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来源 :大连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一切既有文明的超越。它立足时代之问,解决社会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摒弃西方文明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促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进,尤其是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实践的结晶。人类文明新形态,生于中华文明之沃土,受马克思主义之浇灌,蒙一切文明之滋养,经由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孕育出来的时代精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觉融入世界历史进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史趋势、发展道路、交往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的守正创新,彰显了人类文明演进的正道逻辑。从历史趋势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契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理想追求,使其在由“理论愿景”上升为“现实运动”的基础上,展现出磅礴的文明伟力,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面貌;从发展道路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确证了马克思恩格斯
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是一种活体营养专性寄生真菌,其引起的小麦条锈病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防控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然而,由于条锈菌毒性变异频繁,导致主栽品种极易丧失抗性。因此,亟需鉴定小麦的抗病因子并揭示其介导的抗病机理,为抗锈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有应用潜力的基因资源。前期研究发现,小麦水杨酸(SA)信号
<正>建筑企业的要推行绿色化转型,应着力于建材绿色化、建造绿色化、建筑产品绿色化及建筑垃圾资源化等四个方面。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能效水平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升30%,城镇新建公共建筑能效水平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升20%,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此外,
期刊
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据中心发展壮大,对数据中心的热管理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新型高效散热系统的研发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浸没式液体冷却技术在数据中心行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单相浸没式液冷系统的研究和落地已经有成功的应用案例,而随着服务器功率密度进一步增大,相变浸没式液体冷却系统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在总结数据中心浸没式液体冷却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相变浸没式液体冷却系统,分析了立式和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创的中国式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其本质要求,国家主导是其根本依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其经济体制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丰厚滋养,改革开放是其发展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先进性与继承性、包容性与开放性、内生性与自主性、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性辩证统一等鲜明特质。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至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村庄规划强调“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民参与规划编制是保障农民权益、发挥村民主体性的重要手段。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中的村民参与强调主体参与的广泛性、客体选择的多样性,以及相关程序的正义性。针对调研过程被动参与、方案比选无话语权、规划结果事后告知等村民参与的典型问题,从主体意愿、便民通道和流程保障等方面深入剖析原因。最后从开门编规划、真情做设计、流程标准化等方面提出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编
“碳达峰”计划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得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部件,对车辆的行驶里程、安全性以及工作特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当中,锂离子电池会散发出大量的热能,使得电池组的温度急剧升高。如不适时对电池组进行散热冷却,高温的工作环境将对电池的性能、工作寿命等方面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出现热失控导致自燃、爆炸等问题。所以,一个合理
中国式现代化是相对西方式现代化提出的,是人们对什么是现代化、依靠什么样的形式实现现代化的一种理性自觉和批判反思,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产生的重要标志。从哲学视野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出场的背景、由来及意义,又要追问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从何种意义讲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兼有现代化的普遍性和明显的中国特色,它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元现代性”的神话,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
学位
<正>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杨镇源基于“产城一体”的研究,探讨了在深圳的建设用地紧缺的条件下,如何利用城市设计作为整体的指引和统筹,挖掘产业用地更多元和灵活的发展方式,使城市价值和街区化空间得以实现。进而探讨了产业用地升级成为城市中心、城市客厅、未来街区等融合空间的趋势和可能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