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具有提高教学吸引力、降低训练难度、放松学生身心等作用,教师应当抓住教学要点,运用体育游戏开展热身活动,强化技能训练,放松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运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的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1)体育游戏能够降低学生的训练难度。初中体育教学中,许多有一定难度或讲究技巧的动作需要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如篮球的运球动作、投篮动作、排球的正面垫球动作等。这样训练时间长了会消耗学生体力,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进行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身心疲劳方面转移到兴趣投入上,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投入程度,不知不觉地训练巩固技巧动作。
(2)体育游戏能够增强教学吸引力。游戏对学生而言具有比训练活动更大的吸引力,不仅小学生如此,初中生也同样。在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中增加游戏环节,能够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一扫对体育学习枯燥乏味的消极情感,更积极地投入体育训练活动中,这样的效果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3)体育游戏能够实现放松身心的目标。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还是活动之后的放松运动,对学生的身心保护都具有积极意义。以轻松的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跑步、体操动作,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柔的游戏动作中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将对下一节课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优化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对策
(一)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与选择
在游戏化教学中,同样的一个游戏由于男、女生的身心特点的差异性导致收到不同效果。因此,游戏化教学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加以选择。我们知道初中段的学生多在13~15岁,这个阶段正是性别差异的发育期,相互间的关注比较多,这其中就涉及一个异性效应问题。心理学中把男女交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协调力、增力、开心、保健等心理现象,称为异性效应。笔者曾利用此效应在耐久跑游戏化教学中进行了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例如,耐久跑练习中异性追逐跑游戏。具体如下:游戏方法:在练习开始前,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把男、女生分成2人一组,进行搭配练习。游戏形式:可以采用男生追女生和女生追男生两种。游戏建议:无论是直道还是弯道上追逐,都要考虑前后的距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女追男时(1米为宜)距离要短些,反之男追女(10~15米为宜)可长些。
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生理上的差异性进行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例如,根据女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一些具有反应性、灵敏性、速度性、趣味性、娱乐性的游戏,如贴年糕游戏、捕鱼游戏等;而在男同学方面则可以选择那些力量性、耐力性、竞争性的游戏,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可以选择“运球比快”“连续打篮板比多”等游戏。
(二)在准备活动中恰当的应用体育游戏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让运动员的身体得到适当的活动,使得身体可以尽快地从较为安静的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操、慢跑这类活动量较小的活动方式经常出现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因为每次体育课之前都是反复使用这些老套的准备活动方式,学生会觉得缺乏新鲜感和刺激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鉴于此种现象,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来代替机械的慢跑与体操等形式,比如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活动全身肌肉关节、韧带的徒手操。除了增加动作的趣味性以外,也可以创新游戏的组织形式,如玩抛球,给每个学生编号,抛球的同时喊号数,被喊到的同学就要去接球。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轻松愉快地活动全身部位,做好准备活动,以便能更好的学习体育技能。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课堂需要,有选择性地挑选一些常见的体育游戏来替代单一的慢跑这样的准备活动,比如创新后的“老鹰捉小鸡”、或者是蛇行跑、“冻人”、听号抱团等奔跑类的游戏项目。这些活动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依据游戏不同的原则性,进行游戏的设计与选择
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在游戏选择上是有不同的选择原则的。其原则有服务性、全局性和实效性3个原则。首先,坚持服务性原则。游戏法中所选择的游戏必须坚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这一点是应用游戏法的前提。有些教师为了获取学生的兴趣,随意性地在教学设计中放个游戏,其不知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长远看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篮球投篮练习中放一个迎面接力游戏就显然不恰当。其次,坚持全局性原则。游戏法运用中游戏的设置要考虑到教学的全局,尤其是在时间先后的编排上更是要注意。例如,不能把集中注意力游戏放到分组练习中去一样,我们的游戏前后安排要讲究一点的全局性。最后,坚持实效性原则。哪一种教学法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游戏教学法也是一样。那么,在选择游戏时就要考虑游戏的实效性,这样才能保证教法的有效性、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游戏是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体育游戏一方面带有体育运动性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同时它又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运动,所以它具有游戏所拥有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可以为教学活动增添活力。