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孕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机 构】
: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
【出 处】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5年31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肾脏损伤标志物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了129例脑出血患者,应用3.0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确定是否存在脑微出血;根据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公式推算其肾小球滤过率,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含量,尿肌酐应用酶法检测,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水平。结果129例脑出血患者中有86例(66.7%)存在脑微出血。与不存在脑微出血患者相比,存在脑微出血的脑出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便秘(PDC)产生的机制以及影响便秘严重程度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入选自2014年4–8月至我院门诊就诊的27例PDC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功能性便秘(FC)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药物剂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便秘严重程度自评量表等资
目的探索复合(hybrid)手术室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复合手术室治疗76例(84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行手术夹闭(其中3例为球囊辅助动脉瘤夹闭),4例行动脉瘤孤立联合高流量搭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结果72例行手术夹闭的患者中,5例(6.9%)术中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颈残留,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行术中造影,显示动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神经内镜治疗组和开颅手术治疗组,其中神经内镜组28例,开颅手术组26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ADL评分Ⅰ~Ⅲ级为预后良好,ADL评分Ⅳ~Ⅴ级及死亡患者为预后不良。结果神经内镜治疗组死亡1例,开颅手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血液通过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TT)之间的相关性,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可能的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入院进行320排螺旋CT的灌注成像(CTP)检测rCBF、rCBV和MTT,分析颅脑损伤程度与rCBF、rCBV和MTT之间的关系。随访患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及神经导航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术中超声和(或)神经导航指导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神经功能损害情况。结果术后影像学证实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或大部切除9例,其中应用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技术定位肿瘤组肿瘤全切除8例,单独术中超声组肿瘤全切除4例,单独神经导航组肿瘤全切除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4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法治疗的1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18例复杂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9例,不规则动脉瘤8例,1例椎-基联合处夹层动脉瘤采用双股动脉入路,一侧予支架辅助,另一侧予微导管辅助,成功栓塞后双侧椎动脉保持通畅。动脉瘤有少许残留,半年后再补圈栓塞后痊愈。结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