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物流是一个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物流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组织从微观到宏观的组织化程度,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调查显示我国库存商品在库时间长、周转慢,延长了物流时间。我国许多企业在商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不到10%,物流的活动占据整个生产过程的90%,其中运输时间又比较长。同时,物流费用在帐面反映已经超过商品总成本的40%。据世界银行推测,我国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6?郾7%,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已势在必行。
现代物流业的内涵
如果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加以区分,其不同点主要在于:①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物资运输。②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物资仓储。③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物资流通环节。④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内部物流过程。⑤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商品批发。⑥现代物流是一种新兴的产业。⑦现代物流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种新模式。
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来自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的转型;第二种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第三种是物资物流企业;第四种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涌现出一批具有实力和知名度的本土物流企业,但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相比较,专业化、高水平的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多。②已经开始运用信息技术,但多数企业的物流设施和装备水平偏低。③政府重视发展现代物流,积极规划建设物流设施,但多数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单一、规模小、管理水平和质量较低。④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加盟,中外携手发展物流业。
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根本目的是为制造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从而使制造业更加规模化和专业化。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达到较高的水平则需要现代物流业提供支持。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需要制造业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关系不协调。主要表现在:①基础设施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备落后,大量的仓库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建筑。另外,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②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加上市场发育滞后,我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少、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③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信息工作滞后。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而目前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且层次较低。
2、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滞后。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商品放开后市场流通秩序比较乱,国有物流企业从运行机制、组织程序、经营方式等方面都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骨干或主渠道地位发生动摇。
3、物流外包积极性不高。如果需求方没有认识到改进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或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的话,就必然造成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供应商失去市场存在的依据和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一方面,中国物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19000亿元,国内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元,并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8%);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还是有限的,大约400亿元。由于地区和部门的分割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各自为营,搞“小而全”,市场被极度分散,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物流大市场,也难以产生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规模化经营的物流大集团。
4、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对物流概念模糊,缺乏足够的认识,普遍认为物流与运输和仓储企业关系较大,而与本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在物流经营方式的选择上趋向于建立本部门、本企业的自营物流方式,而不大愿意寻求社会化的物流服务。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深,思想观念仍旧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
我国的物流市场已经启动,但是还没有被激活。我国年物流费用支出约为当年名义GDP的20%,即约2000多亿美元。如果通过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把物流费用降低到世界平均约12%的水平,则可以增加约8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国内物流业不到位,根本原因在于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这三驾马车尚未配套。
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1、明确我国统一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过去,我国的物流行业一直由多个交通部门与多个流通主管部门分别管理,许多政策缺乏统一与衔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及政府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任务的完成,为政府部门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了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物流行业的管理权也应该是统一的。
2、制定全国统一的仓储法规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运输法规。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仓库法。过去,我国各个流通主管部门都制定过仓储方面的管理规定,但只适应于本系统,而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没有章法可循。运输方面的问题是,现行的有些规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利于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我国过去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汽车运输主要是区域内的短途,近些年汽车在全国范围内长途运输方面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支撑汽车运输发展的关健措施是解决回空货源问题,由于地区利益方面的原因,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麻烦,直接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网络化运输的发展。
3、物流产业的发展要坚持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是专业化、社会化。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从各个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支持民族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在资金方面支持民族物流企业对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配送网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纳税;三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为众多生产与零售企业实行共同化社会配送。
4、引入竞争,加快传统储运企业的改革、兼并、联合、资产重组等工作。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格局,逐步实现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带动整个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早期的物流代理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局限于单一的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托运代办、通关代理等局部业务。第三方物流的代理则是全部物流活动系统的全程代理。因而第三方物流业能够利用其专业化和高效率帮助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或经营上,节省物流开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就是说物流企业专心于运输和库存,生产企业专心于生产,商业企业专心于销售,他们各自的专业化的高效率带来经济的大发展。
