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在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冲动性与风险决策间的调节作用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k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考察自我控制在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冲动性与风险决策间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风险倾向问卷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542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1)在损失框架下,高冲动性[(20.26±4.83)分]和中等冲动性[(20.40±5.53)分]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的风险决策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冲动性[(18.92±5.03)分]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F(2,323)=3.79,P<0.05,η2=0.02);(2)冲动性[(60.68±10.40)分]与自我控制[(55.56±9.07)分]显著负相关(r=-0.60,P<0.01),与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决策[(20.12±5.26)分]显著正相关(r=0.13,P<0.05)。并且,获益框架(20.01±5.01)与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决策显著正相关(r=0.52,P<0.01);(3)在损失框架下,自我控制对冲动性与风险决策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β=0.13,t=2.31,P<0.05)。

结论

在损失框架下,冲动性与病理性网络使用大学生的风险决策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对冲动性与损失框架下风险决策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智力在听障儿童信息加工速度与数量加工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选择反应时任务、点阵比较任务和瑞文推理测验(简化版)对249名听障儿童进行试验测查,采用逐步回归法检验智力在听障儿童信息加工速度与数量加工间的中介效应,并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结果(1)听障儿童的信息加工速度正确率(0.89±0.18)与数量加工正确率(0.65±0.15)、智力(11.83±10.34)呈显著正相关(r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及分析特质感恩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歧视知觉问卷、特质感恩问卷和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对588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团体歧视知觉维度评分[(2.11±0.98)分,(2.28±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 。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