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诺芬与伏立诺他联合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的影响及金诺芬作用位点的研究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t1988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金诺芬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的作用靶点,探究金诺芬与伏立诺他联合对革兰阴性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缺失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菌株明确靶点基因,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棋盘微量稀释法,以及时间-杀菌动力学试验来观察金诺芬与伏立诺他的联合对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分别观察大肠埃希菌BW25113 (wild type,WT)菌株敲除表达Trx的相关基因(trxA、trxB、trxC),表达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基因(gor),对金诺芬药物的敏感结果,以及金诺芬对ΔtrxC、Δgor的时间-杀菌动力学影响,并使用回补菌株(C-trxA、C-trxB、C-trxC、C-gor)来验证,明确基因目标。

结果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金诺芬对大肠埃希菌BW25113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 43816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64 mg/L,对铜绿假单胞菌PA14的MIC为128 mg/L,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 17978和AB5075的MIC为32 mg/L;伏立诺他对所有菌株的MIC均为512 mg/L。金诺芬联合伏立诺他对大肠埃希菌BW25113、鲍曼不动杆菌ATCC 17978、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5075、肺炎克雷伯杆菌ATCC 43816、铜绿假单胞菌PA14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分别约为0.313、0.375、0.375、0.375和0.375,所有值均<0.5,表现为协同作用。在缺乏不同基因的敲除菌株药物敏感结果中显示,金诺芬对ΔtrxC的MIC由64 mg/L上升至256 mg/L,对Δgor的MIC下降至16 mg/L,对ΔtrxA、ΔtrxB的MIC未发生改变。金诺芬对回补菌株(C-trxC, C-gor)与对大肠埃希菌BW25113表现出相同的抗菌活性,细菌数量减少约1.8 lg菌落形成单位(colong formins units, CFU)/mL;而金诺芬对ΔtrxC的抗菌活性明显降低,细菌数量减少< 1 lg CFU/mL;在Δgor中,细菌数量减少4.6 lg CFU/mL,抗菌活性明显增加。

结论

金诺芬对抗革兰阴性菌的潜在靶点基因可能是trxC,为临床上治疗多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其他文献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或慢性全身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布鲁菌可侵犯人体全身多个器官组织,影响劳动能力,甚至致残致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布病主要治疗方法以多疗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为主,但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易产生耐药及不良反应;近年来,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布病的现状作一综述并进行展望。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住院患儿的流行趋势和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7年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11 510例HFM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人群特征、时间分布和病原分布。结果11 510例HFMD患儿中,男6 100例,女5 410例。年龄0~3岁9 814例,年龄>3岁1 696例。全年均有发病,4~7月份是发
目的了解梅毒抗体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157例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随访情况。结果157例患者中,1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原始资料丢失,余138例患者中,107例未见主动脉瓣反流,19例为轻度反流,12例为中-重度反流。1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或无有意义的狭窄,单支病变43例,双支病
期刊
目的探讨衢州地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衢州地区9家医院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病例及分离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表型确证试验,PC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怀疑播散性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tb血培养阳性患者纳入血培养阳性组,M.tb血培养阴性患者纳入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结局等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目的以血液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GRA)为参照标准,评价非血体液IGRA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Elsevier等外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自2000年3月至201
期刊
目的探讨高剂量卡泊芬净(70 mg/d)初始或挽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确诊或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病,且高剂量卡泊芬净疗程≥7 d的患者21例,按照高剂量卡泊芬净应用前的抗真菌治疗情况将其分为初始治疗组和挽救治疗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高剂量卡泊芬净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总有效率和患者1年生存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76例艾滋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病原学、影像学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76例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2例,畏寒48例,食欲减退42例,腹痛35例。肝脓肿病灶主要位于肝右叶5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几乎所有儿童2岁以前都感染过RSV,约50%儿童至少发生过2次RSV感染。2015年,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RSV感染约3 310万例,住院320万例,死亡5.96万例;其中6个月以下婴儿因RSV感染的住院病例约为140万,死亡27 300例。目前尚缺乏治疗RSV感染的特效药物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CHB肝纤维化患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的CHB患者4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 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PCR检测两组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AIM2的表达水平,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