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盲点遮望眼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盲点,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感光细胞的一点,不能接受光的刺激,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一点上不能引起视觉,故称“盲点”,也比喻认识不到的或被忽略的地方。
  然而,眼睛上的盲点正好在我们双眼的视野内,一只眼睛看不到的盲区会被另一只眼睛看到,所以即使不消除它也不会对我们的视觉造成影响。可生活中的“盲点”一旦不及时察觉,尽快消除,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恰如“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怎样才能不被盲点遮望眼呢?
  理智寻盲点,边缘中“拾遗补缺”。
  工作中被人们忽视的“盲点”,往往不是在热情倾注的地方,而是在冷冷清清被边缘化之处。所以要理智查找盲点,重视工作的“边缘”处。
  新加坡政府因忽视外籍勞工这个边缘群体的宿舍,导致了第二波大规模的疫情出现。外籍劳工宿舍成了新加坡政府此次“抗疫”中的一个盲点,这个盲点致使新加坡政府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此,我们工作时必须在薄弱地方“拾遗补缺”,防患于未然。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特别指出要重视“老少边穷”地区,“一个都不能少”;不仅要在经济上脱贫,还要在精神上“脱贫”;不能满足于阶段性脱贫,而要立足长远、永久性脱贫。这种立体性、多维度、全方位的工作要求,就是不留“边缘”、消除盲点的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归零”查盲点,细节中精益求精。
  工作越重要,事业越大,越容易忽视细节,越要去“归零”查盲点。用“归零”的眼光去审视细节、查找盲点,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任务、胜利返航时意外坠毁,其原因就是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我国航天人正是汲取经验,坚持实行“归零原则”,认真检查各个细节、查找盲点,才最终完成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收官之作。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推迟一周发射,就是因为在最后的发射前功能检查时,发现了一处故障点———减压阀壳体上有一道细小的裂纹。为了彻底排除隐患,消除盲点,专家们决定延迟发射。正是航天人这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才造就了北斗系统55颗卫星全球组网成功。
  “逆行”中找盲点,“反向”处标新立异。
  查找盲点要打破思维定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提高战机的防弹性能,科学家对从战场上飞回的“幸存战机”,大都研究怎样加固弹痕累累之处,但是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未有弹痕或弹痕稀少的部位才应该改进加固。因为战机虽弹痕累累,却能安全返航;而那些弹痕少或者无弹痕的部位一旦受到重创,战机便很难有机会返航。弹痕少、无弹痕的地方成了多数科学家忽视的“盲点”,而沃德正是打破了思维定式,才找到了盲点。事实证明,沃德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
  学习也是如此,注重教材边角知识,注重知识的细节、命题题干的细节,敢于逆向思维、见人之所未见的学生,容易发现盲点、消除盲点,从而提升成绩。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莫被盲点遮望眼,就要放眼全局、不漏“边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莫被盲点遮望眼,就要孜孜以求、细心观察、不遗细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被盲点遮望眼,就要打破思维定式、求异思考,“回首”思维的“阑珊处”。
  名师点评
  本文题目巧妙化用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用“盲点”巧妙替换“浮云”,突出了文章的议论中心。本文论证层次分明,分别从“理智寻盲点,边缘中‘拾遗补缺’”“‘归零’查盲点,细节中精益求精”“‘逆行’中找盲点,‘反向’处标新立异”三个层次来论证。最后,文章结尾有力,以王国维“治学三境界”重申了三个分论点。(刘广献)
其他文献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当我们回望历史,发现此话乃事实。  有道德的人,必定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文天祥,用他的忠诚、刚正不阿、坚持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人,让众多仁人志士追随他、帮助他。三国时的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使他得到了诸葛亮这一贤臣良佐。新野、樊城之民,因刘备爱民如子,都希望跟他南遷,刘备不顾众将反对,携民南行,又使得更多百姓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洗我身躯。  ———题记  王小波在《万寿寺》中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也正如许巍唱的那样:“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凌驾于苟且之上,我们会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凌驾于苟且之上,拥有的是独立且高贵的灵魂。当凡·高一屋子的画无人赏识,穷困潦倒食不果腹时,我想,他也沮丧过、绝望
