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语音学是从生理、声学和感知的角度研究英语语音的科学。而诗歌是最注重语音和语义选择的文学,往往短短的篇幅隐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本文以卡尔·桑德堡的诗歌《港口》为例,应用英语语音学的方法进行诗歌解读。
【关键词】英语语音学;解读诗歌
英语语音学是研究英语语音的科学,它主要从生理、声学和感知等角度对英语语音进行研究:从生理角度研究英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包括这些音在发音时喉咙和口腔的变化情况;从声学角度研究这些语音是如何通过说话者传播到听者的;从感知的角度研究听者是如何在大脑中解码将他所听到的声音还原为元音和辅音,感知的角度偏向心理学,它注重语音在听者身上产生的影响。正是英语语音学的研究才能使我们明白语言的奥妙,尤其是与语音紧密相关的诗歌。因为诗歌通常篇幅较短,在有限的篇幅内,选词和读音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英语的诗歌比较强调韵律和意象,而这些和语音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不同的语音选择会产生不同的语音效果和不同的语音联想,这对诗歌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赏析英语诗歌的时候,借助英语语音学的一些发现,能帮助读者更好的来解读诗歌,理解作者的意图。
《港口》是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发表于1912年的一首自由诗。在诗中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条河流,弯弯曲曲地流经城市最终流入了大海,该诗展现了作者对城市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一首优秀的英语诗歌,除了词汇要表达诗歌的思想外,它的语音也是体现它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自由诗,虽然该诗没有规律的韵脚,但是桑德堡通过诗歌语音的选择取得不错的效果。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这首诗分为三小节;从英语语音学的角度,通过语音选择的变化,揭示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情绪的变化。
在第一小节中,诗歌描述了河流经过的肮脏丑陋的城市,看到了深度饥饿的女人,以及倒映在女人眼中那些同样饥饿的人们,这是一个令人不喜欢的城市。本小节中,一个最突出的语音特点就是英语的爆破音;比如说passing和deep 这两个单词中的/p/;huddled、doorways、looked、deep、haunted, 、shadows、hands中的/d/; ugly, hunger中的/g/;looked中的/k/. 根据英语语音学,爆破音指发音器官在口腔中形成阻碍, 然后气流冲破阻碍而发出的音。读者在读这一小节四行诗时,碰到这么多的爆破音,发音上就一直不流畅存在障碍;爆破音结合单词的语义和诗歌情境,读者通过读诗,就能感受到这条河流经城市时城市的拥挤不堪和河道的狭窄,正是因为如此,河流才无法通常的流向大海,一路的障碍。通过众多爆破音的选择可以推断出作者对城市的厌恶。本小节的第二个语音特点是喉音/h/的重复,比如说huddled、hunger、haunted这几个单词。英语喉音是喉部过于紧张发出的声音。它使语言带有令人不舒服的沉闷挤压色彩。发喉音时声带收缩,两侧声带紧密闭拢,整个喉部都处于紧张之中,破坏了正常发音的自如状态。通过喉音/h/的选择,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城市生活的沉闷压抑。通过选择众多爆破音和喉音,作者用英语的语音,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城市生活的厌恶。
在第二小节中,作者描述了河流终于摆脱压抑沉闷的城市来到了边缘,看到了阳光下的海岸和蔚蓝的大海,看到了希望。首先,在这小节五行诗中,我们发现爆破音变少了。在该诗的第七和八行中出现/t/ /k/ /d/这几个爆破音,此时爆破音不同于第一节,它们的选择与这两行的描述是相映衬的,因为这时浪花被拍碎在海岸上;此时的爆破音好比浪花拍打岸边发出的巨大响声。其次,本小节使用了多次的英语舌侧音/l/, 相比爆破音,舌侧音发音时虽然有摩擦但更为流畅,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河流越来越接近入海口,河道也宽敞起来;最后,比起第一小节,第二节开始押韵了,押了类韵和头韵,huddled和ugly,came和edge,lake和breaking, blue和burst,long和lake, 这些韵律的选择让这一小节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欢快。.
在最后一小节中,作者描述了河流终于汇入大海,变成大海的一部分,天上海鸥自由自在地飞行。首先,整首诗中,这一节的爆破音最少,只有七个,最少的爆破音就说明发音障碍最少,读起来更流畅,和该小节的情境相符。其次,本小節元音和双元音增多;根据英语的发音规则,在发音时,元音和双元音发音较长,读起来更柔缓。最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小节中,作者选择了柔缓的辅音。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根据辅音发音的难度分为四个级别:“流音和鼻音、摩擦音和送气音、塞擦音和爆破音”,并且指出“越往后辅音发音难度越大”。通过柔缓的元音和发音难度较小的辅音的选择,让读者在读这一小节时,能感受到大海的广阔和天高任鸟飞的开阔意境。
除此之外,该诗三小节不同的元音选择也可以从侧面暗示作者的意图。在第一小节中,/a:/ /?/ /?:/ / ? /这样的元音居多,这些元音发音时,舌头在口腔的下部,与城市沉闷无生气的意象相互映衬;第二小节中,作者选择了/u: / / ?: / /ei/这样发音位置属于中间的元音,没有那么沉,暗示了即将从城市来到大海;最后一小节,作者选择的大部分元音舌头的发音位置都在口腔中高位和舌前端位置,让人读诗时,能体会到河流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的快乐。
在《港口》这首诗中,作者在不同的章节选择使用不同的语音,这些语音加深了读者对诗歌的理解,比如第一小节的悲观压抑,第二小节的希望和第三小节的自由平静快乐,层层变化。从英语语音学的角度来解读诗歌,我们不难发现,语音选择对诗歌表达的重要性;精心的语音选择会强化诗歌的意境,让读者明白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Leech,Geoffrey.N,1969: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 Longman.
