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中国经济新动力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aixi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过去的外向型经济基本上以“引进来”为主,外资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而今后,在继续做好“引进来”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走出去”。最近的宏观经济举措已呈现苗头。
  一是6月外贸进出口双降。6月份外贸增速再次显著回落,同比增长-2%,出口和进口双双降为负值,当月中国对出口目的国均显不同程度的下跌。
  二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三是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经历了九轮谈判之后,第五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方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与美方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
  三方面的宏观经济消息,看似不相关,其实联系紧密。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下滑,国人慌了,世界也慌了。作为世界经济的传统发动机,欧美日经济相继熄火,中国经济似乎成为惟一仍在高速运转的引擎。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那么世界经济复苏恐怕还需要几年。
  当然,新一届中国政府不可能允许这样的“如果”出现。不过,外贸进出口数据的双降,已经敲响了警钟。中国必须加大力度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滑坡,否则,“如果”就会变成“可能”,“可能”就会变成“必然”。那么,大力度在哪里?透过上述新闻,似乎可以看出一些迹象。
  改革开放以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是外向型经济。当下诚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启动内需,但不可否认的是,外部市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应是宏观政策重心,稳定乃至培养外部市场,仍应成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抓手。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过去的外向型经济基本上以“引进来”为主,外资的多寡与优劣,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而今后,在继续做好“引进来”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走出去”。
  无论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是中美投资协定谈判,都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的大手笔。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具体细则还没有公布,但仅从各媒体的“政策猜想”,就足以让人惊呼政策之新,手笔之大,力度之巨。试验区“学名”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隐含一个概念就是,未来中国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事实上,近期包括天津在内的一些城市也已纷纷提出自贸区试点方案。另外一个表述就是,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试验田”,是中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当下改革决心;“升级版”,是中国政府向世界绘出的未来发展蓝图。
  如果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向世界敞开了一面深度开放的窗,那么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就是中国向世界推开了一扇全面开放的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意味着中国外资管理体制将迎来重大改变,对外资或从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全面转向“负面清单”模式。通俗说就是,以前规定只能投资什么,以后规定不能投资什么。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大大拓宽。有专家说,这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将迈进新时代,其意义堪比当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此言不虚。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也将借此推开美国的大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美国在华累计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对美累计直接投资接近200亿美元。相对于美国资本在华投资,中国资本在美国的投资阻力重重。甚至有中国企业家直言不讳,美国在全球推销自由开放市场,但美国市场恰恰最不自由、最不开放。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资本走出去势不可挡。赢得美国市场即可赢得全球市场,一方面美国仍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另一方面中美谈判对其他经济体具有示范作用。如果能通过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为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市场扫除障碍,那么借助中美投资协定,中国就可以签订更多这样的协定,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深远意义显而易见。
  最近,国内舆论对温和刺激政策预期越发强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表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单单从外向型经济发展上看,刺激政策岂止温和,无一不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大手笔。
  (本刊编辑部摘编)
其他文献
第三产业投资继续小幅回升。分产业看,1-11月份,第一产业投资8153亿元,同比增长30.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42963亿元,增长21.1%,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75120亿元,增长20.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这已是连续6个月增幅保持扩大态势。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调控措施的效果已经显现
编者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是在我国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贯穿了推动科学发展这个根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推进改革创新这个关键、着力改善民生这个重点,为我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  今年全国“两会
在确定了以《农村能源的绿色解决方案》为本期封面文章后,我们最先想到要采访的人,就是史立山副司长。近年,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们从他那里,听到了很多权威的观点和声音。在这位专家型官员眼里,农村能源确实已经到了应该充分重视的时候了,农村能源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现代化能源技术,为农村提供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服务。我们的采访,在“农村能源的现状、趋势和解决
2007年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矛盾将得到较大程度缓解,房价进一步趋稳,住房价格尤其是中低价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可能进一步回落,预计全年房价涨幅将低于去年。    2006年,随着国家稳定房价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房价调控效果初步显现,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住房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房地产投机因素明显减少。预计2007年房价走势将进一步趋于稳定,全年房价涨幅将低于上年。    一、2006年房地产
92%、57%、7.7%、-7%……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在短短的四个月间,中国对香港的单月出口增速从92%一路以措手不及的速度下滑至-7%。  然而,对港贸易的“断崖式”下滑并非个案。6月中国对金砖国家、东盟的贸易增速均出现了全面回落。不仅如此,6月中国对美国、日本、欧盟三个发达经济集体负增长。6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由5月的-1.6%进一步下滑至-5.02%,对日、欧盟也延续了同比负增长的趋势。
全美估计用水报告显示,2005年每天的用水提取量约为4100亿加仑/天。这个数字略小于2000年,比最高记录年份1980年用水提取量减少5%。淡水提取量为3490亿加仑/天,或说占用水(淡咸水)提取总量的85%。地下淡水提取量为796亿/天,比2000年减少5%,地表淡水提取量2700亿加仑/天,与2000年持平。用水提取量的两大消耗源,发热发电和灌溉,自1980年以来就呈稳定或稍降态势。公共服务
一、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    (一)2009年全国地价水平值商业用地最高,居住其次。工业最低;36个重点监测城市各用途均价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9年全国(105个监测城市)总体综合地价水平值为2653元/平方米,其中商业地价最高,为4712元/平方米;其次为居住地价,3824元/平方米;工业地价最低,为597元/平方米。36个重点监测城市综合地价水平值为3565元/平方米,各用途均价略高于
摘  要  本文首先从利率与汇率、货币政策调控、金融监管体系、国有金融机构、金融业务政策、资本市场体制等方面对大陆三十五年来的渐进式金融改革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两岸金融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如何有效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改革;金融危机;两岸金融合作  一、大陆金融改革回顾与展望  大陆改革开放历经三十五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金融体制的渐进式
“2013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背离格局——金融热、实体冷。”采访的开始,泰和财富副总裁喻春先生一针见血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现状。  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速,GDP与CPI增速却放缓、回落,甚至低于预期;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国民经济紧密关联的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需求资金却未有同步的增长……“此种矛盾的现象处处可见。”喻春指出,发生在今年6月的“钱荒”现象,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钱荒。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隔夜拆借
编者按: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能源终端消费最为集中的区域,城市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为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家能源局将组织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申报工作。据了解,全国许多省市对此都给与了高度关注,并希望得到这个荣誉,借此提升城市的综合影响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