5、加快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就北京市而言,2004年共有法人单位25万家以上,企业法人22万家,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企业2600多家,从事批发和贸易、餐饮业的法人近8万家,物流活动频繁的法人单位占全部法人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物流人才缺乏多达20万人以上。在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当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19%,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不足1%,物流人才匮乏限制了北京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实行物流职业上岗培训制度是解决物流人才紧缺的一个有效办法。可以采取加强学历教育、重视继续教育、实施物流职业教育、普及物流知识等方式培养物流方向的人才。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现代物流业的内涵
如果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加以区分,其不同点主要在于:①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物资运输。②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物资仓储。③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物资流通环节。④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内部物流过程。⑤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的商品批发。⑥现代物流是一种新兴的产业。⑦现代物流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种新模式。
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来自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的转型;第二种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第三种是物资物流企业;第四种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涌现出一批具有实力和知名度的本土物流企业,但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相比较,专业化、高水平的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多。②已经开始运用信息技术,但多数企业的物流设施和装备水平偏低。③政府重视发展现代物流,积极规划建设物流设施,但多数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单一、规模小、管理水平和质量较低。④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加盟,中外携手发展物流业。
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根本目的是为制造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从而使制造业更加规模化和专业化。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达到较高的水平则需要现代物流业提供支持。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需要制造业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关系不协调。主要表现在:①基础设施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备落后,大量的仓库是20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建筑。另外,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②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加上市场发育滞后,我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少、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③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信息工作滞后。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而目前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且层次较低。
2、第三产业领域改革和管理相对滞后。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商品放开后市场流通秩序比较乱,国有物流企业从运行机制、组织程序、经营方式等方面都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占有率明显下降,骨干或主渠道地位发生动摇。
3、物流外包积极性不高。如果需求方没有认识到改进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或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的话,就必然造成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供应商失去市场存在的依据和持续发展的动力。目前,一方面,中国物流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19000亿元,国内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元,并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8%);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还是有限的,大约400亿元。由于地区和部门的分割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各自为营,搞“小而全”,市场被极度分散,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物流大市场,也难以产生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规模化经营的物流大集团。
4、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对物流概念模糊,缺乏足够的认识,普遍认为物流与运输和仓储企业关系较大,而与本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在物流经营方式的选择上趋向于建立本部门、本企业的自营物流方式,而不大愿意寻求社会化的物流服务。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深,思想观念仍旧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
我国的物流市场已经启动,但是还没有被激活。我国年物流费用支出约为当年名义GDP的20%,即约2000多亿美元。如果通过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把物流费用降低到世界平均约12%的水平,则可以增加约8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国内物流业不到位,根本原因在于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和物流人才这三驾马车尚未配套。
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1、明确我国统一管理物流行业的政府部门。过去,我国的物流行业一直由多个交通部门与多个流通主管部门分别管理,许多政策缺乏统一与衔接。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及政府部门与所办企业脱钩任务的完成,为政府部门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了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物流行业的管理权也应该是统一的。
2、制定全国统一的仓储法规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运输法规。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仓库法。过去,我国各个流通主管部门都制定过仓储方面的管理规定,但只适应于本系统,而非流通部门的储运企业与非国有储运企业没有章法可循。运输方面的问题是,现行的有些规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利于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我国过去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汽车运输主要是区域内的短途,近些年汽车在全国范围内长途运输方面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支撑汽车运输发展的关健措施是解决回空货源问题,由于地区利益方面的原因,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麻烦,直接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网络化运输的发展。
3、物流产业的发展要坚持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是专业化、社会化。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从各个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支持民族物流企业的发展。一是在资金方面支持民族物流企业对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配送网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纳税;三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支持专业物流企业为众多生产与零售企业实行共同化社会配送。
4、引入竞争,加快传统储运企业的改革、兼并、联合、资产重组等工作。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格局,逐步实现企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带动整个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早期的物流代理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局限于单一的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托运代办、通关代理等局部业务。第三方物流的代理则是全部物流活动系统的全程代理。因而第三方物流业能够利用其专业化和高效率帮助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或经营上,节省物流开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就是说物流企业专心于运输和库存,生产企业专心于生产,商业企业专心于销售,他们各自的专业化的高效率带来经济的大发展。
5、加快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就北京市而言,2004年共有法人单位25万家以上,企业法人22万家,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企业2600多家,从事批发和贸易、餐饮业的法人近8万家,物流活动频繁的法人单位占全部法人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物流人才缺乏多达20万人以上。在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当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19%,物流专业毕业的人员不足1%,物流人才匮乏限制了北京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实行物流职业上岗培训制度是解决物流人才紧缺的一个有效办法。可以采取加强学历教育、重视继续教育、实施物流职业教育、普及物流知识等方式培养物流方向的人才。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