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构建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策略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heap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有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交往能力、创造力等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他们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很好地进行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指导,进行师幼互动,使幼儿在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更全面发展,有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关键词
  角色游戏 师幼互动 策略
  一、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玩什么、扮演什么角色、怎样进行游戏等,都应由幼儿自行决定,教师只能是给幼儿建议,使得他们的游戏活动更加完善,而不能强加干涉。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拥有主体地位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就会极大地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他们将成为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二、创设环境、丰富材料,架设师幼互动的桥梁
  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借助游戏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成功。所以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应的角色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
  1.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宽松的游戏环境,不能为了达到游戏的教育目的而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也不能用太多的指令性语言对待幼儿。如“不能这样说”“这样做不对”等等,太多的限制和要求会让幼儿失去自由感,从而失去了游戏的意义。角色游戏应建立在一种宽松愉快充满想象空间和安全感的环境,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支持幼儿、等待幼儿,问题从幼儿中产生,又到幼儿中去解决,允许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2.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游戏材料选择得当、花样多,就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主动积极地探索,接受信息,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创设娃娃家的游戏环境时,各个年龄班我们就不能准备一样的材料。如果都只为他们准备“娃娃”和“妈妈”两个角色的材料及情节,就不能激发大、中班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因为大、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需要的是一些社会交往,因此角色数量就必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游戏中的内容才会丰富、新颖。所以游戏材料的提供必须不断变化,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多种兴趣,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明确角色有效引导,增强师幼互动的实效
  《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游戏活动通过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适时、适度地进行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合作。
  1.善于发现,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引导者。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更能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如“爱心医院”游戏中,我发现护士对给病人打针的方法不是很清楚,关注到孩子的困惑后,并没有直接告诉她方法,而是启发她“我们一起看看墙上的示范图或问问身边的小伙伴吧”,通过幼儿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得相关经验,促使活动不断深入,将幼儿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他们在与环境、同伴相互作用中获得了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形成共生共长的有效互动。
  2.有效参与,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在游戏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有限,幼儿常常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不能茫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应分析原因,用巧妙的方法给予言语鼓励暗示,在孩子即将放弃时要作为伙伴角色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他们继续活动的积极性。如“购物超市”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幼儿对购物和导购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我以购物者的身份进入“购物超市”,及时赞美他们物美价廉,服务态度好,同时建议他们可以再增加些物品的种类,吸引更多人购买他们的商品。对此,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满腔热情地张罗着新增商品,有的在摆放玩具,有的则忙着去发宣传广告了……这些行为上的支持与引导,让幼儿对活动保持了高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与幼儿进行互动时,要注意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而确定适当的指导方法,采取正确的互动策略,给幼儿的想象提供一个自由的发挥、发展空间,帮助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开始注重了对教育对象“怎样学”的研究,因而操作活动对幼儿的认知发展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是不是只要操作就必然效果好呢?从实践的结果映看并非如此。下面从三种幼儿学数组成的操作方式为了例进行分析。  一、操作活动与幼儿的认知发展  1.再现性操作:教师先用直观教具演示数的组成,伴以分析讲解,然后让幼儿重复操作,在这样的操作中幼儿是被动地再现教师的动作,记忆的成分多,分析
期刊
一、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陶艺作品自身具有美的特征,优秀的陶艺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使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我国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人们每天瞻仰着这样完美无缺的艺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们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试想,当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面对着一件件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精妙无比的陶艺作品时,他们将如何?我想,他们必然受
期刊
摘要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好奇心促使他们不再满足于事物表面的现象,他们更喜欢去追根问底,因此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有利时机。笔者提出通过三部曲培养大班幼儿观察力,指的是首先为幼儿提供有利的观察条件,其次在观察过程中发展目的性、比较性、顺序性、持久性等观察品质,最后让幼儿在观察后大胆用自己的形式进行表达。  关键词  大班幼儿 观察 能力 培养 智力活动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起点,是指通过
期刊
幼儿科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担负着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以及从小培养幼儿在科学探索精神的任务。课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同时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园进行科学课程实验的过程就是教师队伍素质迅速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研究,逐步树立起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她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能以发展的眼
期刊
摘要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唤起孩子们幼小心灵的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已是非常必要。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环保意识在幼儿心中萌芽,并逐渐转变为行动,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  环境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否直
期刊
摘要  文章针对幼儿不同的求知欲望,尝试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环境,让孩子在一种开放性的环境中去探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了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区域活动材料的合理提供、摆放、操作,实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求知,体现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主体性 开放性 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  《纲要》已着重强调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幼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及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也日趋增多,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到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就学。  我们泗港幼儿园地处城郊结合部,所在街道本地户籍人口与非本地户籍人口比例为1:1。目前,我园共有幼儿632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幼儿总数的61.80%,这些
期刊
什么是课程,很多幼儿园教育一线的老师认为,课程就是用来组织教学的活动设计,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等。幼儿园只要根据所选择的课程,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就是很好地实施了课程,完成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季苹教授认为,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比教学更大的空间。那么比教学更大的空间是什么,
期刊
摘要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多样,幼儿主要通过倾听、歌唱、游戏等音乐艺术方法来认识客观世界。但由于音乐是靠听觉完成的活动,因此,对于幼儿来说它是抽象的,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的。必须借助直观的教具和一些具体形象的艺术手段辅助进行。而幼儿美术则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幼儿可以运用各种美术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线条、形体、色彩等)塑造具体可视的形象,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期刊
摘 要   图谱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辅助教学工具,它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材料,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图谱能在欣赏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听赏能力,启发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旋律、节奏、结构等。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能帮助幼儿更好、更充分地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结构性质。  关键词   图谱 音乐欣赏 运用     音乐欣赏一般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