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刚脱离幼儿园,脑中存在着的仅仅是简单的加减算数,所以对于小学初期的数学教育来说,我们也是以简单的加减算数来作为衔接,但是之后的数学关系则越显复杂,要使得小学生一直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变与进步。
  一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因
  (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
  小学生刚刚真正的走入学校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所以他们内心中的依赖还是存在,对于学习数学也一样,可能之前的数学知识是在爸爸妈妈的劝说,安慰以及鼓励下不断的教授而记忆下来的,所以在进入小学后存在着很大的不适应。特别是对于数学来说,本身数学就极具有复杂性,而此时的小学生又缺乏着自主性与独立性,所以在教授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困难,学生会太依赖老师,而老师的简单讲授又不易被理解,所以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很不利的,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话,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发现创造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习与记忆数学。
  (二)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将抽象数学形象化
  数学极具有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生活情境教学恰恰弥补了数学抽象难理解这一个缺点,让学生在变化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学生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需要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当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到这些情境的时候,学生就会立刻对此产生兴趣,开始动脑去思考解决方法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也很自然的就会对数学产生一种形象的熟悉感。
  (三)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在不断的进行着,数学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新的课本也在不断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就是课本的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题目大多以生活场景为例而出,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个方法。让他们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计算,或者自己扮演生活中的某一个角色去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这样对于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小学生的亲身体验,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以促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综合发展。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兴趣的激发
  既然我们要以生活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那么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创设生活情境。教师要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的、不断的去观察、去发现,去感知数学。比如说在讲授除法时我们可以设立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姐姐从集市上带回10个苹果,要分给弟弟和自己吃,怎么样分才会公平,为什么?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数学情境,也是最容易实践的数学情境。只有将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或者说我们在讲授计算图形的面积时就可以让小朋友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观察有哪些图形,然后让他们动手去做一些具体的图形,通过自己的测量与计算得出最后的结论。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以多媒体动画,现实场景的模拟来为小朋友展示计算的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教师自己在不断的去编制生活情境,还需要不断的去开发教学资源,去利用新的教学资源从而达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现如今,我们的技术不断的发展,信息化日渐普及。多媒体等多种电子化的产品出现,网络的便捷性也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方便了很多。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对于我们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的局限在课本局限在自己的经验当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实际内容去整合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让学生学以致用
  我们不仅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情境,当我们课堂教学结束后,还要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用基本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现实情况、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不断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让学生去学习时间,要记住时、分、秒,就可以通过让小朋友记录爸爸妈妈的上课时间,或者自己的起床时间,设置一些能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生活情境,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学习与生活体验的结合
  数学思考是很重要的,更是小学生的一个内在的心里活动,所以教师应注重学生生活体验的提升,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他们积极去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将题目内容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让他们自主去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买衣服的问题,妈妈带着300块钱买了一件107的衣服,妈妈在结账是给了收银员两张100的钞票,之后收银员又找给妈妈97元,最后妈妈手里还剩多少钱?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计算题目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清晰的思路,不断的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芬.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小学时代,2012
  [2]倪祖华. 浅谈科学方法在新教材中的渗透[J]. 实验小学,2009
其他文献
科学证实新生儿的脑容量为成人的25%,10个月时再增加一倍,2岁半时增加2倍,到了3岁时婴幼儿的脑重量已占成人脑重量的80%,因此,0-3岁是脑重量增长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有些能力在这个阶段开发可以事半功倍,有些能力过了这个阶段就很难补救,尤其体现于语言和音乐方面。而从我国大体情况来看0-3岁婴幼儿基本还散居家庭没有进入幼儿园,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家庭既是人类
水资源匮乏是新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发展节水灌溉是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必然途径。调亏灌溉对棉花产量存在显著影响,明确蕾期调亏灌溉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与棉铃生长发育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新海24号和新海35号为试验材料,蕾期滴灌定额设0 m3/hm2(重度调亏)、900 m3/hm2(轻度调亏)、1800 m3/hm2(丰水)三个水平,研究了蕾期调亏灌溉下海
《奇妙的舌头》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知识短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猫、狗、青蛙、啄木鸟、蛇五种动物舌头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们了解猫的舌头能梳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能帮助散发体内的热量;青蛙的舌头能粘住虫子;啄木鸟的舌头能钩出树洞里的害虫;蛇的舌头能感觉动静。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动物舌头的奇妙。  一、根据语文特点,确立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低段学习要求明确指出
摘 要:进入21 世纪,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体现出时代的特色。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激发兴趣 突破难点 丰富多彩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缺少新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
青稞是西北干旱地区一年一熟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部分地区,具耐寒,抗旱,生长周期短等品质。小油菜是青海地区后茬作物青稞田间的优势种杂草,伴生于青稞生长的各个时期,严重影响青稞的生长生产,导致青稞减产和质量下降。目前大麦和小麦以及其它一些禾本科作物化感物质的研究早已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目前青稞化感物质尚无确切的报导。因此利用化感作用较强的青稞品种的防御能力来影响杂草的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自然而然地,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新课导入中进行德育渗透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思想教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珍汕97/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04个株系(F_(12),F_(13))为供试材料,研究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根系性状及根系有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企图明确高产水稻的根系特点及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根系性状,以期为水稻品种根系改良研究和根系性状QTLs定位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高产水稻株系的结实率高而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多、穗型大、千粒重高,但变幅较大。 (2)高产
众所周知,服装有着众多的款式、特色,那么作为一名模特,作为服装的“衣架”,对不同风格的服装也应有着不同的表演感觉。下面我就主要的几种服装,来谈一下模特在表演时的感觉。  泳装类:活泼、自由、奔放、洒脱;  休闲装:轻松、随意、自然;  运动装:活力、运动、轻松、热烈;  概念装:应根据不同服装所要表现的主题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感觉还应自然、洒脱;  晚装、婚纱类:高贵、冷艳、端庄、  大方
该文采用STS分子标记G103和候选基因R14,以及利用CO39为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中的C104PKT和A57及其杂交后代为材料,开展了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3分子定位研究.以R14为候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