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情唐布拉

来源 :世界博览·中国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说,近处没有风景,我却是个例外。也不是我拥有孩童或天才一般惊奇的天性,而是因为我不认路。只要离家二三里,从某个目标坚定的大巴或中巴车上走下来,我就不知道何处是它乡了。开始还惊惶,像刚刚进了城的农民陈奂生。后来知道了打的,惊惶也就变成了惊艳。想想,才花了一、两元钱,推门下车就置身于和你完全无关的地方。道路延伸着陌生,那些高高挂着的招牌、那些来了又去的人流,那些临街开着的店铺哗地把门打开或哗地关上。这兀自的热闹和清冷对你都显得无关紧要,无关紧要的东西敞开去看就变成了风景,而关了自身痛痒就不见风景只是风物或人事了。于是在迷路的当儿产生出一种局外人旅游般的快意。这个时候想想那些计划周密,目标明确的旅游者千里万里火车轮船飞机的奔波,心里便生出些怜悯。旅游原本也是一种心情,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些背着大包小包的旅游者是带着自己这个包裹去的。而我的迷路却完全是局外的,在东游西荡中想想那些聪明到永远都不迷路的人,该是多么绝望啊。
  但自从有了打的的方便,也就失去了问路的苦趣,而苦趣一但成为远景,远远望过去也就成了落日一样的风景了。
  那确实是落日溶金的时刻,人畜都已归家,新疆的广阔大地上只停了我们一辆车和五个人——我们迷路了。
  作为五人中唯一到过唐不拉草原的人,我除了尽力喧染唐不拉的美景外,对如何到达这一美景却一无所知。为了被自己花言巧语诱来的另外四个人,一路上最殷勤地问路的就是我了。有时汽车停在远远而来的干草车前,扬起的尘土和夕阳一起笼罩在赶车的维族老汉圆花帽和翘起的山羊胡子上。唐不拉?老汉挥起手来远远地一指。看我有些犹豫,他又坚定地朝同一方向一指。一路上,我们就这样被无数手指坚定地指向了前方。有时是树阴间挑水的维吾尔族小姑娘,有时是田垄间玩耍的小巴郎(维吾尔语:小男孩),总是朝着我们车头前后左右方遥远地一指,我们便似乎从那手指中闻到了飘渺的青草香。不同的是有人说需要走两天,而有人说只要走两个小时。我们于是陷入了完全的无知状态。同伴们过于相信我,没有带地图;而我觉得原本也是件简单的事:不就是坐车吗?坐着坐着就到了。如此便被那么多手凭空纵横地指着。渐渐地我开始怀疑,那么多人指向的唐不拉真的就是唐不拉吗?这一怀疑便不得了,连司机上次顺利地带我们到达的那片草原是不是唐不拉也显和得渺茫可疑起来。想起弗罗斯特的“金色林子里的两条岔道”才觉得自己一度酷爱的那首诗《一条未走的路》是把事物简单化了,这世界道路连着道路,岔道便也连着岔道,没有走的何止一条路?我们如何走向那唯一的一条路,或者也因为陌生老汉坚定地一指,就是走上了那一条路;或者还会像朋友诗中所写的历史:时常因为某一闪念/改变了方向,踏上了另一条道路。如此一想,心中便有些醒豁:不就是要找个有草的地方玩吗——不就是玩吗?这样一索性,道路几乎是得意洋洋地要把颓丧的我们带到它要去的地方。只到车窗外闪出一大片绿,浸淫一样地远开去,在黄昏之光最后的摇曳里,草的气咪自踵至顶掀开我们,远远的树竖立着秋天的金黄、桔红和绿,在渐暗的天色里是那么明亮和黝暗,呼吸着它们自己……风过外,漫山遍野的野花在草丛中低俯,仿佛羞涩地要在草中闪出一条道路,让看不见的秘密羊群走过。风中的花香甜美而温暖,在草原上无边无际地飘荡着,不知道它们会飘向何处,飘向何处的幸福之乡——它们是带不上我们的。但或者它们可以带上我们的记忆,让我们在就要忘记时记起,这曾经有过的甜美,这芬芳,这无边无际的容纳与收留……
  时至今日,我也不能确定那地方是不是唐不拉,但终于坐在草地篝火旁的我们都不加深究了:那么大的一块地方都长着草开着花不是唐不拉是什么地方,唐不拉不就是长着很多草会开花的地方吗?
