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参加工作16年来,经历了很多事情,其中对校领导的工作有一点儿不成熟的个人看法,想与大家讨论一下。
一、重导轻罚、因势利导,慎用领导权力
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诠释引导与指导的功效
“教师看领导、学生看教师、社会看学校”,领导的言行不仅会影响一所学校的教风学风,甚至影响一所学校在所在地的社会形象。
领导应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早退,不在工作日饮酒,不在校园内吸烟,不在课堂接打手机,听课及开会时间手机关闭或静音。参与教研时,领导更应尽职尽责,教学方面的知识不懂就学,听课中的发现该肯定的不怠慢,该指出的不含糊,该请教的不做作,并且必须做到任何意见都只是“就事论事不论人”。领导在教研活动中保证能做到参与者人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使有时“面红耳赤”,言语也不会脱开学术的范畴,心情也始终愉悦;专业引领上,经过不断的自身学习,不论是教师即将走出校门的公开课、说课,还是相关课件等,领导都应能得心应手地予以指导。只有这样,才会有大家的共同进步,才会有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争抢借阅教学指导方面书籍的局面。纪律上、学习上,需要的是领导带动教师,启动教师自身动力。
2.制定合理奖励,启动教师自身动力
古代市井尚有“不争馒头争口气”之论,作为“文人”的教师骨子里志气更硬,荣誉感更强。只要制定有合理的奖励制度,让他们能看到希望,那么师生体内那种与生俱来的、人类追求上进的本能将得到不可限量的激发。教师在乎的不是能得到多少物资,而是希望付出会得到一种认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能得到认可,工作中才会守住一份希望。守住了希望,就守住教师前进的动力!
3.慎用“权力”,珍惜相互的尊重
领导也是教师,只是肩膀比普通教师多了一份责任;领导不是教师,教师闹情绪最多影响一节课的效果,领导闹情绪寒的是人心,领导应该有“纳百川”的宽容。领导也是在现实中生活,也会有苦与乐,也会经过累与愁,也会遇到类似的“忍无可忍”。但合格的领导不会动用所谓的“权力”来进行“制裁”——只闻人生而上进,未听过人生而落后,如果说某某“消极落后”,说明世人已经绞杀了他前进的希望。工作中遇到阻力说明仍有症结未解,谈话中遇到反驳说明双方思想未能共鸣,接下来领导该做的是查找原因、寻求方法来解决,而不是指责、批评,这只会使问题更加僵化。退一步讲,如果真是那样也不解决问题,领导岂不置自己于“黔之驴”的尴尬?进一步讲,即使暂时解决了问题,工作中有何来新社会的“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才能彼此尊重,彼此尊重才会迎来和谐,和谐才能保障事业发展。
二、各守其责、各尽其职,发挥分管领导的积极作用
法人代表只有一个,领导班子不止一人。工作运行中如果各分管领导均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工作中“一把手”的职责是对各分管领导的工作加以审核、指导、支持及做好彼此间的协调,日常对分管领导工作的指导与支持是肯定,更是培养。周一例会上的“上周总结”“本周布置”就是上述理论的实践。上行下效,久而久之,则整个学校的工作自会顺风顺水、顺理成章,一切也都合理有序。如果不使之然,则乱将不远已。例如“一把手”可以越级检查,因为越级检查是督促,绝不可越级布置,因为越级布置本身就是对分管领导的否定,并且“事必躬亲”的结局只能是自身“死而后已”,同时又会把分管领导置于不知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的茫然,校务管理毕将混乱。如果过度放手,则势必造成各部门间工作相互重叠,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所以,领导队伍的管理是一门艺术。只有对分管领导充分信任、有度干涉,才能实现各领导“各守其责、各尽其职”,各自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此外,各分管领导都能各尽其职的前提下,还能有效避免校长“拍脑门儿”决定的出台。“拍脑门儿”容易造成政令重叠、工作无序、教师劳累、怨气滋生,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分管领导尽职尽责之下,校长即使偶尔有“拍脑门儿”之举,也决不会有相关决定的出台,因为班子不允许,会上通不过——不可能几个人脑门儿同时发热。如果校长能让大家的才智得以施展,那么大家就有成就感,工作就主动,效率就高,效果就明显。一个单位的人多数都“主动”就是“齐动”,单位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自然得以顺利开展。
三、教学平等、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进步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多个不同的个体组成一个复杂的群体,生生之间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我坚守“人之初、性本善”。师生是平等的,彼此都需要获得尊重。教师面前学生是弱势群体,理应获得更多。只要坚信人性本善、人生而爱美,教育中就会少一句喝斥,学生就会多一份希望、多一份上进。我信奉一句话:“呵护住一颗童心,就守住了一份希望。”
四、心正眼亮,合理“发现”
这一点最简单,也最难做到。所谓“心正眼亮”,就是工作中时时报以公心、不被私弊遮双眼;所谓“合理发现”,就是工作中领导要“发现谁行”,如果我们日常不断发现身边有新涌现出的“可造之材”,加以培养之后身边就会不断增加新的教学能手,时间一久校园内人人上进、人人是能手,工作局面自是不言而喻;反之,领导如不断发现“谁不行”,不断否定中人人自危、人心涣散、无人求上进……一年两年之内“手下无良将”可能是客观原因;三年五年如仍如此,那肯定是主观原因。那时只能承认“不是帅边无良将,而是将上无良帅”。
领导是标尺,好的领导可以启动教师体内工作动力的阀门,使教师自主产生前进的动力,最后实现大家共同进步。大家共同进步,就是一所学校的希望!
