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强国 时间的镜头,思想的光影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人在摄影艺术的巅峰上攀援了半个世纪,时间的镜头,思想的光影都定格在高天厚土的历史中。来者在半山上感叹,时间流逝出了一个独特的光影现象。
  陈长芬,一个为人类摄影史做出卓越贡献的视觉大师,一个质朴而又另类的艺术生活者。
  1987年,中国美术馆举办《陈长芬艺术摄影作品展》。
  1987年,出版《中国摄影家陈长芬作品集》。
  1987年,陈长芬的《关山万里》荣获端士图形摄影87年鉴(GRAPHICPHOTO’87)最佳专业摄影奖。
  1989年,中国摄影家陈长芬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人类摄影术发明150年来,对摄影做出卓越贡献的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其肖像被刊登于《时代》周刊杂志特刊的封面,这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艺术家。
  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
  1997年,陈长芬被编入《世界摄影史》(美国第三版修订本),对其摄影做出特殊评价:“陈长芬对于摄影美学潜力的领会,在他航拍的大地、日月等照片中,将现代美学观念和古老哲学思想自然地融合一体”,并同时编入其摄影作品《裂变》。1999年,柯达公司授予陈长芬柯达专业摄影特使。
  1999年,美国《Popular Photography》杂志专题介绍陈长芬及其长城摄影作品。
  1999年,时隔12年,中国美术馆再次举办陈长芬摄影展:《长城史诗》。
  2000年,陈长芬艺术馆建立。
  2002年,美国举办《长城——最古老的网络》陈长芬摄影展。
  2005年,瑞士浪琴授予陈长芬“名匠”称号,以表彰为人类文化艺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爱因斯坦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陈长芬《长城》大型摄影集。
  2007年,美国休斯敦美术馆举办长达6个月盛况空前的陈长芬《长城》摄影展。
  成绩的罗列是枯燥的,但它见证了陈长芬在创作时空所创造的摄影历史。
  一个长年跋涉于摄影长路的人,巅峰上的漫步独舞和观察瞭望无疑是高难的,险峻的,孤独的,寂寞的。
  从唯美的画面升华到思想的高度,从肉眼的视觉透视思想深层的内容,陈长芬走过漫长的征程。
  一个人的胸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他的眼界必然广阔:一个具有强烈思想碰撞境界的艺术家,他的命运、他的世界必定充满传奇色彩、人生必定绚丽。
  《时代》周刊当年的评选无疑是准确而中肯的,陈长芬当之无愧于此殊荣,这是因为他的性格使然。
  画家的存在是人间的历史,书法家的笔墨是官场的历史,文学家的劳动是贫困的历史,摄影家的表现是真实的历史。
  把现实现象演绎成超现实主义的意象,是一个艺术家臆想的功底。他一定要有将现实现象想象成千丝万缕细节融合局部和整体的结构力量。
  返璞归真,陈长芬从艺术到人生的飞跃升华,源于他对生活和艺术刻骨铭心的爱。
  他在颠覆自己的同时,不断建筑一个崭新的、超前的、轮回的自己。
  思想的轮回,艺术的轮回,陈长芬经历了千山万水的轮回,最终完成了自我的轮回。
  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他在肉眼的普遍视觉里,不断发现超越视觉里深层的情感与思想,大师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视现实的焦点,把普通的场景和物象,表现出深层的思索。
  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摄影器材的进步使人们得心应手拍摄出理想的画面。摄影艺术成为一种人人都极易参与的创作活动。
  当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家的时候,摄影艺术便成为广泛普及的大众艺术。同时摄影艺术也成为最为艰难的艺术方式。
  摄影令时光倒流,历史重现。光影穿越时空,想象不可知未来的色彩。
  摄影把流逝的时间凝固成历史。
  陈长芬用世人理解和明白的简单,表现了人、社会、大自然的复杂。
  在他的眼中,世俗的纷争变得明净,浮躁的社会可以静谧。
  种族与地域的限制是一种对于艺术想象力的摧残。种族与地域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思想与情感的狭隘。
  人间绝大多数人对于摄影艺术的欣赏和理解止步于画面本身而不是作品之外。