教师可以根据当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并且遵循体育游戏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的生理机能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体育游戏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的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1)体育游戏能够降低学生的训练难度。初中体育教学中,许多有一定难度或讲究技巧的动作需要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如篮球的运球动作、投篮动作、排球的正面垫球动作等。这样训练时间长了会消耗学生体力,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进行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身心疲劳方面转移到兴趣投入上,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投入程度,不知不觉地训练巩固技巧动作。
(2)体育游戏能够增强教学吸引力。游戏对学生而言具有比训练活动更大的吸引力,不仅小学生如此,初中生也同样。在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中增加游戏环节,能够让学生精神为之一振,一扫对体育学习枯燥乏味的消极情感,更积极地投入体育训练活动中,这样的效果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3)体育游戏能够实现放松身心的目标。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还是活动之后的放松运动,对学生的身心保护都具有积极意义。以轻松的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跑步、体操动作,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柔的游戏动作中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将对下一节课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优化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对策
(一)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体育游戏的设计与选择
在游戏化教学中,同样的一个游戏由于男、女生的身心特点的差异性导致收到不同效果。因此,游戏化教学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加以选择。我们知道初中段的学生多在13~15岁,这个阶段正是性别差异的发育期,相互间的关注比较多,这其中就涉及一个异性效应问题。心理学中把男女交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协调力、增力、开心、保健等心理现象,称为异性效应。笔者曾利用此效应在耐久跑游戏化教学中进行了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例如,耐久跑练习中异性追逐跑游戏。具体如下:游戏方法:在练习开始前,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把男、女生分成2人一组,进行搭配练习。游戏形式:可以采用男生追女生和女生追男生两种。游戏建议:无论是直道还是弯道上追逐,都要考虑前后的距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别是女追男时(1米为宜)距离要短些,反之男追女(10~15米为宜)可长些。
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生理上的差异性进行游戏的设计与选择。例如,根据女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一些具有反应性、灵敏性、速度性、趣味性、娱乐性的游戏,如贴年糕游戏、捕鱼游戏等;而在男同学方面则可以选择那些力量性、耐力性、竞争性的游戏,如在篮球运球练习中可以选择“运球比快”“连续打篮板比多”等游戏。
(二)在准备活动中恰当的应用体育游戏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让运动员的身体得到适当的活动,使得身体可以尽快地从较为安静的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操、慢跑这类活动量较小的活动方式经常出现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因为每次体育课之前都是反复使用这些老套的准备活动方式,学生会觉得缺乏新鲜感和刺激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鉴于此种现象,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来代替机械的慢跑与体操等形式,比如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活动全身肌肉关节、韧带的徒手操。除了增加动作的趣味性以外,也可以创新游戏的组织形式,如玩抛球,给每个学生编号,抛球的同时喊号数,被喊到的同学就要去接球。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轻松愉快地活动全身部位,做好准备活动,以便能更好的学习体育技能。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课堂需要,有选择性地挑选一些常见的体育游戏来替代单一的慢跑这样的准备活动,比如创新后的“老鹰捉小鸡”、或者是蛇行跑、“冻人”、听号抱团等奔跑类的游戏项目。这些活动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依据游戏不同的原则性,进行游戏的设计与选择
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在游戏选择上是有不同的选择原则的。其原则有服务性、全局性和实效性3个原则。首先,坚持服务性原则。游戏法中所选择的游戏必须坚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这一点是应用游戏法的前提。有些教师为了获取学生的兴趣,随意性地在教学设计中放个游戏,其不知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长远看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篮球投篮练习中放一个迎面接力游戏就显然不恰当。其次,坚持全局性原则。游戏法运用中游戏的设置要考虑到教学的全局,尤其是在时间先后的编排上更是要注意。例如,不能把集中注意力游戏放到分组练习中去一样,我们的游戏前后安排要讲究一点的全局性。最后,坚持实效性原则。哪一种教学法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游戏教学法也是一样。那么,在选择游戏时就要考虑游戏的实效性,这样才能保证教法的有效性、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游戏是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体育游戏一方面带有体育运动性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同时它又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运动,所以它具有游戏所拥有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可以为教学活动增添活力。教师可以根据当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并且遵循体育游戏的教学原则和学生的生理机能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