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cuo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琼州大学 图书馆,海南 三亚 572022)
  摘 要: 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到来,凸显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管理创新,从体制、观念文化和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着手,才能走出传统模式,实现新的发展和飞跃。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管理体制 现代管理理念 管理方式方法
  图书馆、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三个重要的条件,图书馆是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和支撑。21世纪,新的发展和变化,使得以传统方式管理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呈现出不协调的现象和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职能,使得创新管理的需求越发明显。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1.陈旧和僵化的管理体制。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实行高校院系调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政府主导的高校管理体制,从人财物到课堂教学都实行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在这种体制下,图书馆管理制度呈现出同样的特点,并产生一些问题:
  首先是图书馆人事任命制度。大部分高校采取了层层任命的干部人事制度,即政府任命校长,校长任命图书馆馆长,馆长任命馆内部门负责人,各个部门负责人分工管理各自的图书馆业务,集中向馆长负责。这种人事任命和管理制度缺乏严格科学的考核,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岗位与才能不匹配,也就是难以根据岗位的要求配备人才。多数情况下,领导对部门负责人的任命,是根据多种因素考虑的,才能仅仅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
  其次,等级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实行干部等级制度,影响了图书馆业务的进一步提升。现行的体制,由于等级森严,强调了管理和被管理人的行政管理關系,弱化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业务指导关系,导致图书馆业务管理活动常年一贯地按行政等级进行业务管理,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的随意性和短期性。
  再次,由于行政化的人事任命制度,导致图书管理过程中的审批、决策、监督等过程都具有比较大的主观臆断性质,简单、粗糙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何构建一个与时俱进的图书馆,满足现代高校读者的需要,是图书馆面临的最大难题。
  2.缺乏管理的理念和文化。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文化,图书管理也不例外。从总体上看,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所有图书馆秉承的基本理念,而围绕这一基础理念,把图书馆管理发展成为由一系列相关理念组成的图书馆的文化,是这个时代的需求。图书馆文化包括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理念、人事管理的理念、硬件建设的理念、发展扩大的理念等。从馆藏资源上看,必须跟随新学科的增设,快速更新图书信息,才能跟上读者的需求;从人事管理的角度上看,要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变为每一个人都积极参加到管理活动中,充分调动每一个馆员的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理念;从硬件建设来看,要促使各项硬件建设具有现代元素和气息,并根据读者的阅读规律不断调整变化理念;从发展的角度上看,必须确立长远、全局、系统化发展的理念。
  图书馆的理念和文化建设是图书馆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纵观世界著名的图书馆,其成功的秘诀不在于外部建设的富丽堂皇,而在于其内在的文化和理念。从理念和文化建设的要求来看,当前高校图书馆基本上还处于理念单一、文化缺乏、发展粗放的阶段。
  3.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
  一是硬件和软件设施落后。除了比较陈旧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在图书管理和图书借阅服务过程中的各项设施配备很难跟上时代的要求。比如,随着市场价格的飙升,馆藏图书数量相应减少,过期的刊物增加,更新的速度放慢,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适应时代发展的特征,增加现代化的电子管理设备,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实现准确、快速和大容量的信息编辑、录入、筛选和检索的管理过程,成为图书馆设施建设中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硬件设施建设的落后,从短期看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从长期来看,是影响整个图书馆长远发展的根本。
  二是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比较落后。就人员管理方面来说,非但图书馆的主要负责人是由主要领导指定任命的,对于普通图书管理员的认识和聘用也是非常随意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岗位多数是用来安排领导和教职员工家属的就业问题,对其个人能力的要求很低。一些馆员缺乏服务意识,缺乏“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态度消极,逃避敷衍。深入分析这些现象,根本问题就在于这种过于简单、粗放的人员管理观念和标准没有得到抑制。当这种管理成为一种惯性之后,人们就很难接受新思想、新理念,采用新方式。
  三是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法方面显得很落后。由于从领导到馆员都没有设置对专业的要求,因此,专业化的图书管理人才在图书馆管理中就显得弥足珍贵。非专业人员只能提供传统的人工借阅或者简单的电子借阅服务,而对于现代自动化、系统化的图书借阅系统是难以理解和应用的,这必然导致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例如,对于查询系统的链接服务,一些馆员难以完整地使用整个系统。当自身都难以弄明白时,自然就无法回答和为读者提供服务。这个问题,在众多的图书馆中,也具有普遍性。
  在落后的管理中,有一个因素十分重要,即图书馆的福利和待遇。在高校中,图书馆是纯粹的教辅部门,没有创收途径,因此,在高校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系统中,没有创收就难以得到相应的绩效奖励。馆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与其他系统的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比较大的层次差别。即便是在职称评审中,也缺乏顺畅的渠道。凡此种种,皆反映出高校图书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高校图书馆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从原因上看,管理落后的原因在于时代的进步,正是因为时代的进步,才凸显原有体制的不适应性。因此,未来高校图书馆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在于创新,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体制、观念、文化、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
  1.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人事聘用制度。   实行人事聘用制度,其与任命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引用了竞争机制。人事聘用的人才来源可以来自高校内部的教职员工,也可以来自人才市场的专业人才。通过预定的竞岗程序,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通过考核而筛选出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知识的人才,通过这一途径,杜绝在任命制度之下人事管理的随意性和粗放性,也通过这种制度,把高校图书管理活动纳入到整个图书管理的行业竞争的体系当中。
