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教育生态理论贯彻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之中,不仅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观察点和理论指导,也为干预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了系统而切实的指导。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教育生态学
将生态学中的系统观、动态观、平衡观和联系观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不仅催生了教育生态学的产生,也拓展了它的研究领域与范围,为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范式。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核心观点与理念,教育生态系统主要由教育自然系统、教育社会系统和教育规范系统等系统构成,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对教育事业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鉴于此,将教育生态理论贯彻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之中,不仅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观察点和理论指导,也为干预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了系统而切实的指导。
职业倦怠,主要是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重压之下,工作动力的丧失和情感上的厌倦。调查研究表明,教师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领域。由于长期承受着来自单位、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职责的教师自然而然在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上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释放和缓解,容易导致教师在脾气、情绪和态度等方面出现急躁等状况,进而影响师生和同事好友间的相处与交流,如果再遇到大点的挫折极易丧失自信,导致整个人的精气神萎靡不振,进而产生职业倦怠。从微观来看,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具体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宏观来看,它会影响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果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为视角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予以全面而深刻的审视,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生态形式的具体状况。
一方面,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生态环境状况。当前,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教育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自然条件差。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少小学地处偏远落后的地方,学校基础设施贫乏,环境差,教学条件落后等,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小学英语教师造成信息闭塞、语言知识短缺和日常生活困难的困局。二是教育社会环境总体不佳。目前,尽管国家在制定教育法规、政策、制度规章和措施方面都优先向农村教育倾斜,但是由于受区域差别和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教育方面的倾斜都很难在农村地区的教育发挥出真正的政策效益和激励效果,往往是因倾斜上获得的收入抵不了实际所受到的差别待遇甚至歧视所带来的诸多打击。这些也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三是教育规范环境总体松散失序。教育规范环境是否完备、有序不仅能反映该学校的价值环境或精神环境,也能暴露出其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松散或缺失的问题。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校园精神环境氛围不浓,对文化建设和教师精神生活改善漠视,既没有制度依据,也没有人文性的举措。
另一方面,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生态要素构成。作为教育生态中的关键性因子,教师的职业倦怠既是教育生态总体不佳的主要标志,也是作为教育生态主体的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动机、职业能力、自我规划和教研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反映。一是职业发展动机弱化。笔者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整个小学英语教师生态群落差异明显,不少英语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事业心和进取心弱化,工作慵懒散漫, 严重影响乃至毒化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这个生态群落。二是专业知识老化和结构退化严重。由于长期安于现状,不少教师进行知识更新的动力不足和结构优化的紧迫性不强,致使新的知识和理论严重不足,就连原有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相关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与理论也在不断衰化。这样就开始了恶性循环,专业知识欠缺使教学力不从心,力不从心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下滑,教学质量下滑则使教师的威信和声望下降,威信和声望下降在学校更难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最后倦怠到麻木不仁的地步。三是职业技能日渐退化,对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无动于衷。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但是,近年来,随着优质师资不断大规模向城镇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加上新的师资补充滞后,农村小学英语的师资力量越发薄弱。不少教师在准确地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规律、小学生语言学业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与策略,并能实施因材施教、利用电教技术和开发利用英语教学资源等方面勉为其难,致使授课形式与内容陈旧,单一而乏味,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由此而产生的低下的教师职业效能感日益侵蚀着他们工作的激情与耐力。四是自我职业提升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受主客觀因素的影响,不少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意识淡薄,在自我规划、教学研究、学业进修等方面缺乏进取心和紧迫感,得过且过。(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在这种氛围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在被消减,反而是在持续加深。
由上可知,当前农村英语教师的教育生态环境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如何改善这种不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呈现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结合近几年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加大教育生态环境优化力度的角度来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干预,进而重塑他们的责任感和职业激情。
其一,以优化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来推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作为一个多元复合的综合体,教育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教育自然环境、教育社会环境与教育规范环境等方面。在教育自然环境方面,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优美、设施齐全对教师的职业感情的培养和升华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有利于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另外,着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升级。和谐的教育社会环境不仅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和物质支撑,能为教师在强化职业认同、提升职业幸福感、职业进修、持续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与耐力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建立健全教育规范环境。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职业进修与发展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学校的规划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群落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制度性、常规性的职业发展竞赛类、培训类、福利性等活动的开展,有力增强和发展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不断研修,持续保持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动力和愿景。
其二,构筑教育生态环境主体因子——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生态机制。以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能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专业能否健康和谐地发展和职业激情持续保持是整个教育生态环境优良的关键。因此,教育规划环境和生态环境教师主体要也双管齐下,共同构建有利于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专业技能与时俱进的长效机制。同时,紧跟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脚步,不断提高实现教学手段和方式途径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彻底扭转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之向好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趋进。
其三,形成教育生态环境中教师生态主体因子职业状态预警与评估机体系。要保持教育生态环境健康和谐有序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掌握教师生态个体与群落的状态,对他们的职业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和评估,并据之加大促进教学生态环境改善的力度,适时调整实施教学内容的修订、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校正等。
参考文献:
[1]范国睿.2000.教育生态学[M].北京:民教育出版社.