一、重导轻罚、因势利导,慎用领导权力
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诠释引导与指导的功效
“教师看领导、学生看教师、社会看学校”,领导的言行不仅会影响一所学校的教风学风,甚至影响一所学校在所在地的社会形象。
领导应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早退,不在工作日饮酒,不在校园内吸烟,不在课堂接打手机,听课及开会时间手机关闭或静音。参与教研时,领导更应尽职尽责,教学方面的知识不懂就学,听课中的发现该肯定的不怠慢,该指出的不含糊,该请教的不做作,并且必须做到任何意见都只是“就事论事不论人”。领导在教研活动中保证能做到参与者人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使有时“面红耳赤”,言语也不会脱开学术的范畴,心情也始终愉悦;专业引领上,经过不断的自身学习,不论是教师即将走出校门的公开课、说课,还是相关课件等,领导都应能得心应手地予以指导。只有这样,才会有大家的共同进步,才会有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争抢借阅教学指导方面书籍的局面。纪律上、学习上,需要的是领导带动教师,启动教师自身动力。
2.制定合理奖励,启动教师自身动力
古代市井尚有“不争馒头争口气”之论,作为“文人”的教师骨子里志气更硬,荣誉感更强。只要制定有合理的奖励制度,让他们能看到希望,那么师生体内那种与生俱来的、人类追求上进的本能将得到不可限量的激发。教师在乎的不是能得到多少物资,而是希望付出会得到一种认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能得到认可,工作中才会守住一份希望。守住了希望,就守住教师前进的动力!
3.慎用“权力”,珍惜相互的尊重
领导也是教师,只是肩膀比普通教师多了一份责任;领导不是教师,教师闹情绪最多影响一节课的效果,领导闹情绪寒的是人心,领导应该有“纳百川”的宽容。领导也是在现实中生活,也会有苦与乐,也会经过累与愁,也会遇到类似的“忍无可忍”。但合格的领导不会动用所谓的“权力”来进行“制裁”——只闻人生而上进,未听过人生而落后,如果说某某“消极落后”,说明世人已经绞杀了他前进的希望。工作中遇到阻力说明仍有症结未解,谈话中遇到反驳说明双方思想未能共鸣,接下来领导该做的是查找原因、寻求方法来解决,而不是指责、批评,这只会使问题更加僵化。退一步讲,如果真是那样也不解决问题,领导岂不置自己于“黔之驴”的尴尬?进一步讲,即使暂时解决了问题,工作中有何来新社会的“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才能彼此尊重,彼此尊重才会迎来和谐,和谐才能保障事业发展。
二、各守其责、各尽其职,发挥分管领导的积极作用
法人代表只有一个,领导班子不止一人。工作运行中如果各分管领导均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工作中“一把手”的职责是对各分管领导的工作加以审核、指导、支持及做好彼此间的协调,日常对分管领导工作的指导与支持是肯定,更是培养。周一例会上的“上周总结”“本周布置”就是上述理论的实践。上行下效,久而久之,则整个学校的工作自会顺风顺水、顺理成章,一切也都合理有序。如果不使之然,则乱将不远已。例如“一把手”可以越级检查,因为越级检查是督促,绝不可越级布置,因为越级布置本身就是对分管领导的否定,并且“事必躬亲”的结局只能是自身“死而后已”,同时又会把分管领导置于不知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的茫然,校务管理毕将混乱。如果过度放手,则势必造成各部门间工作相互重叠,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所以,领导队伍的管理是一门艺术。只有对分管领导充分信任、有度干涉,才能实现各领导“各守其责、各尽其职”,各自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此外,各分管领导都能各尽其职的前提下,还能有效避免校长“拍脑门儿”决定的出台。“拍脑门儿”容易造成政令重叠、工作无序、教师劳累、怨气滋生,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分管领导尽职尽责之下,校长即使偶尔有“拍脑门儿”之举,也决不会有相关决定的出台,因为班子不允许,会上通不过——不可能几个人脑门儿同时发热。如果校长能让大家的才智得以施展,那么大家就有成就感,工作就主动,效率就高,效果就明显。一个单位的人多数都“主动”就是“齐动”,单位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自然得以顺利开展。
三、教学平等、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进步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多个不同的个体组成一个复杂的群体,生生之间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我坚守“人之初、性本善”。师生是平等的,彼此都需要获得尊重。教师面前学生是弱势群体,理应获得更多。只要坚信人性本善、人生而爱美,教育中就会少一句喝斥,学生就会多一份希望、多一份上进。我信奉一句话:“呵护住一颗童心,就守住了一份希望。”
四、心正眼亮,合理“发现”
这一点最简单,也最难做到。所谓“心正眼亮”,就是工作中时时报以公心、不被私弊遮双眼;所谓“合理发现”,就是工作中领导要“发现谁行”,如果我们日常不断发现身边有新涌现出的“可造之材”,加以培养之后身边就会不断增加新的教学能手,时间一久校园内人人上进、人人是能手,工作局面自是不言而喻;反之,领导如不断发现“谁不行”,不断否定中人人自危、人心涣散、无人求上进……一年两年之内“手下无良将”可能是客观原因;三年五年如仍如此,那肯定是主观原因。那时只能承认“不是帅边无良将,而是将上无良帅”。
领导是标尺,好的领导可以启动教师体内工作动力的阀门,使教师自主产生前进的动力,最后实现大家共同进步。大家共同进步,就是一所学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