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远期疗效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胸腰椎单节段爆裂型骨折68例,随访时间5~13年(平均8年).68例均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时拍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其中18例于末次随访时行CT检查.结果(1)术前有不完全性神经损伤者随访时有90.3%(28/31)恢复Frankel分级1级或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者无明显恢复.腰痛按Denis评分,P141例,P2 24例,P3 3例.(2)内固定螺帽、螺钉松动各1例,螺钉折弯2例,螺钉折断7例,8例未及时取出内固定者2例出现切口破溃渗液.(3)与术前相比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30.5%,Cobb角平均矫正5.8°.矫正度丢失以伤椎上方椎间隙为主,其次是下方椎间隙;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丢失1.9%,中部6.0%.(4)伤椎高度丢失和塌陷以椎体中部最重,CT显示88.9%(16/18)的患者伤椎椎体内存在空隙,且与上方椎间隙延续;伤椎复位后可呈"杯状"畸形.(5)伤椎上下方椎间隙较术前退变狭窄,甚至消失;5例Cobb角大于20°者3例有腰痛,其中1例还有轻度神经受压表现;椎间隙退变狭窄与腰痛无相关性.结论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但存在术后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的问题,矫正度丢失以伤椎上下方椎间隙为主.未充分植骨融合、内固定未及时取出是其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6.4岁.结核病损位于下胸椎,累及两或三个椎体.后凸成角15°~34°,平均25°.5例患者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为C级2例、D级3例.手术方法为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术后随访2~4年,切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