[2]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02)
[3]刘萍.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2014(06)
作者简介:邵柏圣(1977-),男,江西赣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项目编号:JY1103)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教育生态学
将生态学中的系统观、动态观、平衡观和联系观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不仅催生了教育生态学的产生,也拓展了它的研究领域与范围,为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范式。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核心观点与理念,教育生态系统主要由教育自然系统、教育社会系统和教育规范系统等系统构成,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对教育事业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鉴于此,将教育生态理论贯彻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之中,不仅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观察点和理论指导,也为干预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了系统而切实的指导。
职业倦怠,主要是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重压之下,工作动力的丧失和情感上的厌倦。调查研究表明,教师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领域。由于长期承受着来自单位、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职责的教师自然而然在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上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释放和缓解,容易导致教师在脾气、情绪和态度等方面出现急躁等状况,进而影响师生和同事好友间的相处与交流,如果再遇到大点的挫折极易丧失自信,导致整个人的精气神萎靡不振,进而产生职业倦怠。从微观来看,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具体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宏观来看,它会影响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果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为视角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予以全面而深刻的审视,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生态形式的具体状况。
一方面,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生态环境状况。当前,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教育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自然条件差。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不少小学地处偏远落后的地方,学校基础设施贫乏,环境差,教学条件落后等,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小学英语教师造成信息闭塞、语言知识短缺和日常生活困难的困局。二是教育社会环境总体不佳。目前,尽管国家在制定教育法规、政策、制度规章和措施方面都优先向农村教育倾斜,但是由于受区域差别和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教育方面的倾斜都很难在农村地区的教育发挥出真正的政策效益和激励效果,往往是因倾斜上获得的收入抵不了实际所受到的差别待遇甚至歧视所带来的诸多打击。这些也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三是教育规范环境总体松散失序。教育规范环境是否完备、有序不仅能反映该学校的价值环境或精神环境,也能暴露出其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松散或缺失的问题。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校园精神环境氛围不浓,对文化建设和教师精神生活改善漠视,既没有制度依据,也没有人文性的举措。
另一方面,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生态要素构成。作为教育生态中的关键性因子,教师的职业倦怠既是教育生态总体不佳的主要标志,也是作为教育生态主体的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动机、职业能力、自我规划和教研水平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反映。一是职业发展动机弱化。笔者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整个小学英语教师生态群落差异明显,不少英语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事业心和进取心弱化,工作慵懒散漫, 严重影响乃至毒化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这个生态群落。二是专业知识老化和结构退化严重。由于长期安于现状,不少教师进行知识更新的动力不足和结构优化的紧迫性不强,致使新的知识和理论严重不足,就连原有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和相关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与理论也在不断衰化。这样就开始了恶性循环,专业知识欠缺使教学力不从心,力不从心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下滑,教学质量下滑则使教师的威信和声望下降,威信和声望下降在学校更难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最后倦怠到麻木不仁的地步。三是职业技能日渐退化,对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无动于衷。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但是,近年来,随着优质师资不断大规模向城镇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加上新的师资补充滞后,农村小学英语的师资力量越发薄弱。不少教师在准确地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规律、小学生语言学业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与策略,并能实施因材施教、利用电教技术和开发利用英语教学资源等方面勉为其难,致使授课形式与内容陈旧,单一而乏味,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由此而产生的低下的教师职业效能感日益侵蚀着他们工作的激情与耐力。四是自我职业提升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受主客觀因素的影响,不少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意识淡薄,在自我规划、教学研究、学业进修等方面缺乏进取心和紧迫感,得过且过。(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在这种氛围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在被消减,反而是在持续加深。
由上可知,当前农村英语教师的教育生态环境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如何改善这种不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呈现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结合近几年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和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加大教育生态环境优化力度的角度来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干预,进而重塑他们的责任感和职业激情。
其一,以优化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来推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作为一个多元复合的综合体,教育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教育自然环境、教育社会环境与教育规范环境等方面。在教育自然环境方面,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优美、设施齐全对教师的职业感情的培养和升华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有利于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另外,着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升级。和谐的教育社会环境不仅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和物质支撑,能为教师在强化职业认同、提升职业幸福感、职业进修、持续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与耐力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建立健全教育规范环境。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职业进修与发展制度和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学校的规划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群落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制度性、常规性的职业发展竞赛类、培训类、福利性等活动的开展,有力增强和发展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不断研修,持续保持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动力和愿景。
其二,构筑教育生态环境主体因子——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生态机制。以生态学的角度来审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能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专业能否健康和谐地发展和职业激情持续保持是整个教育生态环境优良的关键。因此,教育规划环境和生态环境教师主体要也双管齐下,共同构建有利于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专业技能与时俱进的长效机制。同时,紧跟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脚步,不断提高实现教学手段和方式途径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彻底扭转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之向好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趋进。
其三,形成教育生态环境中教师生态主体因子职业状态预警与评估机体系。要保持教育生态环境健康和谐有序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掌握教师生态个体与群落的状态,对他们的职业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和评估,并据之加大促进教学生态环境改善的力度,适时调整实施教学内容的修订、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校正等。
参考文献:
[1]范国睿.2000.教育生态学[M].北京:民教育出版社.
[2]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02)
[3]刘萍.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2014(06)
作者简介:邵柏圣(1977-),男,江西赣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项目编号:JY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