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
2007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3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回顾总结2006年的职成教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了2007年的职成教工作。
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吴启迪出席会议并讲话。
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计划单列市分管职成教工作的厅(局)长、处长,负责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招办主任,国务院有关部委相关司局、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共约150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河南、江苏、浙江、陕西、辽宁等9个省、市、区教育厅、教委的负责同志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分别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规范实习管理,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推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等九个方面介绍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就必须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为此,教育部2007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周济:“九大要求”加快中职发展步伐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因此,新形势下,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振奋精神,认识到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战线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使教育成为真正面向全社的教育的战略举措,这是一项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重大变革。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正确的政策方针指导下,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整个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绩。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支持和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确保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再扩大50万目标的实现
目前,教育部已就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在2006年实现招生近750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力争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基本实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
而要完成和实现扩招50万人的目标,就必须迅速改变缺乏统一领导、政策不统一、服务管理不到位的状况:一是通过深化招生改革,健全中职招生制度;二是从严治教、从严治招,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纪律,严格规范招生工作秩序,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健康开展。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家庭困难学生助学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此,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并将于近期内颁布实施。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好这项资助制度的实施工作,切实做好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确保国家的资助资金真正用到困难学生身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立健全半工半读制度
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半工半读,是贯彻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性制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为此,教育部下一步的总体考虑和思路是通过制定政策,建立制度,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半工半读,特别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要求,与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家庭困难学生助学制度相结合,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行。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组织实施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
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近年来,我们通过组织实施“四大工程”,使得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受到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因此,下一步要继续花大气力,切实组织实施好职业教育的“四大工程”,即“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明后两年,中职扩招后的学生将陆续毕业,能否顺利就业,将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发展。
在办学方向上以就业为导向,要认识到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就业为导向,要坚持学以致用,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在教学管理上以就业为导向,要积极探索和总结学分制试点工作的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学分制创造条件,同时把实行学分制和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2005-2010年)的通知》,就今后四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的“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和“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进行了全面部署。
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因此,下一步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抓好实训基地建设;二是抓好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学校建设;三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部署,以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职业教师队伍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亿计的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培养人才和提高质量放在核心位置;办好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各个环节等。
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多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同时还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困难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
为此,教育部门下一步除了确保今年扩招50万人的目标实现外,还要大力推进“三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即深化招生、助学和半工半读三个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和顶岗实习制度,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以服务为宗旨组织实施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吴启迪:“五项内容”确保中职发展落实到位
按照中央的要求,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大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5年、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扩招100万,年招生规模达到741万,在校生数突破1800万,均创历史新高。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然而,正如周济部长指出的,一方面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发展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发展的思路也需要进一步统一;另一方面发展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改革已经进入到关键的攻坚阶段,很多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振奋精神,扎实工作,
努力完成今年中职招生800万的任务
2007年,在连年扩招的基础上再扩招50万,达到800万,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大体相当的目标,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对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具有决定性意义。

为此,一是要加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要把今年国家出台的中职招生各项政策宣传好、落实好;二是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下大力气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三是要切实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改革及制度建设,规范招生行为、确保招生工作的有序进行等。
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规模的扩大,一手抓质量的提高。各地和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继续推动107所中等职业学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弹性学习制度,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等。
精心谋划,统筹兼顾,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2005年的全国职教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均提出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其中,中央财政决定拿出100个亿,用于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起引导作用,各地要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经费投入,不仅要为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学校提供配套资金,而且还要帮助本地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帮助更多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全社会宣布,要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的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达到200亿元,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资助的重点。
因此,各地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宣传这项利民惠民政策,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及其子女了解这项政策,同时,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参与到资助工作中来,逐步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奖学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措施为辅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继续组织实施好“四大工程”,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07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超过350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超过6000万人的目标。
今年,我们要继续推进“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的实施。
各地要制定并落实这四个计划的措施,继续加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大力推广“一网两工程”的经验,在政府领导下加强政策、资源、培训项目和资金的统筹,形成部门共同推进的合力。
2007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3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回顾总结2006年的职成教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了2007年的职成教工作。
