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是以保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廉洁勤政为目的,融教育、制度和监督于一体,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廉洁从检;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廉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行使职权必须做到公正廉明的内在要求。然而,社会组织在权力配置和运行过程中,由于权力执行人的行为与组织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给组织造成经济上、名誉上的损失,这种由于权力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演变为腐败风险。
一、廉洁从检遇到的风险
检察机关廉政风险主要有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三种。检察机关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是国家的刑事司法的中坚力量。因此,检察机关的廉政工作不同于一般国家机关的廉政工作,有着其特殊的规定和要求。由于检察机关在执法工作中有着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在行使过程中存在廉政风险的可能性,如果无法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势必产生严重后果,不仅损害检察机关自身形象、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针对性,使制度内化为检察机关的自觉行动,永葆检察机关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检察机关建立健全融教育、制度、监督于一体的有效防控廉政风险机制,将预防关口前移,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必须自觉查找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规范和制约权力。
二、加强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的动因与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腐败现象,党和政府坚决惩治腐败,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人民群众更是从内心痛恨贪污腐败。然而,检察机关廉政与腐败之间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博弈结果必然导致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和实施。由于构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要求检察机关不仅要参与廉政监督而且要亲自查找自身可能存在的潜在廉政风险,公开目前已经存在的廉政风险,制定相应的廉政风险防范措施,这就必然会触及到检察机关内部少数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导致少数思想落后分子在情绪上对廉政建设产生抵触,阻碍了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要想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作用,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消除这些障碍和阻力。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觉性,主动参与到廉政风险防范中来,接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监督,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公开、运行规范,积极化解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防止权力滥用。
三、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
(1)前期预防与蓝色预警。前期预防是第一道防线,属于主动预防范畴,主要是通过事先查找潜在风险点,将预防腐败工作融入单位实际工作。前期预防的关键点在于利用传统方法与高科技手段,对检察机关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检察机关内部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腐败问题。作为一种常态普遍预警,蓝色预警也就是针对风险点采取的预防性措施,重在规范和引导检察机关内部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
(2)中期监控与橙色预警。作为廉政风险防范的第二道防线,中期监控主要通过建立风险监控网络,及时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情报和信息,实现对检察机关内部工作人员的监控,充分发挥监督管理机制的及时纠错功能,提高廉政风险防范的实效性;落实中期监控机制必须建立各类监督渠道,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形成全面监控,确保前期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中期监控中的橙色预警要实现前期预防和及时监控两个目标。作为一种动态性预警,橙色预警是“三色”预警机制的核心内容,属于事中防范的范畴,重在展开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防范违规违纪行为的产生。
(3)后期处置与红色预警。作为廉政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后期处置是对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实施超前处置,主要通过提醒警示、责令整改、诫勉纠错等方式,提醒身处廉政风险中的单位或个人及时改正错误,纠正偏差,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后期处置的红色预警就是惩戒性预警,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腐败行为。被查实有违规违纪事实的红色预警对象移送纪委进行处分。对于突破了法律底线的,则送交检察机关依法查处和惩治。后期处置也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特色之一。
四、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的基本措施
(1)设定廉政风险防范目标。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人的行为动机总是与人的某种需求相联系,需求导致目标的产生,目标引导人们通过努力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廉政风险防范目标与检察机关职能结合起来,形成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的战略框架;二是建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评、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在内的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体系;三是利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对检察机关各类廉政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四是将廉政风险应对措施落实到检察机关日常工作职能中。
(2)识别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主要是对检察机关业务活动、管理流程进行全面审查,采取合理的风险测评方法,构建科学的廉政风险识别模型,识别潜在的廉政风险行为。从执法办案和业务工作流程入手,查找有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风险点,从规范执法行为、办案安全防范入手,查找有可能影响规范执法的风险点;从队伍建设、检容风纪入手,查找有可能影响文明执法的风险点;从遵守上级检察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查找有可能影响廉洁执法的风险点。研究表明,检察机关廉政风险从源头上可能存在着思想道德意识、岗位职责和制度设计与运行等三方面的风险。从廉政风险产生的权力主体来看,动力来源是压力、机会和借口。廉政建设要从教育、制度和监督三方面入手来解决。廉政风险产生结果的识别包括部门、工作界面、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潜在廉政风险。
(3)展开对廉政风险危害的分析。针对已排查出来的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要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任务、职责、廉政规定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流程分解和细化,分析机关内部有针对性地对应该重点排查的岗位和对象的评估与处置是否准确全面,了解本部门或本人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后果。
(4)制定应对廉政风险的有效措施。针对不同的廉政风险等级,检察机关应当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的应对措施。检察机关可以针对重点岗位、领域和环节,按照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通过群众反映问题、基层测评反馈情况以及其他单位暴露的问题,将廉洁风险根据危害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检察机关可以根据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的程度来划分不同的廉政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存在的可能性大、影响较为恶劣的高风险,检察机关应当采取即时控制的办法,立即查堵漏洞,控制类似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少、但影响程度极其恶劣的严重风险应当重点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减少此类风险发生的因素;对于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影响不是很大的中等风险应当一般关注,加强日常基本制度建设;对于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小和影响程度都比较小的低风险则进行常规检查,通过健全日常监督制度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伍景生,当前腐败高发现象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浅探[D].中南大学,2008
