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49
交锁髓内钉固定于长骨骨干骨折,其有抗压应力及旋转应力强、可早期活动、应力遮挡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我院从2001年至今共做106 例交锁髓内钉的手术,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股骨骨折14例,胫骨骨折87 例,肱骨5 例。男79例,女27例;年龄26~82 岁,平均54岁;交通事故76 例,工伤23 例,其他7例。
适应证的问题
①胫骨骨折:适合于胫骨中下段的骨折均能应用交锁髓内钉。对于合并有胫骨下段(10cm之内)骨折的一定要在使用交锁钉的同时将腓骨一并作内固定,以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②股骨骨折:股骨下段、髁间骨折,可采用倒打交锁钉内固定,但它需要打开膝关节腔,钻孔时注意防止损伤交叉韧带附着点及滑向后方损伤血管神经。股骨上、中、下段骨折均可应用股骨交锁髓内钉。术中扩髓要充分,尽量避免用暴力击钉,以免钉变形而影响远段锁钉锁入的准确性。③肱骨骨折:肱骨的中段骨折为防止桡神经损伤可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后穿钉内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可采用从鹰嘴窝上方5cm钻孔用倒打的肱骨交锁髓内钉固定。但肱骨髁间、髁上的骨折不适合用交锁钉,因为其远段髓腔扁而小,无法做髓内固定。
手术操作方面
对于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开放性骨折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对Ⅰ度病例可以在清创的同时进行髓内钉的内固定,术后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Ⅱ度病例,应先彻底清创缝合伤口,二期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Ⅲ度病例不主张用交锁髓内钉,以防感染扩散。
扩髓问题:我们所做的106 例病例均进行扩髓处理,扩髓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通过扩髓后可以选择更粗的钉,增加牢固性;二是扩髓骨碎屑从骨折端挤出来相当于自体植骨,有利于骨愈合。
应力遮挡作用:由于交锁髓内钉的坚强固定,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应力遮挡作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一些骨痂形成不太明显的病例采取早期取出骨折远段的锁钉,由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1.5~2年后取内固定后,嘱病人保护下行走2~3个月,以防再骨折。
术中瞄准器变形问题:为避免瞄准器变形,2003年5月我科在原手术操作常规的基础上对手术另作如下规范:瞄准器各关节部位上紧;患侧髋关节稍内收以免过度压迫瞄准器上段,必要时扩大髓内钉入钉处的切口以减小髋部软组织对瞄准器上段的压迫;钻孔及上钉时要避免外力使瞄准器变形;压杆处皮肤切口要能同时容纳1个指头探入,以确保钻孔在股骨前面平坦部位;钻压杆孔及锁钉孔的钻头要锋利,钻时要避免在钻头上施加过大的压力,钻孔时可置1手指在套筒外来判斷钻孔时是否发生滑移。在钻孔后上钉前要确定钻孔位置准确无滑移。
延迟愈合和不愈合问题:106例中发生股骨延迟愈合1例,胫骨3例,均为开放性骨折。1例股骨骨折病人取掉远段锁钉后,再联合使用自体骨髓段端注射器挤入及程氏祖传中药外敷综合治疗而愈合。3例胫骨病人均为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观察2年,现己愈合2例,另1例骨不连,采用二期自体髂骨条植骨加再次扩髓,选择粗一号的髓内钉重新固定,术后采用程氏祖传中药外敷综合治疗而愈合。
总之,每一种内固定的方法,都有他的优缺点,决不能将某一种内固定方法说成是惟一的或万能的。关键问题在于使用者如何选择病例,确定内固定类型。
交锁髓内钉固定于长骨骨干骨折,其有抗压应力及旋转应力强、可早期活动、应力遮挡小、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我院从2001年至今共做106 例交锁髓内钉的手术,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股骨骨折14例,胫骨骨折87 例,肱骨5 例。男79例,女27例;年龄26~82 岁,平均54岁;交通事故76 例,工伤23 例,其他7例。
适应证的问题
①胫骨骨折:适合于胫骨中下段的骨折均能应用交锁髓内钉。对于合并有胫骨下段(10cm之内)骨折的一定要在使用交锁钉的同时将腓骨一并作内固定,以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②股骨骨折:股骨下段、髁间骨折,可采用倒打交锁钉内固定,但它需要打开膝关节腔,钻孔时注意防止损伤交叉韧带附着点及滑向后方损伤血管神经。股骨上、中、下段骨折均可应用股骨交锁髓内钉。术中扩髓要充分,尽量避免用暴力击钉,以免钉变形而影响远段锁钉锁入的准确性。③肱骨骨折:肱骨的中段骨折为防止桡神经损伤可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后穿钉内固定:肱骨中下段骨折可采用从鹰嘴窝上方5cm钻孔用倒打的肱骨交锁髓内钉固定。但肱骨髁间、髁上的骨折不适合用交锁钉,因为其远段髓腔扁而小,无法做髓内固定。
手术操作方面
对于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开放性骨折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对Ⅰ度病例可以在清创的同时进行髓内钉的内固定,术后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Ⅱ度病例,应先彻底清创缝合伤口,二期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Ⅲ度病例不主张用交锁髓内钉,以防感染扩散。
扩髓问题:我们所做的106 例病例均进行扩髓处理,扩髓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通过扩髓后可以选择更粗的钉,增加牢固性;二是扩髓骨碎屑从骨折端挤出来相当于自体植骨,有利于骨愈合。
应力遮挡作用:由于交锁髓内钉的坚强固定,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应力遮挡作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一些骨痂形成不太明显的病例采取早期取出骨折远段的锁钉,由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1.5~2年后取内固定后,嘱病人保护下行走2~3个月,以防再骨折。
术中瞄准器变形问题:为避免瞄准器变形,2003年5月我科在原手术操作常规的基础上对手术另作如下规范:瞄准器各关节部位上紧;患侧髋关节稍内收以免过度压迫瞄准器上段,必要时扩大髓内钉入钉处的切口以减小髋部软组织对瞄准器上段的压迫;钻孔及上钉时要避免外力使瞄准器变形;压杆处皮肤切口要能同时容纳1个指头探入,以确保钻孔在股骨前面平坦部位;钻压杆孔及锁钉孔的钻头要锋利,钻时要避免在钻头上施加过大的压力,钻孔时可置1手指在套筒外来判斷钻孔时是否发生滑移。在钻孔后上钉前要确定钻孔位置准确无滑移。
延迟愈合和不愈合问题:106例中发生股骨延迟愈合1例,胫骨3例,均为开放性骨折。1例股骨骨折病人取掉远段锁钉后,再联合使用自体骨髓段端注射器挤入及程氏祖传中药外敷综合治疗而愈合。3例胫骨病人均为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观察2年,现己愈合2例,另1例骨不连,采用二期自体髂骨条植骨加再次扩髓,选择粗一号的髓内钉重新固定,术后采用程氏祖传中药外敷综合治疗而愈合。
总之,每一种内固定的方法,都有他的优缺点,决不能将某一种内固定方法说成是惟一的或万能的。关键问题在于使用者如何选择病例,确定内固定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