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手指”是体育教学中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放松学生身心的一种小游戏,许多体育老师对此也很熟悉。它组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不同年龄的学生,既可用于课的开始,目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体育课上,也可用于课的结束部分,作为调节学生情绪的手段,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奋和快乐的回忆,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游戏方法一般是这样的: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一名学生把一只手向前伸出,掌心向上,五指伸直,另一名学生把自己的一个食指伸直,指尖贴在对方的掌心上,其余四指并拢。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后,掌心向上的同学迅速抓对方的食指,而另一名学生反应要快,想方设法不让对方抓住。做二三次后,两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
有一次上课我安排了这个游戏。简单地介绍规则后,学生两人一组开始了练习,显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个个玩得兴高采烈。做了五六次后,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兴奋劲有点下降,注意力有点分散,不像开始那么投入了。
不管什么练习,如果没有变化反复做,次数多了,都会有单调的感觉,学生这样的表现我觉得也很正常。为了不让课堂气氛沉寂下去,因此我想在此基础上变几个花样让学生继续玩,但由于课前我没有对此有更多的准备,具体采用什么形式一时难以决定,而当时在课堂上又容不得我花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于是我灵机一动,向全班同学提出:“请大家动动脑筋,这个游戏除了刚才的方法,有没有其他的玩法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几分钟后,有几组同学向我展示了他们的“新花样”。
我觉得不错,于是略加调整,组合成了下面的的系列练习:
1、 由单手掌心向上变为向下;
2、 由单手掌心向上变为双手向上;
3、 由双手掌心向上变为双手向下;
4、 双手掌心变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
5、 由2人一组变为3人一组做上述练习。即1人抓2人或2人抓1人。
难度在逐渐增加,操作由简单变得复杂,以致于到最后一个练习大脑必须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的情绪非常热烈,乐此不疲,气氛非常热烈。很显然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起来了,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使他们体会到了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反之,如果教师对当时的情况视而不见,只关注自己的课堂预设,不注意观察学生当时的表情,课堂教学就会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乐趣和生机。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开动脑筋,已成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一堂课无论课前设计得多么充分,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甚至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不是所有内容都会按教师课前设计的步骤进行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当时课堂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中,让他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才可以使整个教学充满生命力,使教学过程富有乐趣和创造性。
笔者认为,从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不一定非要在教授某个技术环节的时候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它环节都是教师“一言堂”,而从课的一开始就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能再像以前传统体育教学中那样学生无需动脑筋,只要听老师讲、跟在老师后面模仿动作就行了。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探究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或合作地发现问题,使学生形成喜探究、爱动脑筋的意识和习惯,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类似的研究情境,课前要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质量地完成课堂目标。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
游戏方法一般是这样的: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一名学生把一只手向前伸出,掌心向上,五指伸直,另一名学生把自己的一个食指伸直,指尖贴在对方的掌心上,其余四指并拢。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后,掌心向上的同学迅速抓对方的食指,而另一名学生反应要快,想方设法不让对方抓住。做二三次后,两人交换角色继续进行。
有一次上课我安排了这个游戏。简单地介绍规则后,学生两人一组开始了练习,显得非常兴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个个玩得兴高采烈。做了五六次后,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兴奋劲有点下降,注意力有点分散,不像开始那么投入了。
不管什么练习,如果没有变化反复做,次数多了,都会有单调的感觉,学生这样的表现我觉得也很正常。为了不让课堂气氛沉寂下去,因此我想在此基础上变几个花样让学生继续玩,但由于课前我没有对此有更多的准备,具体采用什么形式一时难以决定,而当时在课堂上又容不得我花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于是我灵机一动,向全班同学提出:“请大家动动脑筋,这个游戏除了刚才的方法,有没有其他的玩法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几分钟后,有几组同学向我展示了他们的“新花样”。
我觉得不错,于是略加调整,组合成了下面的的系列练习:
1、 由单手掌心向上变为向下;
2、 由单手掌心向上变为双手向上;
3、 由双手掌心向上变为双手向下;
4、 双手掌心变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
5、 由2人一组变为3人一组做上述练习。即1人抓2人或2人抓1人。
难度在逐渐增加,操作由简单变得复杂,以致于到最后一个练习大脑必须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的情绪非常热烈,乐此不疲,气氛非常热烈。很显然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起来了,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使他们体会到了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反之,如果教师对当时的情况视而不见,只关注自己的课堂预设,不注意观察学生当时的表情,课堂教学就会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乐趣和生机。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开动脑筋,已成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一堂课无论课前设计得多么充分,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甚至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不是所有内容都会按教师课前设计的步骤进行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当时课堂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中,让他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才可以使整个教学充满生命力,使教学过程富有乐趣和创造性。
笔者认为,从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不一定非要在教授某个技术环节的时候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它环节都是教师“一言堂”,而从课的一开始就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能再像以前传统体育教学中那样学生无需动脑筋,只要听老师讲、跟在老师后面模仿动作就行了。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探究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或合作地发现问题,使学生形成喜探究、爱动脑筋的意识和习惯,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类似的研究情境,课前要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质量地完成课堂目标。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