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怎样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是每个教育者所考虑的问题,就历史这一学科而言具备这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人文教育资源,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讲解让中学生体会人文主义精神,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做了一系列的阐述。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精神”这一词最近常常被提到,人文精神是一种关心个人、社会、世界存在的基本情怀,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感,是一种真正的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愫,青少年树立人文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1 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中学历史的核心
  1.1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的关怀,集中表现在对人的价值、尊严的深切关心,是有利于塑造一个理想的人格。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精神价值的尊重,有学者认为,人文精神就是通过学习历史、艺术、音乐等学科进行感悟,而形成了自身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是一种连接过去和现实的学科,历史学能够使人们从过去的事件总结出经验,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所以说历史教育是培养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学科,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唤醒学生对民族、国家的关心,更加关心他人和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2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精神培养的现状
  历史课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在课堂中体现出来,在升学的压力下,历史课堂已然成为一种说教、枯燥的氛围,而学生也渐渐的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们越来越不愿意上历史课,人文精神在历史课上课越来越缺失。人文精神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学生素质的下降,加强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每一个历史老师的职责。
  2 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与思考
  2.1培养学生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日常的历史授课之中,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情感,比如:在讲到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贡献力量,才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讲到林则徐禁烟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在讲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候,通过播放当时交接的视频,重新体会出交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通过对香港、澳门回归原因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了解我国的对港、台、澳政策,激发了学生们维护祖国统一的感情,作为历史老师应该善于利用历史的题材激发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的认同感。
  2.2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养成一个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人更为重要。学习人文主义精神对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非常重要。在历史教材之中有很多英雄事迹,比如:在鸦片战争中的禁烟英雄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淞沪抗战中的杰出将领廷蔡锴“卑军守土有则,尺地寸草,不得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决不退缩。”吉鸿昌在《就义诗》说过“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然也有很多反面的教材比如蒋介石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依然围剿共产党,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置名族危亡于不顾,比如袁世凯为了想当皇帝,接受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通过对历史的讲解,学生们认识到了一个人如果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置国家、民族的利益不顾,必将遭到后人的唾弃,通过这些例子,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2.3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应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学习他们的精神,比如在讲到近代的文化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讲爱迪生、达尔文、哥白尼为近代史作出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任何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艰辛的摸索,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这些事迹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这些品格的培养对学生今后一生的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2.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历史课中有很多美的事物,作为历史老师可以引导着学生去欣赏和感受这些美的事物,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比如在历史老师讲到王羲之的《兰亭序》可以让学生欣赏其书法的飘逸飞扬,在讲到莫高窟壁画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着学生体会壁画人物的形态各异、体态丰满、精致玲珑,每一种形态有栩栩如生的表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置身在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之中,在历史课中还会介绍一些名胜古迹、美术作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古人对美的不懈追求。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美的事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3 结束语
  历史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我们不仅仅要传授历史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历史知识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加其人文精神,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合格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明强. 走出课堂 融入生活——谈乡土史料在初中生体验式学习中的应用[J]. 中学历史教学. 2011(Z1)
  [2] 杨叔子.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 民族根本[J]. 学习月刊. 2012(06)
  [3] 赵亚夫. 追寻历史教育的本义——兼论历史课程标准的功能[J]. 课程.教材.教法. 2000(03)
  [4] 赵亚夫. 关于新世纪历史课程与教材的若干思考[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4(03)
  [5] 朱琳. 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其他文献
波利亚说 :“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中的类比问题 .”把立体几何知识与相关的平面几何知识类比 ,是实现知识转移的有效方法 ,有利于化
期刊
摘 要:建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必须使之兼 具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政治发展的现实指导性与理想指引性的双重特征, 坚持科学性 和开放性原则,充分借鉴和吸收迄今为止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宝贵的思想资源。 最后尝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体系建构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政治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从学术概念层面来讲,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范畴界定,在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马
文章以WindowsNTSenver4.0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为例 ,分析了WindowsNT网络中域的规划、建立和委托关系设置的基本原理与具体方法 Taking Windows NT Server 4.0 network serv
当前,研究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研究起步较晚,建国以前几乎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也没有新闻职业道德
本研究针对网络新闻和电视新闻特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网络时代电视新闻应对挑战的措施。结果表明:网络新闻凭借着其时效性强、内容丰富以及形式多样等传播特点,为广大网民带来全
摘 要:广场舞是一种风格大方、动作简单、多为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形式。因其专业性不高、音乐轻松愉快,深受我国群众所喜爱。本文认为,广场舞建设有助于营造浓厚健康的文化氛围、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建设群众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广场舞;群众业余生活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身心健康状况皆不尽理想。如何在工作之余,充分放松心灵、锻炼身体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在各类形式的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下,初中劳动实践课程也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树立创新意识,本文将深入初中劳动实践课程活动进行系列调查,分析并总结出提高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和成果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初中劳动;创新意识;教学方法  1 前言  在新时期的教育形势下,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观。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均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引言  读书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学生由“被动读书”变为“主动读书”,如何让语文和学生的兴趣、生活联系,让他们品出语文之味、读书之乐,是我将探索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春天,我最爱踏着清晨的阳光,感受湿润的空气,从学校的花树下走过。可是今天早上,我正感受着枝头桃花夭夭之态,袅袅之情,一阵拖长了尾音的朗诵声打破了我的陶醉。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