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信息行为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该文从研究生科研信息行为角度出发,在确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水平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生阅读时间、信息获取渠道等科研创新行为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度,并通过spss22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到阅读时间、信息获取渠道、信息利用率和信息掌握程度四个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对科研创新能力水平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信息行为;科研创新;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52.7;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4-000-04 [收稿日期] 2020-05-08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各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当前国际竞争已经演变成了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则是创新的基础,对提升国际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总的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教育属于整个体系的最高端,是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结合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整个研究生培养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读研究生的阅读行为,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利用和掌握能力等一系列信息行为与其科研创新能力紧密联系,科学正确的信息行为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动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科研效率[1]。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广东某高校2013—2018级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具体研究进程中,对广东海洋大学在读研究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同时采用线上填写和线下调查两种方式进行问卷的发放,通过筛选保证问卷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5份,回收率达95%,剔除废卷后有效问卷285,有效回收率100%。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信息行为定义为所有的与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扩散有关的行为,而研究生的信息行为既要考虑研究生主动的信息行为,还要考虑对信息的被动接受行为[2]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通过与专家的讨论沟通,结合广东某高校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最终确立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最终分为“低”“中”“高”“极高”四个等级,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三、科研信息行为对科研创新能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每日阅读时间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回归分析
  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网络资源以信息资源丰富,检索快捷方便等优势使其成为目前研究生的主要阅读方式,但也因为网络资源特有的“省力”,使得一部分研究生对阅读行为缺乏耐心,希望通过少量的阅读时间换取最大的收益,“浅阅读”现象也越来越多[3],针对此类现象分析在读研究生每日阅读时间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问卷统计每日阅读时间为1—2小时的人数占比达到43.5%,3—4小时人数占比34.7%,5小时以上的人数占比也达到了20.7%,只有1%的研究生每日阅读时间为0小时。
  (二)信息获取渠道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回归分析
  针对研究生信息获取渠道的调查统计分析,整理出研究生对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的使用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选择知网作为信息获取渠道,而选择与他人交流和其他渠道的人数占比相对较少,总体呈现信息获取渠道选择多样化,基于研究生信息获取渠道选择情况,分析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见表3。
  就信息获取渠道而言,知网和百度等搜搜引擎对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两个选项,其中知网的影响作用最大。
  (三)信息利用率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回歸分析
  信息利用率主要处于信息行为的目的阶段,指的是研究生对已获取信息的利用程度,即在以获得信息中直接抽取信息和利用已获得信息辨别其他观点等都属于信息利用行为[4]。通过调查统计,认为自身信息利用率一般及以下占比14.3%,大部分研究生认为自身信息利用率都相对较好,基于这项统计数据,分析其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见表4。
  就信息利用率而言,随着信息利用率的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大体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信息利用率越高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也随之越高。
  (四)信息掌握程度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回归分析
  信息掌握程度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体现,笔者将本文中信息掌握程度定义为,研究生在收集所需信息资源后,对已获得信息进行通透的了解和深度的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已统计研究生的信息掌握程度,分析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情况,见表5。
  四、分析与建议
  (一)优化信息资源建设,创造良好信息环境
  研究生的科研信息需求是动态的,随着研究方向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生的科研信息需求也越呈现多样性[5]。在如今的网络大环境下,研究生对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以电子信息查询为主,高校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研究生的信息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高校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加大对图书馆等情报机构的资金投入,推进校园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子阅览室的上网条件。丰富馆藏资源,积极与其他信息部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关系,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馆际交流,及时获取最新的书籍和电子信息,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确保专业化权威信息的可获取性,为在读研究生日常科研信息行为提供便利。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科研精神
  相比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教育的被动学习,研究生教育的自主性要求更高,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更是贯穿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我国每年硕士录取人数中,应届本科生数量所占比例皆达到90%以上,因而大多数研究生还没有完全从本科学习的观念中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不及时,依旧在被动接受知识,而主动性相对较差且缺乏创新精神,研究生阶段课程较少,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大多数在读研究生都有着丰富的闲暇时间,但对此缺乏明确的规划,忽略了自身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采取如下几个措施:   (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在读研究生对科研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意识,鼓励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资料等[6]。
  (2)加强研究生专属自习室的建设,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网络设施,尽量避免研究生学习场所频繁更换的窘境,为其科研行为提供便捷。
  (3)转变授课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尽量以问题探索的方式授课,围绕所学课程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通过和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相关问题提出异议。
  (三)拓宽参与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参与科研活动是考研参与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得出目前广东某高校研究生主要参与科研活动的方式为参加学术会议、自主进行设计性实验、参与导师课题三个方面。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方式单一,且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差。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参与科研活动情况作为研究生日常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并对优秀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2)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学术交流,搭建研究生信息交流合作平台,提高信息传播通畅性,及时和学生传播各个高校和地区所组织开展的科研活动和学术会议,并鼓励学生参加。
  (3)学生应该做到克服自身条件的限制,培养科研兴趣,提高自身学术交流水平,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四)强化导师责任,提升信息行为能力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阶段影响最大、接触最多的人,在研究生的整个学习期间扮演着关键者的角色。由前文分析已知获取信息利用率和獲取信息掌握程度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着紧密联系,研究生信息行为能力直接关系到科研效率,并对科研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信息行为的定义,本文将信息行为能力定义为研究生在信息获取、处理、分析、深层利用等所具有能力的体现。信息行为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是通过自己日常信息行为的实践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导师的相关经验是研究生信息行为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与导师的日常交流是提升研究生信息行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强化导师责任,增加师门内部的学术座谈会开展频率,进一步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
  (2)把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其他科研活动作为导师工作的考量标准,使研究生可以更多的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信息行为能力的同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将信息行为能力培养嵌入到研究生的教学服务中去,切实为研究生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4)督促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和科研报告,以此来锻炼自己的信息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岩.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107-109.
  [2]张冰融,宋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06):71-75.
  [3]沙勇忠,阎劲松,苏云.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分析[J].情报科学,2006(04):485-491.
  [4]王凤婷,潘洪玉,王楚楚,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3):72-74.
  [5]李小昱,王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00-103.
  [6]杨刚,马燃,张佳硕,等.在读硕士研究生信息行为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 56(24):77-8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侧后腰背部扩张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较大病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2例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侧后腰背部扩张皮肤,扩张后形成带蒂皮瓣修复上肢较大色素痣及
【目的】探讨采用经会阴一期肛门成形及瘘修补术在新生儿期治疗无肛舟状窝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无肛舟状窝瘘患儿,均采用经会阴肛门成形及瘘修补术,术后予加强肛周
基础医学教育阶段,非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比持续增高是各大高校的普遍现象,结合结果导向教育模式,构建系统的医学院校非医学背景教师培养体系,完善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医学知识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内异症患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完成的2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例与同期有可比性的30例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包括
【目的】探讨术前短周期选择动脉灌注介入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活检证实3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前2周,应用介入技术选择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如何把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实施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分析高校强化实践
【目的】比较Amsel法和革兰染色法对细菌性阴道痛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04例阴道分泌物异常患者的白带标本,分别采用Amsel法和革兰染色法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