【关键词】英语语音学;解读诗歌
英语语音学是研究英语语音的科学,它主要从生理、声学和感知等角度对英语语音进行研究:从生理角度研究英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包括这些音在发音时喉咙和口腔的变化情况;从声学角度研究这些语音是如何通过说话者传播到听者的;从感知的角度研究听者是如何在大脑中解码将他所听到的声音还原为元音和辅音,感知的角度偏向心理学,它注重语音在听者身上产生的影响。正是英语语音学的研究才能使我们明白语言的奥妙,尤其是与语音紧密相关的诗歌。因为诗歌通常篇幅较短,在有限的篇幅内,选词和读音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英语的诗歌比较强调韵律和意象,而这些和语音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不同的语音选择会产生不同的语音效果和不同的语音联想,这对诗歌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赏析英语诗歌的时候,借助英语语音学的一些发现,能帮助读者更好的来解读诗歌,理解作者的意图。
《港口》是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发表于1912年的一首自由诗。在诗中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条河流,弯弯曲曲地流经城市最终流入了大海,该诗展现了作者对城市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一首优秀的英语诗歌,除了词汇要表达诗歌的思想外,它的语音也是体现它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自由诗,虽然该诗没有规律的韵脚,但是桑德堡通过诗歌语音的选择取得不错的效果。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这首诗分为三小节;从英语语音学的角度,通过语音选择的变化,揭示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情绪的变化。
在第一小节中,诗歌描述了河流经过的肮脏丑陋的城市,看到了深度饥饿的女人,以及倒映在女人眼中那些同样饥饿的人们,这是一个令人不喜欢的城市。本小节中,一个最突出的语音特点就是英语的爆破音;比如说passing和deep 这两个单词中的/p/;huddled、doorways、looked、deep、haunted, 、shadows、hands中的/d/; ugly, hunger中的/g/;looked中的/k/. 根据英语语音学,爆破音指发音器官在口腔中形成阻碍, 然后气流冲破阻碍而发出的音。读者在读这一小节四行诗时,碰到这么多的爆破音,发音上就一直不流畅存在障碍;爆破音结合单词的语义和诗歌情境,读者通过读诗,就能感受到这条河流经城市时城市的拥挤不堪和河道的狭窄,正是因为如此,河流才无法通常的流向大海,一路的障碍。通过众多爆破音的选择可以推断出作者对城市的厌恶。本小节的第二个语音特点是喉音/h/的重复,比如说huddled、hunger、haunted这几个单词。英语喉音是喉部过于紧张发出的声音。它使语言带有令人不舒服的沉闷挤压色彩。发喉音时声带收缩,两侧声带紧密闭拢,整个喉部都处于紧张之中,破坏了正常发音的自如状态。通过喉音/h/的选择,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城市生活的沉闷压抑。通过选择众多爆破音和喉音,作者用英语的语音,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城市生活的厌恶。
在第二小节中,作者描述了河流终于摆脱压抑沉闷的城市来到了边缘,看到了阳光下的海岸和蔚蓝的大海,看到了希望。首先,在这小节五行诗中,我们发现爆破音变少了。在该诗的第七和八行中出现/t/ /k/ /d/这几个爆破音,此时爆破音不同于第一节,它们的选择与这两行的描述是相映衬的,因为这时浪花被拍碎在海岸上;此时的爆破音好比浪花拍打岸边发出的巨大响声。其次,本小节使用了多次的英语舌侧音/l/, 相比爆破音,舌侧音发音时虽然有摩擦但更为流畅,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河流越来越接近入海口,河道也宽敞起来;最后,比起第一小节,第二节开始押韵了,押了类韵和头韵,huddled和ugly,came和edge,lake和breaking, blue和burst,long和lake, 这些韵律的选择让这一小节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欢快。.
在最后一小节中,作者描述了河流终于汇入大海,变成大海的一部分,天上海鸥自由自在地飞行。首先,整首诗中,这一节的爆破音最少,只有七个,最少的爆破音就说明发音障碍最少,读起来更流畅,和该小节的情境相符。其次,本小節元音和双元音增多;根据英语的发音规则,在发音时,元音和双元音发音较长,读起来更柔缓。最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小节中,作者选择了柔缓的辅音。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根据辅音发音的难度分为四个级别:“流音和鼻音、摩擦音和送气音、塞擦音和爆破音”,并且指出“越往后辅音发音难度越大”。通过柔缓的元音和发音难度较小的辅音的选择,让读者在读这一小节时,能感受到大海的广阔和天高任鸟飞的开阔意境。
除此之外,该诗三小节不同的元音选择也可以从侧面暗示作者的意图。在第一小节中,/a:/ /?/ /?:/ / ? /这样的元音居多,这些元音发音时,舌头在口腔的下部,与城市沉闷无生气的意象相互映衬;第二小节中,作者选择了/u: / / ?: / /ei/这样发音位置属于中间的元音,没有那么沉,暗示了即将从城市来到大海;最后一小节,作者选择的大部分元音舌头的发音位置都在口腔中高位和舌前端位置,让人读诗时,能体会到河流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的快乐。
在《港口》这首诗中,作者在不同的章节选择使用不同的语音,这些语音加深了读者对诗歌的理解,比如第一小节的悲观压抑,第二小节的希望和第三小节的自由平静快乐,层层变化。从英语语音学的角度来解读诗歌,我们不难发现,语音选择对诗歌表达的重要性;精心的语音选择会强化诗歌的意境,让读者明白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Leech,Geoffrey.N,1969: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