  实行馆员准入制度。现代学科体系划分更加细致,图书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大学本科的一门特设专业。尽管该专业建设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目前已经在国内培养了为数不少的人才,这部分人才具有更加现代的理念和系统的学科的知识,同时也具有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因此,对高校建立现代化管理的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行馆员准入制度,一方面要求新入馆员尽量通过人才招聘的途径实现馆员专业化,另一方面,通过对现有馆员的现代化培训改变他们的理念,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素质,通过职称评定制度,促进现有馆员完成升级和更新。
  2.创新图书馆管理观念和文化。
  从现代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基本特点出发,现代图书管理不仅要摒弃过去那种行政管理的理念、思維、方式和手段,更要重新培养和树立立新的理念和文化。
  一是要在总体精神上培养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文化。任何管理活动都要通过人进行,其最终服务的对象和结果都回归到人,因此,“以人为本”是所有管理文化的核心和实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既包含了作为管理者自身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又包含了对读者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从管理者自身来说,以“人为本”要求图书馆馆长充分考虑和调动每一个馆员的积极性,了解他们个人的专长,提供个人工作的良好环境,关注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都能够充分发挥才能。从被管理者的角度说,“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理念,而且要把这种理念和时代发展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被动适应读者要求,到主动为读者提供时代前沿的知识、信息和材料,培养读者的现代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加合格的劳动者和创造者。
  二是要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给读者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工作。例如,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当他们初入高校图书馆,应该给他们主动提供图书馆导读的服务,帮助他们认识和使用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应提高他们使用高校图书馆的能力和效率,培训他们通过文献情报检索促进学业进步;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则应该给他们提供最新的学术前沿动态和就业指导信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也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
  要多层次多方位地提供服务,馆员就必须熟悉图书管理和操作系统,具备相应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
  3.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和操作制度。
  高校图书馆是整个高校教学系统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部门和环节,而图书馆内部是一个自我运行的系统,整个系统的运行,要依靠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运行,包括人力资源的岗位安排、流动和监督管理制度;图书馆硬件和软件建设管理制度;读者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等,并且在具体环节中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要求,通过制度管理人、财、物,促进图书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实行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解决现有问题、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重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才能保证图书馆持续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安斌,韩爱萍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现代情报,2010(1).
  [2]叶艳鸣,李勇等.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实践.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3).
  [3]张永军.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情报科学,2008(1).
  [4]马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晋图学刊,2011(1).
  [5]付波华.高校图书馆员与学科教师联手.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对学校原有的教学内容、育人方式提出了挑战。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作为具体的实施者教师应积极投身其中,在学习、反思、调整中走进高中英语新课程。  关键词: 新课程性质 反思性型教学 创新理念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应该在“有利”、“有节”的情况下,把握整个课程,使学生真正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真正有所收获。  一、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
期刊
摘 要: 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尤其有更广泛的影响。本文探讨导致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和主要表现,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缓解乃至消除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 消除策略  “职业倦怠(professional burnout)”一词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
期刊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邳州 221300)  摘 要: 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在文本阐释中的地位:译者同时也是原文的读者,作为接受主体,他总是随己之意认知和体味文本客体,从中获得不同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将文本中的含蓄部分明确化,未定部分具体化。同时又探讨了译者主体性的限度,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学翻译的忠实。  关键词: 接受理论 文学翻译 译者主体地位
期刊
摘 要: 语言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从多方面探讨其演化过程,近百年来汉语词汇中引入了大量外来构式,本研究以构式语法为理论视角,以人类的认知机制和语言接触为理论框架,以“X控”、“X门”和“晒X”等构式为个案,探讨汉语中外来新构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  关键词: 构式 实体构式 框架构式  1.引言  学者们对于构式的定义各不相同。Fillmore(1988:36),Langaeker(1991:
期刊
高校图书馆读者偷窃、损坏图书现象由来已久,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不仅对图书馆的藏书构成了实在的威胁,而且助长了某些大学生贪图阅读方便,损人利己的不良行为的滋生及发展,
期刊
(洪泽县实验中学,江苏 洪泽 223100)  摘 要: 英汉互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英汉互译的目的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文章著重从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使命。  关键词: 英汉互译 中西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