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药材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其具有比较显著的抗病毒作用,近几年在肝炎病毒、艾滋病毒以及一些其他的病毒疾病治疗中甘草及其提取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甘草及其提取物在肝炎治疗中的作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甘草;甘草甜素;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中药材甘草为豆科植物多年生甘草的干燥块根或根茎,在中医领域,甘草的功效为润肺解毒,和中缓急,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炎、抗惊厥、抗变态反应、抗肿瘤、镇痛以及利尿等。甘草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皂苷,又被称作是甘草酸,因其具有甜味因此也将其称为甘草甜素。甘草甜素的主要药理作用为解毒、抗炎、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抗癌等。甘草中还含有甘草次酸,其药理作用为抗炎镇咳、抗癌。近几年关于甘草及其提取物的研究逐渐增多,也使研究不断深入,有文献报道甘草及其甘草甜素对肝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文出于对甘草及其提取物对肝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目的,从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甘草及其提取物在肝炎治疗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 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在甘草中分离得到15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保肝等药理作用。
1.1 抗肿瘤作用 曾有学者经6种自甘草中提取的黄铜混合物的小鼠实验证实,其具有显著的抗癌、抗致突变以及抗氧化的效果。另有研究显示,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显著的雌激素样作用,其能够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1.2 抗氧化作用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多数具有抗氧化效果,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曾有文献报道,甘草提取物能够使患者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指数得以降低,进而产生显著的预防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凝集以及留滞的效果,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含量,改善心脏收缩压,在高血脂、脂质氧化诱发的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2]。
1.3 保肝、治肝作用 曾有研究证实,甘草酸能够经对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抗原表达进行改变,对HbsAg的分泌进行抑制,进而对乙型肝炎产生显著的治疗作用。近几年有学者经实验证实,单独采取甘草酸可以对肝纤维化大鼠组织Ⅰ、Ⅱ型前胶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有文献报道,甘草甜素可以对镉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产生显著的延缓以及降低的效果,使肝细胞肿胀、坏死以及肝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病变的程度得以减轻。降低镉在肝脏的积蓄,使肝内诱导的金属硫蛋白量得以升高[3]。除以上研究外,还有学者发现,甘草甜素能够对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进行逆转和阻断;经大鼠实验证实,甘草的水提物可以对农药五氯硝基苯引起的干笋山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甘草酸能够对急性E型肝炎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几年有文献报道,甘草酸以及类似物可以作为肝细胞分裂素,对肝细胞DNA的合成以及生长产生显著的诱导作用;甘草酸对肝脏特有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为该物质的运输底物,能够对肝中毒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4]。
1.4 治疗心脏疾病 曾有研究证实,甘草总黄酮可以对乌头碱、冠脉结扎以及CaCl2-Ach诱发的大鼠和小鼠心律失常产生显著的缓解作用。近期有文献报道,甘草总黄酮可以對由乌头碱、哇巴因以及氯仿所诱发额心律失常产生抵抗作用,并且经动物实验证实,甘草水溶性总黄酮可以间接降低自由基的产生,并且对自由基引起的损伤产生有效的抑制。
1.5 甘草多糖的药理作用 目前关于甘草多糖的研究和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甘草多糖可以产生显著的抗病毒、抗肿瘤以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曾有学者经甘草多糖对小鼠S-180肿瘤进行作用,结果发现,其可以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且能够对bcl-2、p53以及bx基因的表达产生显著的影响。
1.6 其他药理作用 研究证实,甘草黄铜具有较为显著的对络氨酸酶进行抑制的效果,进而可以对黑素色的生成产生抑制,并且可有效降低黑色素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以将其做成具有较高安全性的美白药物。干草黄铜能够使基因型糖尿病的葡萄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对可有效治疗肾炎,降低排泄物中尿蛋白的数量。
2 甘草及其提取物在肝炎治疗中的作用
2.1 甘草及其提取物在抗肝炎病毒中的作用 肝炎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目前社会关注的一种严重疾病,特别是慢性肝炎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等恶性后果,一直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现阶段在临床上对于肝炎依旧缺乏治愈率高、疗效稳定的药物。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展开甘草酸制剂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研究,且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研究证实甘草酸可以对慢性肝炎产生显著的治疗作用。曾有学者对甘草酸在体外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向细胞外分泌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最终发现,甘草酸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HBsAg分泌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对肝细胞的破坏产生抑制,改善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最终使HBV的免疫状况得到改善[5]。目前,甘草在肝炎的防治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也有诸多报道,甘草中的甘草甜素与甘草次酸均可以产生显著的保肝和治肝效果,其能够使因急性肝炎导致的肝细胞坏死、气球样改变得到明显减轻,降低GOT、GPT水平。已有研究证实,目前对肝炎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抗病毒,对干扰素进行诱导方面,以对机体的免疫进行调节,而甘草甜素则可以产生直接的抗肝炎病毒、诱导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的作用。有临床报道,经l00%甘草煎液对传染性肝炎展开治疗,剂量控制在每次15-20毫升,日服3次,患者的黄疸指数在13天左右恢复至正常,且尿三胆试验在10天左右转阴,肝肿大在9天左右发生明显缩小,肝痛在8天左右便消失[6]。