  骨子里的对于现实的批判是陈长芬摄影艺术的灵魂。
  光与影之间,黑与白之间,很多种的灰构建了我们视觉事实里美好的艺术意象。
  感光层次里暗藏了质感的日月,明暗对比里凝炼了超越的精神,岁月提纯出的深层情感在其中翻江倒海。
  在摄影家创作的光影中,人、社会、大自然的意象与形象是纯粹和厚重的,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结构和物质建筑,是我们生生死死的轮回中最抽象最具体的理想,最美丽最温暖的寄托。
  摄影艺术最具美学意义和审美乐趣之所在,就是渲染出自己的情感,读出自己的风景。
  乔布斯的“苹果”诱惑了新新人类。摄影艺术的“苹果”诱惑了古今历史。
  陈长芬的摄影是作品的自身,而作品又是光影里的自己。
  这是所谓作品即“人品”的灿烂光辉。
  作为陈长芬的挚友和读者,我跋涉于长芬的照片里整整三十年。
  他在摄影的巅峰行走如飞,而很多的人都还在半山中徘徊。这种独特的反差对于其它艺术领域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他人无法感知的情感。
  心灵是不可蒙尘的,他的眼睛就容不得任何杂质。
  因为纯净,所以透明。因为自然,所以超然。
  我们在排山倒海的镜头里,清晰地听见了地平线的低语和脉动。
  古典的,经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超现实的,还有试图超越未来的思想,在被灯火照亮的时间里奔流,汇聚历史的汪洋大海,对于星球而言,最后结晶出人类进化的活化石。
  长芬的摄影充满了神谕的呼唤,我们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次次被他光影的变幻和画面之外的启迪热泪盈眶。
  “摄影是对自我的追问和与世界无形的应和”。陈长芬作品里所有的细节充满审视和隐喻,其作品集合起来就是思想与情感、物质和精神、诗体与摄影的音画交响。
  摄影不是长芬世界的全部,他最为闪光的部分肯定是他对生活的理解。
  每一次快门的按动都是一次视觉与感觉神圣的体验,摄影家对于视觉里的物象独特的感悟和认知都是从真情和爱开始。
  在这个不需要思想的年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经济运动中,摄影就成为记录和批判历史最为直接的呼喊。
  每个战斗都是为了保卫和谐,每一次按动快门都是为了歌唱光影的力量,思辨的道理。
  劳动和工作不等于奋斗和创造。
  真正能够感知生活和人们自身的人,劳动和工作是显然不够的。奋斗和创造是生命最具魅力的亮点。万劫不复的时间意味着很多人从来没有真正劳动和工作过。长芬常常保持在一种状态,奋斗的状态,创造的状态。
  天才乔布斯喋喋不休地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长芬肯定是那种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创作成果换取一次具有启迪意义的思想交谈的人。
  长芬通过摄影对我们说,天地永远都是先祖图腾的天地,唐诗宋词的感叹就是一行象形字美丽的传说。我们是高天厚土之中虚谷静流,是眼睛里走出魔幻的沉思。
  纵横南北,你的镜头朝在哪里,哪里就会显现广阔的视野。
  时间与情感之河在镜头里流淌,流出思辨的节奏和思想的律动,流出事实的废墟和空间的遗址。
  让技巧自然的不露一丝痕迹,让时间平常的不留一缕光影,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习惯。你可能不认识陈长芬,但我们可以认知他突破现实障碍的充满感染力、冲击力的光影和色彩。
  热爱生活的人,最懂得怎样去架构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艺术我们所有的日子。
  高于视觉,还原视觉,这个现象如同返璞归真一样的自然而又必然的道理。
  长芬在长路上长征,光影如风如雨所欲随行。
  时间永远不会停留,历史难以还原真相,摄影艺术可能是最好的记录和表现方式。
  镜头和我们的眼晴一样,在客观里表现主观的视觉和思考。
  对于登高望远的人,他就是远方。
  感悟春夏秋冬的变化,视野里所有的光影不动声色,但我们却清晰如水晶一样的感知着爱、痛楚、思辨、欢乐的泪水、现实和穿越现实的想象、客观与主观的对阵,还有时空和史实的鉴证。这一切都需要心灵的感应,就像眼睛之于镜头的开启一样。
  我为你振奋和骄傲I攀援于艺术巅峰的人,一个开拓时间空间的视觉大师,一个用光影雕刻历史的艺术大家。
其他文献
[ 一]  我妈有件貂皮大衣。  该妇女的审美观一向异于常人。她买的这件貂也是同样令人动容。因为此貂的款式可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毛质浓密、黑棕混杂、茧形、连帽、灯笼袖、中长款。  这样的颜色和样式,在我妈中年发福三围相等的体型上,稍微有点儿常识的人都能想象到像什么。  ——像熊。  为什么说审美差的人不能买皮草呢?  因为一般的貂皮大衣,穿在发福妇女身上,基本都像熊。但穿在高挑美女身上,基本都
