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的主体幻象与阅读构形——读者反应批评与马克思主义读者研究的对话与发展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生产一消费理论是读者理论出场的学理基础。读者反应批评中无历史向度的读者本体论本身具有超越读者本体和实现批评的整体化、动态化、历史化的理论趋向。马克思主义美学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读者反应批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阿尔都塞、马歇雷和托尼·本尼特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重新解释读者与文本的概念,打破了读者主体自律的幻象和文本内部自足的幻象,并动态性地解释了阅读活动发生的机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论阅读的政治性与审美规律的结合。
其他文献
叔本华、尼采哲学的文化性质一直被视为属于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文化范畴,这是对叔本华、尼采哲学的误读。从理论发生和理论本质的考察发现,叔本华、尼采哲学的文化性质是封
期刊
迄今为止,我国参加国际维和行动仅限于联合国主导实施的维和行动,尚未参加其他类型的维和行动。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安全形势进一步复杂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朝着于我不利的方向发
在体验经济到来之际,真实性成为消费者新的购买标准。真实性作为品牌身份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品牌管理者创建强势品牌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品牌地位、品牌资产以及企业声誉的核心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不仅一生酷爱音乐艺术,而且非常重视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教育主张和育人宗旨。学习和研究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