2.2 甘草及其提取物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在临床上,肝纤维化属于慢性肝病的一种严重病理改变,肝纤维化的产生与发展均会对肝脏疾病的病情发展以及治疗预后的影响,为肝病向肝硬化转变的一个必须经历的途径。有研究证实,甘草酸类制剂在对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后,会降低肝脏中的胶原,从而使肝纤维化程度得以减轻[7]。另有文献报道,甘草酸能够对CCL4所诱发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NF-kB活性得以升高,从而使炎性因子的表达得到一致,有效降低了ALT、AST水平,使肝纤维化的发展得到抑制[8]。 2.3 甘草及其提取物抑制肝癌的作用 已有研究证实,甘草酸制剂能够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长期治疗癌变率得以显著降低。甘草酸及其制剂能够对多种诱发试剂引起的肝细胞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利用对肝癌细胞凋亡进行诱导,可达到显著的对肝癌的发生进行预防的效果[9]。近段时间有研究证实,甘草酸能够对TNFα/ActD所诱导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凋亡进行有效的抑制。除以上药理作用外,甘草及其提取物还能够对小鼠肝细胞凋亡产生抑制、对肝细胞损伤产生显著的保护效果。
3 小 结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甘草及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其主要集中在抗菌抗病毒、保肝治肝、抗炎抗过敏以及丢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等方面。本次研究中证实,甘草及其提取物在肝炎的治疗中具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甘草的有效成分甘草甜素即甘草酸具有显著的保肝、治肝以及抗病毒的藥理作用,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值得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 谢林红.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09,15(03):119-120.
[2] 汪玲,胡国龄,谢建萍.复方甘草酸苷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6(02):100-102.
[3] 徐立昌,郑淑玲,张伟东,等.甘草酸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09,25(26):425-427.
[4] 何丽仙,黄忠京,谭倪,等.HPLC研究芍药甘草汤合煎与分煎的化学成分变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06):673-675.
[5] 李海燕.芍药甘草汤证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4(09):628-629.
[6] 丛媛媛,热娜·卡斯木,帕丽达·阿不力孜,等.新疆胀果甘草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J].中药材,2009,24(09):656-657.
[7] 韩军.甘草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实用医药杂志),2009,29(18):214-216.
[8] 王佩,刘晓昱,吴锡铭.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18H-差向异构体含量[J].中国药业,2008,17(19):17-18.
[9] 颜芮,李兰芳,李焕德.甘草酸、甘草次酸18 位差向异构体比较研究的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05):562-566.
【关键词】 甘草;甘草甜素;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中药材甘草为豆科植物多年生甘草的干燥块根或根茎,在中医领域,甘草的功效为润肺解毒,和中缓急,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炎、抗惊厥、抗变态反应、抗肿瘤、镇痛以及利尿等。甘草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皂苷,又被称作是甘草酸,因其具有甜味因此也将其称为甘草甜素。甘草甜素的主要药理作用为解毒、抗炎、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抗癌等。甘草中还含有甘草次酸,其药理作用为抗炎镇咳、抗癌。近几年关于甘草及其提取物的研究逐渐增多,也使研究不断深入,有文献报道甘草及其甘草甜素对肝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文出于对甘草及其提取物对肝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目的,从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甘草及其提取物在肝炎治疗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 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现状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在甘草中分离得到15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保肝等药理作用。
1.1 抗肿瘤作用 曾有学者经6种自甘草中提取的黄铜混合物的小鼠实验证实,其具有显著的抗癌、抗致突变以及抗氧化的效果。另有研究显示,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显著的雌激素样作用,其能够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1.2 抗氧化作用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多数具有抗氧化效果,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曾有文献报道,甘草提取物能够使患者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指数得以降低,进而产生显著的预防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凝集以及留滞的效果,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含量,改善心脏收缩压,在高血脂、脂质氧化诱发的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2]。
1.3 保肝、治肝作用 曾有研究证实,甘草酸能够经对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抗原表达进行改变,对HbsAg的分泌进行抑制,进而对乙型肝炎产生显著的治疗作用。近几年有学者经实验证实,单独采取甘草酸可以对肝纤维化大鼠组织Ⅰ、Ⅱ型前胶原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有文献报道,甘草甜素可以对镉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产生显著的延缓以及降低的效果,使肝细胞肿胀、坏死以及肝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病变的程度得以减轻。降低镉在肝脏的积蓄,使肝内诱导的金属硫蛋白量得以升高[3]。除以上研究外,还有学者发现,甘草甜素能够对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进行逆转和阻断;经大鼠实验证实,甘草的水提物可以对农药五氯硝基苯引起的干笋山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甘草酸能够对急性E型肝炎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几年有文献报道,甘草酸以及类似物可以作为肝细胞分裂素,对肝细胞DNA的合成以及生长产生显著的诱导作用;甘草酸对肝脏特有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为该物质的运输底物,能够对肝中毒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4]。