其他文献
我在中国已经生活了三年,但是我对中国的知识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却还是显得太少。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过圣诞节的小孩,由于对节日的背景和历史知之甚少,因此更为它着迷。当然,一个孩子对于节日最深的印象来自于视觉和味觉,所以我在中国的很多感受都来自于此。幸运的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能长期生活在这里,能够慢慢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常常想起自己在中国过的第一个年,那一年是2006年。2005年的
6月29日,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神舟九号返回地球。航天专家的画外音:“一系列的动作,不可逆。每一个动作都要按程序进行。”比如说,当返回舱即将落地前,特定的时间窗口内,航天员必须剪断3个篮球场大的降落伞,差一步,都可能舱毁人亡。正像白岩松之后插话道:“再先进的设备,也得人去操控,总有一些细节,必须操作者亲力亲为。”  同样是6月29日,经国务院批复结案,《河南航空有限公司黑龙江伊春“8?24”特别重大
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思想、掌握技能、理解学科思维方法与表达方式时,也就是在教他们如何学习。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主体位置,以生为本,也就是要求课堂教学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关乎教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以学定教,即学生的学习模式决定教师的教学模式。  达芬奇说过:实验是科学知
一个志愿军排长的故事    我们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于1950年10月中旬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当时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预备队,驻扎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在11月初,我们兵团接到调往东北的命令。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面临的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联合国军司令部在北朝鲜的西部防线上部署了第八军的13万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线部署了23万人,在数量上很明显超过联台国军,比例达到了1
现代信息技术用图、文、声并茂的媒体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人机交互协作的学习环境,发挥了超时空交流的网络优势,成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金钥匙。  ● 改变呈现方式,提高识字能力  汉字音、形脱节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的现象,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困难,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记忆不深刻,很容易忘记。实践证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文本的呈现方式,
一张照片筑造的梦想    作为一名自小在纽约郊区长大的孩子,我时常梦想去远方旅行。所以当有机会成为《国家地理》杂志的一员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份工作使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远方冒险,对旅行的热爱促使我成为一名新闻摄影师和人类学家。  1979年左右,马格南图片社的著名摄影师伊夫·阿诺德曾在杂志上刊出了一系列照片。当时我还非常年轻,看到这组图片时,我立时被其中的一张吸引住了:画面中是一位身着粉色民族
就像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每个地方的建筑也有着独特的风格。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建筑语言也各不相同。从2006年起我的第一次中国之行开始,我习惯在旅途中、在一个完全的语言环境里,通过建筑语言来解读城市的密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风格迥异的城市——苏州、上海、北京。  我2006年11月第一次来中国,带一个欧洲建筑师的建筑旅行团去过苏州。苏州给我的印象很深:尽管有八百万居民,但与上海和北京相比完全是
曾经看到好朋友这样的签名:理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这该是一种自嘲的超然吧。有时候我也想跟着自己的理想“滚得”远远的,可我的工作却让我只能呆在这个中缅边界上的小银行里。朋友说我这样也不错,至少我可以“看”人,因为我每天要面对数百个顾客。  社会中所有的人群,在银行的柜台那里,你总可以看到他们的模样。很多人也许就是一面之缘,我想我应该可以画出几张给我较深印象的相。  有的顾客,会认真地在离柜台1米
编辑 王俊聪    由于气温反复变化,关节肌肉疼痛患者明显增加。  一位老年男性患者,患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三年,前些日子气温骤降,受了点风寒,导致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走路都很困难。到医院进行中药熏蒸治疗1次后,疼痛减轻,步履轻松,5次治疗并辅以医生指导下的形体训练后,关节肿胀减轻,疼痛感消失,上下楼梯感觉轻松多了。    60%的患者锻炼方法不正确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人民医院通过对200多名膝关节
大多数家长都知道,男孩比女孩更爱用拳头解决纷争。世界卫生组织(WHO)今年发布的有关孩子行为调查的报告显示,来自41个国家的11岁孩子中,有1/4的男孩说去年参与过至少3次打架,相比之下,女孩的比例达到6%。其中,不论男女,最喜欢打架的是比利时法语区的孩子,比该国佛兰德语区的孩子更好斗。在英国,苏格兰孩子最“凶”,29%的男孩常常打架,而威爾士的“小斗士”有19%。同时,土耳其、捷克共和国以及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