胸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Gore-tex补片联合不锈钢丝胸壁肿瘤切除至胸壁缺损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64-01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对9例胸壁巨大肿瘤患者施行胸壁肿瘤切除
期刊
摘要:会阴侧切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但近年来,由于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虽然感染病例已很少发生,但一旦感染,影响病程,增加产妇痛苦,近几年来,我院对侧切口感染的20例病例,使用康复新后均未进行二次缝合,达到满意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康复新会阴侧切口感染中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69-01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
期刊
摘要:早产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早产的因素很多,但研究表明,在早产诱因中感染因素占40%~50%,成为早产的最主要病因,本文就早产的细菌性感染因素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早产细菌感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49-02  早产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早产发生率增高及造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在儿童腹泻防治方面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78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的38例患者则单纯采取常规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对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对医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的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对比。  结果:应用乳腺钼靶的诊断情况如下:29例患者有乳腺癌征象,9例患者有良性肿瘤征象,7例患者没有肿瘤征象;应用超声诊断的情况如下:14例患者有乳腺癌征象,13例患者有良性肿瘤征象,18例患者没有肿瘤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左氧氟沙星片和氨茶碱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  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不良反应率为12.12%,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84%,不良反应率为6.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ORS)联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笔者将多年治疗小儿腹泻病36例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36例患者均给予内服中药及静脉补液相结合的方法联合治疗,显性26例,有效7例,有效率97%。  结论:治疗目标: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大约90%是属于轻~中度脱水,最适宜采用ORS口服补液治疗,ORS对高渗、低渗及等渗脱水均适用,因为在轻~中度脱水时肾功能正常,可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