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深处的草原 四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昭苏高原
  离太阳这样近,自然收藏了阳光。圆滚滚的麦粒,忍不住发出夏日的清香,我仿佛看见,一粒粒太阳,照耀着我们的梦想。
  饥饿的时候,每一粒麦子都发出香甜的光芒。
  站在伊犁的制高点,连蜜蜂的思想都有了高度,引来一声声赞叹。云朵是俯下身子的孕妇,臃肿而又美丽,山和水是她的孩子吗?
  而猎骄靡,不过是她众多子嗣中的一个。纵然有着神一样的传说,也离不开母亲的襁褓,血脉里的河流,始终流不出历史的纵横。
  触手可及的,究竟又太遥远,无论梦想还是往生。
  梦幻与现实,令我迷失在黑土地的逆风里,努力睁开双眸去找寻真相。
  喀拉峻徒步
  紧紧追着太阳的身影,一步步淪陷在草原深处。
  目的地始终在远方。而太阳,越来越严厉。
  四处张望,除了绿色,还是绿色。目光却无法企及一棵,哪怕是低矮的、甚至是丑陋的树。只要她有散开的枝叶,能像母亲一样,庇佑我。
  可是,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或许,在这绿色织就的版图上,只有蚂蚁能找到阴凉。
  心中突然蹦出四个字:绿色荒漠!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老天赐予你的,或许并不是你的渴望。
  
  与众不同的树
  如此与众不同,三棵或者四棵,在烈日下簇拥着,就像草原上随处可见的羊,头挨着头,就是一处阴凉。
  在我的家乡,草就是草,树就是树。草连成一片就是草原,树站在一起就是森林。
  草原和森林,井水不犯河水,远远地敬仰着对方。
  这就是内蒙古大草原吗?树与草一起站成风景,竟然如此和谐。
  究竟是树点缀了草原的风景,还是草原包容了树的存在?人世间有多少无法言说的爱和恨,古人的睿智早已洞察。
  可克达拉
  可克达拉早已成为一个传说。
  那个以东方小夜曲一鸣惊人的草原呢?或许永远生长在老一辈兵团人的记忆里。
  冰雪必将融化,那个苦苦等待的军垦战士,终将儿孙绕膝,颐养天年。
  我不远万里跋山涉水,穿过了六十载的风雨,寻觅着梦中的感动。
  岁月的犁桦,深入人生的皱纹,让艰苦和浪漫同时重见天日。
  伊犁河边的一座军垦新城,在拔节的森林中向我招手。
  悠扬的琴声回荡着,姑娘,小伙,邮递员……所有的憧憬,都已走过历史的旅途,
  以一种新的姿态轮回在我们的祝福里。
其他文献
乡村的河塘里,密密麻麻地长着很多植物,生活着很多动物,构成了一条条完整的食物链。芦苇、菖蒲、芡实、菱角等等,于春夏之美好的季节里华丽绽放,成为孩童们的最爱,丰盈着每一个平淡且美好的日子,成为记忆中一段醇美芳华。  芦 苇  我家门口就有一条小河,河里长有芦苇,由于不连片,没有形成规模,但是它是一种美丽的存在,岁岁年年,挺立在那里,与小河和河边的一切装饰了童年时代暖暖的轻梦。  小时候,家里住的是草
期刊
冬至过后,难得一见的雪花好似看穿了我的心思,纷纷扬扬如期而至,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深情演绎。我倚窗而立,静听雪落,透过窗外,在昏黄的路灯下,看雪花飘舞在凛冽的寒风中,如白色蝴蝶群在空中翩翩起舞,顷刻间,飘袅着的白色精灵,将我心中的迷雾驱散。  我喜欢雪,更喜欢下雪。喜欢她的洁白,喜欢在洁白的世界里嬉戏,喜欢在嬉戏的氛围中找寻久违的童趣,喜欢在这样快乐的世界里恭迎春天。  深夜了,眼皮总在打架,像在提
期刊
它比我更能接受陌生与离别  以看客的身份  再去审视那些雪花  在十里河滩时  你說:有了它,就可以一起白头  1月的某天后,面对单调的黔灵湖畔  湖光敲打弘福寺的禅房  于是,我落难了  落难在苍茫中  拖着身体,描白挽联