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吴启迪出席会议并讲话。
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计划单列市分管职成教工作的厅(局)长、处长,负责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招办主任,国务院有关部委相关司局、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共约150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河南、江苏、浙江、陕西、辽宁等9个省、市、区教育厅、教委的负责同志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分别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规范实习管理,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推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等九个方面介绍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和做法。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就必须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为此,教育部2007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周济:“九大要求”加快中职发展步伐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重要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因此,新形势下,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统一思想,进一步振奋精神,认识到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战线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使教育成为真正面向全社的教育的战略举措,这是一项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重大变革。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正确的政策方针指导下,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整个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绩。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支持和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确保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再扩大50万目标的实现
目前,教育部已就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在2006年实现招生近750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力争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基本实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
而要完成和实现扩招50万人的目标,就必须迅速改变缺乏统一领导、政策不统一、服务管理不到位的状况:一是通过深化招生改革,健全中职招生制度;二是从严治教、从严治招,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纪律,严格规范招生工作秩序,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健康开展。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家庭困难学生助学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一项重大变革,也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此,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并将于近期内颁布实施。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好这项资助制度的实施工作,切实做好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确保国家的资助资金真正用到困难学生身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立健全半工半读制度
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半工半读,是贯彻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性制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为此,教育部下一步的总体考虑和思路是通过制定政策,建立制度,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半工半读,特别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要求,与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家庭困难学生助学制度相结合,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行。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组织实施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
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近年来,我们通过组织实施“四大工程”,使得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受到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因此,下一步要继续花大气力,切实组织实施好职业教育的“四大工程”,即“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明后两年,中职扩招后的学生将陆续毕业,能否顺利就业,将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发展。
在办学方向上以就业为导向,要认识到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就业为导向,要坚持学以致用,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在教学管理上以就业为导向,要积极探索和总结学分制试点工作的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学分制创造条件,同时把实行学分制和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2005-2010年)的通知》,就今后四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的“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和“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进行了全面部署。
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因此,下一步要在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抓好实训基地建设;二是抓好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学校建设;三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各地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部署,以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职业教师队伍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亿计的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培养人才和提高质量放在核心位置;办好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各个环节等。
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多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同时还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困难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
为此,教育部门下一步除了确保今年扩招50万人的目标实现外,还要大力推进“三项改革和制度建设”,即深化招生、助学和半工半读三个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和顶岗实习制度,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以服务为宗旨组织实施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吴启迪:“五项内容”确保中职发展落实到位
按照中央的要求,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大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5年、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连续扩招100万,年招生规模达到741万,在校生数突破1800万,均创历史新高。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然而,正如周济部长指出的,一方面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发展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发展的思路也需要进一步统一;另一方面发展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改革已经进入到关键的攻坚阶段,很多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振奋精神,扎实工作,
努力完成今年中职招生800万的任务
2007年,在连年扩招的基础上再扩招50万,达到800万,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大体相当的目标,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对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具有决定性意义。

为此,一是要加大招生宣传工作力度,要把今年国家出台的中职招生各项政策宣传好、落实好;二是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下大力气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三是要切实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统筹,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改革及制度建设,规范招生行为、确保招生工作的有序进行等。
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规模的扩大,一手抓质量的提高。各地和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继续推动107所中等职业学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弹性学习制度,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等。
精心谋划,统筹兼顾,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2005年的全国职教会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均提出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其中,中央财政决定拿出100个亿,用于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起引导作用,各地要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经费投入,不仅要为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学校提供配套资金,而且还要帮助本地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
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帮助更多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全社会宣布,要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的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达到200亿元,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资助的重点。
因此,各地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宣传这项利民惠民政策,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及其子女了解这项政策,同时,在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参与到资助工作中来,逐步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奖学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措施为辅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继续组织实施好“四大工程”,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07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超过350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超过6000万人的目标。
今年,我们要继续推进“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的实施。
各地要制定并落实这四个计划的措施,继续加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大力推广“一网两工程”的经验,在政府领导下加强政策、资源、培训项目和资金的统筹,形成部门共同推进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