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骨旁入路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比较3种入路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294例患儿采用不同穿刺入路行微创封堵VSD。经胸骨左缘-右心室入路(A组)209例,于胸骨左缘第3或第4肋间,1.0~2.0 cm切口入胸,右心室表面荷包中心穿刺,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直接将输送管和封堵器一起送入VSD完成封堵,也可用尖端折弯成"L"型输送系统进入VSD后,再推入封堵器完成封堵。经胸骨右缘-右心房入路(B组)36例,于胸骨右缘第4或第3肋间,1.0~2.0 cm切口入胸,右心房表面荷包中心穿刺,在食管超声引导下,插入"S"型中空探条,经三尖瓣后先将探条尖端送入VSD口,再经中空探条置入导丝,建立轨道后完成封堵。经胸骨下段正中-右心室穿刺入路(C组)49例,于胸骨下段正中1.5~3.0 cm切口,锯开胸骨下段入胸,后续方法与A组相同。3组间年龄、体质量、VSD直径和封堵器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SD部位不同。
结果A组封堵成功205例(98.1%,205/209),B组35例(97.2%,35/36),C组48例(97.9%,48/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内操作时间A组(10 ±6)min、C组(7±5) min,均少于B组(19 ±11)min;切-缝皮时间A组(40 ±15)min、B组(43 ± 17)min,均少于C组(55 ±21)min。住院时间A组(5.9 ± 2.2)天、B组(5.5 ± 2.7)天,均少于C组(8.3 ± 3.6)天。随访1~43个月,3组患儿均无明显残余漏、瓣膜关闭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和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
结论经胸骨旁微创封堵VSD安全、有效,较胸骨正中入路创伤小,患儿恢复更快。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VSD的判断非常重要,应根据VSD的大小、部位、走行路径、左向右分流方向等因素,个体化的选择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