现在我只能在时光里回忆你了,宋宋。  你肯定又要骂我骚包文艺,你说我是个文艺的神经病。这些对女孩子算不上褒义的形容词我却照单全收。我记得你骂我的时候最神采飞扬,露出一排亮晶晶的牙齿。你怎么这么恨我呢,好像我是个神经病让你很开心一样。  我好久没去翻通话记录了,以前我喜欢截图给你哀叹你个死小子叫我给中国电信贡献了好多话费,而现在是“离开了多久分别了多久”这样确切的数目会让我有点儿猝不及防。通电话最凶
作为屡次被朋友感慨具有“仓鼠气质”的吃货,我一直自认为有一双发现美食的眼睛,但没承想疫情还是给了我一个重磅打击——我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除了电影院以外,哪里还有爆米花可以吃!  在电影院没开门的这几个月里,我可太想念爆米花了,做梦都抱着罐子里大朵大朵的雪白膨膨,甜滋滋的奶香味,两根手指头夹起来丢进嘴里时的抛物线都无比轻盈,嚼起来嘎嘣脆。最诱人的是刚刚拿到手的爆米花,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度,入口暖融融又不
有一种巧合,是我最好的男生朋友恰巧喜欢我最好的女生朋友;而又有一种狗血,是我的女生朋友不喜欢他。于是整个中学,我都在夹缝中生存。  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中国好朋友”,肯定哪里需要往哪儿使劲儿。他们吵架了,我调和;他们冷战了,我缓和。没想到兢兢业业这么久的我,还是突如其来收到了蓝煜的绝交通知。  蓝煜说话很冷,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以后我们就不是朋友了。”  我耸耸肩,无奈地说:“你又被慧玲拒绝了
元旦计划  亮叔:2019年元旦就要到了啊,想个策划,咱们编辑部也去搞个团建放松放松。  广丽姐:女同胞们,咱们去关东文化园泡温泉啊!现在这个天儿去正好儿。  亮叔:注意编辑部团结啊!这还有男同胞呢,虽然只有仨。  广丽姐:哦,差点儿忘了还有三个“小矮人儿”。  亮叔:哈哈!妥了,今年的元旦企划就叫“中学生博览七公主与三个小矮人”!  围子姐:公主太多,小矮人得烦死!  守辉哥:我们可没说啊!(小
巫小诗:自由撰稿人,写了十年杂志,做了两年自媒体,现在澳大利亚打工度假,新书《你是我的游乐园套票》已全国上市。  用一句话来形容换宿生活,大概是“永远未知,永远抱有期待”吧。每天都有工作要做,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技能纪录。  或许是东西方的差异,他们很多事情都习惯自己动手,像我房东就是,电视柜是自己做的,桌子是自己做的,连墙上的相框都是自己做的。  所以作为换宿者的我,自然也要加入他们的“自己动手,
“你把我的橡皮还给我!我要我原来的那个!”同桌男生对我叫嚣着。  小学时,我性情孤僻,身边没有朋友,加上长得矮小,经常被人欺负。同桌是一个比我高半头的胖胖的男生,有一天我们吵架了,他非让我把以前他借给我的橡皮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还以要告诉老师威胁我。  我害怕了,于是他说可以跟他一起玩儿游戏来赔偿,我只得答应。  可是没想到他经常借游戏的名义踩我的脚,最后我实在忍不下去了,便鼓起勇气告诉他:“玩儿这
假若生活分两种,我觉得大约有“妈生活”和“爸生活”。  “妈生活”里有很多“不可以”“应该”“马上”。周末的“妈生活”通常是这样的:  一大早,热烘烘的被子被妈妈无情揭走,我无奈地穿衣、刷牙、洗脸,然后在她一迭声的催促下吃早点——牛奶鸡蛋面包老三篇。  ——我想吃油条。  ——不可以,油炸的是垃圾食品。  ——吃完早点,我想看会儿电视。  ——你应该先把作业写了再玩。  ——那我先去楼下的勇勇家借
◆◆◆◆◆◆  One  ◆◆◆◆◆◆  “寒风肆虐,残阳如血。当一切皆已逝去,还有什么不能了却?不争王爵,不再戏谑,愿做苍雪,只为埋葬那段残缺。”轻声读完写于第一场雪的诗,凌阳幽幽地叹了口气,“今年的冬天还是冬天么?雪少得可怜。”  一旁的念雪点点头,说:“嗯,不知下一场雪什么时候到来呢?”说完顺手敲了凌阳的头,之后扬长而去,轻车熟路。“好你个小丫头,又是偷袭,找打!”凌阳转身就追。念
明天就立冬了,大家伙都要吃饺子,否则耳朵会被冻掉。  当我挤在早高峰地铁上时,还没有吃早饭,想到各种皮薄馅大的水饺,整个人都不好了。其中最想念的是我妈妈包的柳蒿芽(一种野菜)水饺、我老舅包的猪肉萝卜水饺和我三姥爷包的海肠韭菜水饺。  身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东北人,总是被家乡的食物勾魂引魄,在睡不着觉的深夜、在空荡的大马路上或是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总是倏地想起一样家里的美食——而被我的右脑翻牌子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