事件回放<<<<  2020年5月28日,国内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成立。据介绍,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由政府、学校及相关企业三方共同组建、打造专业师资团队,联合进行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培养,全力支持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  时事鲜评  从广西街头走向大江南北,走进学校课堂,这些年,通过美食纪录片、网络博主持续“带货”,“嗦”一碗螺蛳粉成了现代人的饮食新风尚。2019年,螺蛳粉在淘宝平台的年销售量达284
雨果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而作为亲善与文明的载体,懿德更是灼灼风华,拥造化之奇能。懿德——美好的品德,包含着“君子坦荡荡”的磊落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容纳着“内外相应,言行相称”的笃实。懿德凝聚着心灵中的光明与芳菲,于家國天下皆可行其功、显其能。  孝乃懿德之基础,以孝浇灌家庭温馨,收获暖心亲情。从咿呀学语时的“孝顺爸妈”,到蹒跚学步时的“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
小时候看动漫,里头唯美的樱花小道总让我心驰神往。久闻永福樱花园盛名,寒假时,一家人便驱车前往永福樱花园,打算一览这人间二月的绚烂美景。  二月的樱园已经不太冷。下车时,一阵春风吹来,吹走了我的疲倦,带来了几分欣喜———这大概是樱园在欢迎我们吧!带着这份欣喜,我入园的脚步愈加轻快、急切。  步入园内,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雪白的天空中掺杂着一抹淡淡的蓝,与远山的青翠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冷色的调色盘。
当脑子快要被三角函数和线性规划塞满,眼睛几乎被书桌上的习题模糊了视线,年少的我们渴望逃离。许多与我年龄相仿的同学,会在假日里背起行囊,到那些远离都市的古镇,去寻求灵魂的片刻小憩。  清美宁静的园林也曾出现在我的遐想之中,好似充满了季羡林笔下苏州园林的意韵:青碧的河水像轻柔的绸子一般绕过安静的墙角;墙高三尺的地方,生着一株破墙而出的老树,结实如手掌,撑起一树碧叶的阴凉。清晨,远处隐约传来几声鸟啼,近
林子里没有月亮,空中偶尔几只猫头鹰掠过,一棵老树的树干以诡异的姿态在空中变了方向,向下弯曲,似老人佝偻的脊背。  两个身影忽然出现在林子外面。  “听着,小子,从今天起,你将从事这世上最神圣的职业。”沙哑生硬的话语从那个高大苍老的人口中一点点挤出。  “哦。”回答者明显心不在焉。他不住地东张西望,好像于他来说就连空气也是极新鲜的事物。  “我是你的师父,知道吗?我们要做的是修正天地间所有的叛徒。”
题目  当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便捷,人们会更容易获取自己想关注的信息,从而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这种现象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  试题强调对思辨能力的考查,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  信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各种信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但是,随着信息传递方式、接收
厚重的大部头,绝不是装门面的摆设。我们读大部头,也绝不仅是因其声名显赫。我们也许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因偶然的机缘阅读,然后产生了神秘的共鸣。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里这样说:“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是否能窥探“人类的容颜”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的内心密码
世界是喧嚣的。战火在利益争夺中燃烧,意外在愤怒加持的人群中爆发。球场上,裁判们正在竭力分开扭打在一起的球员;公路上,无数“路怒症”司机因为堵塞剐蹭吵得不可开交。冲突,这个让人见之就握紧拳头的字眼,在地球上俯拾皆是。  看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结论:“人类关系的本质就是冲突。”甚至,如果我们梳理自然法则,还可以得出这个命题的推论:“冲突是自然运作的规则之一。”这或许因为资源总是稀缺的,而万物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