[2]陈瑜,机关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周玲,马奔.政府公共事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借鉴[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关键词:廉洁从检;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廉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行使职权必须做到公正廉明的内在要求。然而,社会组织在权力配置和运行过程中,由于权力执行人的行为与组织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给组织造成经济上、名誉上的损失,这种由于权力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演变为腐败风险。
一、廉洁从检遇到的风险
检察机关廉政风险主要有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三种。检察机关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是国家的刑事司法的中坚力量。因此,检察机关的廉政工作不同于一般国家机关的廉政工作,有着其特殊的规定和要求。由于检察机关在执法工作中有着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在行使过程中存在廉政风险的可能性,如果无法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势必产生严重后果,不仅损害检察机关自身形象、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针对性,使制度内化为检察机关的自觉行动,永葆检察机关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检察机关建立健全融教育、制度、监督于一体的有效防控廉政风险机制,将预防关口前移,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必须自觉查找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规范和制约权力。
二、加强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的动因与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腐败现象,党和政府坚决惩治腐败,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人民群众更是从内心痛恨贪污腐败。然而,检察机关廉政与腐败之间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博弈结果必然导致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和实施。由于构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要求检察机关不仅要参与廉政监督而且要亲自查找自身可能存在的潜在廉政风险,公开目前已经存在的廉政风险,制定相应的廉政风险防范措施,这就必然会触及到检察机关内部少数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导致少数思想落后分子在情绪上对廉政建设产生抵触,阻碍了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要想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作用,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消除这些障碍和阻力。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觉性,主动参与到廉政风险防范中来,接受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监督,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公开、运行规范,积极化解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防止权力滥用。
三、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
(1)前期预防与蓝色预警。前期预防是第一道防线,属于主动预防范畴,主要是通过事先查找潜在风险点,将预防腐败工作融入单位实际工作。前期预防的关键点在于利用传统方法与高科技手段,对检察机关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检察机关内部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腐败问题。作为一种常态普遍预警,蓝色预警也就是针对风险点采取的预防性措施,重在规范和引导检察机关内部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
(2)中期监控与橙色预警。作为廉政风险防范的第二道防线,中期监控主要通过建立风险监控网络,及时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情报和信息,实现对检察机关内部工作人员的监控,充分发挥监督管理机制的及时纠错功能,提高廉政风险防范的实效性;落实中期监控机制必须建立各类监督渠道,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形成全面监控,确保前期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中期监控中的橙色预警要实现前期预防和及时监控两个目标。作为一种动态性预警,橙色预警是“三色”预警机制的核心内容,属于事中防范的范畴,重在展开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权力行使过程的监督,防范违规违纪行为的产生。
(3)后期处置与红色预警。作为廉政风险防范的第三道防线,后期处置是对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实施超前处置,主要通过提醒警示、责令整改、诫勉纠错等方式,提醒身处廉政风险中的单位或个人及时改正错误,纠正偏差,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后期处置的红色预警就是惩戒性预警,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腐败行为。被查实有违规违纪事实的红色预警对象移送纪委进行处分。对于突破了法律底线的,则送交检察机关依法查处和惩治。后期处置也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特色之一。
四、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的基本措施
(1)设定廉政风险防范目标。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人的行为动机总是与人的某种需求相联系,需求导致目标的产生,目标引导人们通过努力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廉政风险防范目标与检察机关职能结合起来,形成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的战略框架;二是建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评、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在内的检察机关廉政风险防范体系;三是利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对检察机关各类廉政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四是将廉政风险应对措施落实到检察机关日常工作职能中。
(2)识别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主要是对检察机关业务活动、管理流程进行全面审查,采取合理的风险测评方法,构建科学的廉政风险识别模型,识别潜在的廉政风险行为。从执法办案和业务工作流程入手,查找有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风险点,从规范执法行为、办案安全防范入手,查找有可能影响规范执法的风险点;从队伍建设、检容风纪入手,查找有可能影响文明执法的风险点;从遵守上级检察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查找有可能影响廉洁执法的风险点。研究表明,检察机关廉政风险从源头上可能存在着思想道德意识、岗位职责和制度设计与运行等三方面的风险。从廉政风险产生的权力主体来看,动力来源是压力、机会和借口。廉政建设要从教育、制度和监督三方面入手来解决。廉政风险产生结果的识别包括部门、工作界面、关键领域、关键环节潜在廉政风险。
(3)展开对廉政风险危害的分析。针对已排查出来的或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要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任务、职责、廉政规定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流程分解和细化,分析机关内部有针对性地对应该重点排查的岗位和对象的评估与处置是否准确全面,了解本部门或本人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后果。
(4)制定应对廉政风险的有效措施。针对不同的廉政风险等级,检察机关应当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的应对措施。检察机关可以针对重点岗位、领域和环节,按照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通过群众反映问题、基层测评反馈情况以及其他单位暴露的问题,将廉洁风险根据危害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检察机关可以根据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的程度来划分不同的廉政风险类型,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存在的可能性大、影响较为恶劣的高风险,检察机关应当采取即时控制的办法,立即查堵漏洞,控制类似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少、但影响程度极其恶劣的严重风险应当重点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减少此类风险发生的因素;对于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影响不是很大的中等风险应当一般关注,加强日常基本制度建设;对于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小和影响程度都比较小的低风险则进行常规检查,通过健全日常监督制度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伍景生,当前腐败高发现象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浅探[D].中南大学,2008
[2]陈瑜,机关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
[3]周玲,马奔.政府公共事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借鉴[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