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食管癌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DT 50~68 Gy.结果 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31.7%(19/60),部分缓解率43.3%(26/60),总有效率75.0%.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55.0%、30.0%、13.3%,中位生存时间15.5个月.单因
【机 构】
:
214500扬州大学附属靖江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14500扬州大学附属靖江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14500扬州大学附属靖江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14500扬州大学附属靖江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14500扬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食管癌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DT 50~68 Gy.结果 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31.7%(19/60),部分缓解率43.3%(26/60),总有效率75.0%.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55.0%、30.0%、13.3%,中位生存时间1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复发转移灶长径大小、放疗后近期疗效及放疗剂量对预后有影响.主要不良反应为急性消化道反应和放射性肺炎,多为Ⅰ~Ⅱ级,无Ⅳ级发生.结论 治疗后局部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易耐受.临床分期早、复发转移灶长径小于3 cm、放疗后近期疗效满意者预后相对较好,放疗剂量宜60 Gy以上为好。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耳后发际入路(RAHI)切除腮腺后下极(耳屏以下)良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对7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RAHI进行腮腺肿瘤区域性切除术.结果 全部患者的腮腺肿瘤被完整切除,其中1例出现暂时性的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1例出现积液,切口愈合良好,经平均4个月的观察,肿瘤无复发,瘢痕隐蔽.结论 RAHI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疗效满意,并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中介素(IMD)及其受体CRLR、RAMP1、RAMP2、RAMP3 mRNA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7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癌旁新鲜标本中IMD、CRLR、RAMP1、RAMP2、RAMP3的表达,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IMD及受体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27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IMD、
目的 观察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肺灌注显像的变化、肺受照射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等,并结合临床因素,探讨其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8例接受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行肺灌注显像检查,比较照射前后肺灌注显像的变化.放射性肺炎的评价按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肺炎标准评定.获得的CT与单光子发射CT(SPECT)肺灌注图像融合后,将等剂量曲线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大肠癌组织及36例结肠腺瘤组织,以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F-κB、TNF-α及IL-6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结肠腺瘤组织中NF-κB的阳性
患者 男,61岁.因出现咳嗽、咳砖红色浓痰,伴间歇性右侧胸痛,考虑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效果欠佳.后上述症状加重,出现潮热、汗多,时有胸闷、气促,胸部CT结合肺穿刺病理诊断为右上肺腺癌.于2012年3月13日就诊于我科,完善相关检测后临床诊断为右上肺腺癌Ⅳ期(cT3N3M1,脑、骨、肾上腺转移).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反复出现排便困难、里急后重感、排便次数增多,3~6次/d.给予促消化、导泻后症状稍改
目的 初步探讨洛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诱导化疗加洛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区域中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同期洛铂放化疗的适宜剂量.方法 未行抗肿瘤治疗的初治局部区域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诱导化疗方案为洛铂30 mg/m2+5-Fu 4 g/m2持续静脉滴注120 h,每21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同期化疗起始剂量为洛铂50 mg/m2,每21 d重复.每剂量组至少入组患者3例
目的 探讨支气管针吸活组织检查(TBNA)在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TBNA对32例支气管肺癌合并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和分期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2例经TBNA确诊支气管肺癌并协助临床分期,阳性诊断28例(87.5%),阴性4例,操作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TBNA操作简单,创伤小,诊断率高,是协助诊断支气管肺癌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切割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普诺麦斯公司生产的单次弹射切割针在CT导向下对122例患者肺结节进行穿刺活组织检查,其中结节直径≤2 cm 63例,>2 cm 59例;结节与胸壁相连30例,结节与胸壁距离<1cm32例,1~3 cm 37例,>3 cm 23例.分别统计对直径≤2 cm和>2cm结节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的表达及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6例肺癌患者(肺癌组)、6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6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3 CD+8、CD+3 CD+4、Th/Ts、CD+16CD+56的表达;肺癌组还检测了化疗前后第3、7和20天外周血CD+3、CD+3 CD+8、CD+3C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复发进展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359例晚期肺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35~1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奈达铂80~100mg/m2,静脉滴注,第2天.以21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结果 可评价疗效314例,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1例,稳定125例,进展98例,有效率29.0%(91/314),疾病控制率68.8 %(216/314).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