1.4 治疗心脏疾病 曾有研究证实,甘草总黄酮可以对乌头碱、冠脉结扎以及CaCl2-Ach诱发的大鼠和小鼠心律失常产生显著的缓解作用。近期有文献报道,甘草总黄酮可以對由乌头碱、哇巴因以及氯仿所诱发额心律失常产生抵抗作用,并且经动物实验证实,甘草水溶性总黄酮可以间接降低自由基的产生,并且对自由基引起的损伤产生有效的抑制。
1.5 甘草多糖的药理作用 目前关于甘草多糖的研究和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甘草多糖可以产生显著的抗病毒、抗肿瘤以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效果。曾有学者经甘草多糖对小鼠S-180肿瘤进行作用,结果发现,其可以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且能够对bcl-2、p53以及bx基因的表达产生显著的影响。
1.6 其他药理作用 研究证实,甘草黄铜具有较为显著的对络氨酸酶进行抑制的效果,进而可以对黑素色的生成产生抑制,并且可有效降低黑色素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以将其做成具有较高安全性的美白药物。干草黄铜能够使基因型糖尿病的葡萄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对可有效治疗肾炎,降低排泄物中尿蛋白的数量。
2 甘草及其提取物在肝炎治疗中的作用
2.1 甘草及其提取物在抗肝炎病毒中的作用 肝炎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目前社会关注的一种严重疾病,特别是慢性肝炎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等恶性后果,一直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现阶段在临床上对于肝炎依旧缺乏治愈率高、疗效稳定的药物。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展开甘草酸制剂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研究,且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研究证实甘草酸可以对慢性肝炎产生显著的治疗作用。曾有学者对甘草酸在体外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向细胞外分泌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最终发现,甘草酸能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HBsAg分泌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对肝细胞的破坏产生抑制,改善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最终使HBV的免疫状况得到改善[5]。目前,甘草在肝炎的防治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也有诸多报道,甘草中的甘草甜素与甘草次酸均可以产生显著的保肝和治肝效果,其能够使因急性肝炎导致的肝细胞坏死、气球样改变得到明显减轻,降低GOT、GPT水平。已有研究证实,目前对肝炎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抗病毒,对干扰素进行诱导方面,以对机体的免疫进行调节,而甘草甜素则可以产生直接的抗肝炎病毒、诱导干扰素抑制肝炎病毒的作用。有临床报道,经l00%甘草煎液对传染性肝炎展开治疗,剂量控制在每次15-20毫升,日服3次,患者的黄疸指数在13天左右恢复至正常,且尿三胆试验在10天左右转阴,肝肿大在9天左右发生明显缩小,肝痛在8天左右便消失[6]。
2.2 甘草及其提取物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在临床上,肝纤维化属于慢性肝病的一种严重病理改变,肝纤维化的产生与发展均会对肝脏疾病的病情发展以及治疗预后的影响,为肝病向肝硬化转变的一个必须经历的途径。有研究证实,甘草酸类制剂在对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后,会降低肝脏中的胶原,从而使肝纤维化程度得以减轻[7]。另有文献报道,甘草酸能够对CCL4所诱发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NF-kB活性得以升高,从而使炎性因子的表达得到一致,有效降低了ALT、AST水平,使肝纤维化的发展得到抑制[8]。 2.3 甘草及其提取物抑制肝癌的作用 已有研究证实,甘草酸制剂能够使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长期治疗癌变率得以显著降低。甘草酸及其制剂能够对多种诱发试剂引起的肝细胞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利用对肝癌细胞凋亡进行诱导,可达到显著的对肝癌的发生进行预防的效果[9]。近段时间有研究证实,甘草酸能够对TNFα/ActD所诱导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凋亡进行有效的抑制。除以上药理作用外,甘草及其提取物还能够对小鼠肝细胞凋亡产生抑制、对肝细胞损伤产生显著的保护效果。
3 小 结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甘草及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其主要集中在抗菌抗病毒、保肝治肝、抗炎抗过敏以及丢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等方面。本次研究中证实,甘草及其提取物在肝炎的治疗中具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甘草的有效成分甘草甜素即甘草酸具有显著的保肝、治肝以及抗病毒的藥理作用,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值得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 谢林红.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09,15(03):119-120.
[2] 汪玲,胡国龄,谢建萍.复方甘草酸苷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16(02):100-102.
[3] 徐立昌,郑淑玲,张伟东,等.甘草酸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09,25(26):425-427.
[4] 何丽仙,黄忠京,谭倪,等.HPLC研究芍药甘草汤合煎与分煎的化学成分变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06):673-675.
[5] 李海燕.芍药甘草汤证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4(09):628-629.
[6] 丛媛媛,热娜·卡斯木,帕丽达·阿不力孜,等.新疆胀果甘草多糖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J].中药材,2009,24(09):656-657.
[7] 韩军.甘草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实用医药杂志),2009,29(18):214-216.
[8] 王佩,刘晓昱,吴锡铭.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18H-差向异构体含量[J].中国药业,2008,17(19):17-18.
[9] 颜芮,李兰芳,李焕德.甘草酸、甘草次酸18 位差向异构体比较研究的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05):56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