期刊
编者按:继四川省散文诗学会第一次同题诗会后,学会又在3期会员里开展了4次同题诗会和同图诗会,我们遴选这4次诗会的第一名作品与读者们分享,欢迎点评。  朱利安·德多克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印象派画家,常常被称为“德克萨斯州的绘画之父。”1882年7月30日出生于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是著名的蓝色风景画家。他在世时经济状况一直不好,是在饑寒交迫中于1922年10月27日病逝,享年40岁。  ——题记  在城
期刊
对散文诗的思考由来已久,在众说纷纭中,我以为,散文诗既不是靠近散文,也不是靠近诗,更不是散文和诗之间一种模棱两可的过渡文体。而百度中的“散文诗”所谓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则完全不能自圆其说。因为表现性和描写性根本就不是诗和散文最显著和独立的特征。散文诗和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一样,是一种独立的文本样式,具有其独立的美学原则。一种文本之所以能够独立,是因为它的表现形式和美学形态具有排他性。
期刊
我思,故你在  先是高一点的灌木,野草和荆棘。  除去这些,才能看见低矮的石碑和土堆。再是四下乱窜的蚂蚁和昆虫。  现在,这些小小的生命比我更亲近地下的亲人。  它们的惊慌,把四月的悲伤反衬得平静从容。  然后是鳥雀  ——寂静的山坡上音浪的制造者和守护者。我总叫不出她们的名字。  或许以前还认识她们中的一些,现在只能统称鸟雀。  像离开的亲人,时间久了就会忘记他们的名字。  剩下爷爷、奶奶、祖父
期刊
风衣和烟草  那个晚上,他们溜出去看了一场电影,然后围着校园走了好几圈。那么不安,以至于忘记片名。音乐退散成衣襟上好闻的香烟味,隔着呼吸的距离。没有提前预约,而是一时说起,怕对方反悔。他诉说着哀痛的往事,乘一列火车。童年披着风衣,提小皮箱而来,遗落来时的票。于是,被青春一把捉住。那时,他有三五个兄弟,诗和酒,想要捉住骑单车的百合花。他们跑啊跑,跑到城的边缘,变得像地平线一样模糊。八年过去,有人下海
期刊
1  魂没丢,只是动手晚了,想抢秋,船没造成呀。  我变成这个冬季的月亮树,孤立于柴河之岸,也好,大雪正好证明一下我的船。  七九河开,我的船开始像雁一样叫。八九雁来,我的船目睹柴河暗叫、撕裂、撞击、抱團终至狂奔的全程。我被惊吓了,一时不敢下水。倒是我的船,筋动、骨响、塞我一鼻孔的清冽,拨亮我眼里的月亮,照亮前方有限的雾。  划吧,万一呢,找到对岸,找到她。  2  我要准备的不多,必带一字顶万字
期刊
陈平军先生的散文诗创作,一直在我的视界之内,看着他从《边走边唱》《好好爱我》写到《心语风影》,直到最近寄来的书稿《紫阳书》,前后垂三十年。“三十而立”,是一位作家由摸索逐渐走向自树的阶段,从人格精神到艺术技巧日臻完善的阶段。  一  《紫阳书》确实使我看到,在他过往散文诗作中没有呈现过的东西,或者是作为潜质、隐性存在,并未显露出来而为读者感知的因素。这种新变使人欣喜。  诚如本书“内容简介”中所言
期刊
取 暖  先说话的是两个并不起眼的石头,中间还隔着空旷的距离,但它们的心却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两相辉映。  它们是何时来到这块空旷的戈壁滩,怎么来的,谁也不知道,但长相相同,心灵相近,时间长了,就成了亲人。  在空旷的戈壁滩,它们说的是另一种秘密的语言。只有能看懂星星闪烁,言说天上事的人能够听懂;只有听风声雨声能听懂人间事的人能够听懂;只有在灞桥、鹊桥能够听懂泪眼相语的人能够听懂。但石头并不介意知音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