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本;整合;主题
初次听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有点懵,一片茫然。什么是“核心素养”,它与英语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普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要重新改进?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核心素养?带着这些迷茫与疑问,我上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
一、走近核心素养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阐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通过学习,我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另外,核心素养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网上的资料显示: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二、文本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看来,在这一轮的课改中,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课堂转型也势在必行。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来实现。
如何更好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课改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相结合,提升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能力?
王蔷教授语:高中英语课程虽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理念、使教坛百花齐放。但课程改革中同样暴露出一些问题:传统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教师关注教仍然多于关注学;课堂教学模式化、表层化、程式化;能容教学呈碎片化状态,缺乏整合,难以形成能力;忽视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深层探究,导致思维培养缺失;缺乏针对语篇文体的深入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为贴标签,为应试而教和为应试而学导致学科价值的错位。
在Reading and writing 写的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文章的内容续写一个文章结尾,让学生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做法,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可设计些写作时要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构思。学生也可发挥想象,尽情创作。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他们的好奇心。
三、利用文本,语篇中体现核心素养
目前,随着英语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任务逐渐围绕着“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核心素养也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老师对文本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 因此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相当重要,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加工和认知。还要运用所学,去面对新问题。整合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和思维共鸣的过程,达到知行合一。如在學习Module 2 U4 wildlife protection 通过阅读,学生们进一步意识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同时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应用性很强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野生动物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文本体现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课程改革中,“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为此,不得不意识到知识不是一切,能力、思维、价值观、品格在当下和将来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人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鉴于此,学习内容方面,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到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篇中促进文化的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课堂上,教学任务逐渐围绕着“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服务。然而,要想取得本质上的成功,任重而道远。这就是我对核心素养与英语学科认知的粗浅理解。
参考文献:
[1]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英语学习.2017.2.
作者简介:高玉霞(1970—),女,汉族,山东临朐人,中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本;整合;主题
初次听到“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有点懵,一片茫然。什么是“核心素养”,它与英语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普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要重新改进?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核心素养?带着这些迷茫与疑问,我上网查阅了有关的资料。
一、走近核心素养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阐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通过学习,我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另外,核心素养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网上的资料显示: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二、文本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看来,在这一轮的课改中,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课堂转型也势在必行。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来实现。
如何更好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课改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相结合,提升学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能力?
王蔷教授语:高中英语课程虽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新理念、使教坛百花齐放。但课程改革中同样暴露出一些问题:传统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教师关注教仍然多于关注学;课堂教学模式化、表层化、程式化;能容教学呈碎片化状态,缺乏整合,难以形成能力;忽视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深层探究,导致思维培养缺失;缺乏针对语篇文体的深入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为贴标签,为应试而教和为应试而学导致学科价值的错位。
在Reading and writing 写的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文章的内容续写一个文章结尾,让学生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做法,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可设计些写作时要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构思。学生也可发挥想象,尽情创作。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他们的好奇心。
三、利用文本,语篇中体现核心素养
目前,随着英语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任务逐渐围绕着“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核心素养也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老师对文本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 因此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相当重要,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加工和认知。还要运用所学,去面对新问题。整合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和思维共鸣的过程,达到知行合一。如在學习Module 2 U4 wildlife protection 通过阅读,学生们进一步意识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以及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同时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应用性很强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野生动物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文本体现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课程改革中,“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为此,不得不意识到知识不是一切,能力、思维、价值观、品格在当下和将来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人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鉴于此,学习内容方面,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到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篇中促进文化的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课堂上,教学任务逐渐围绕着“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服务。然而,要想取得本质上的成功,任重而道远。这就是我对核心素养与英语学科认知的粗浅理解。
参考文献:
[1]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英语学习.2017.2.
作者简介:高玉霞(1970—),女,汉族,山东临朐人,中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