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开埠初期,港人多以渔业维生并生活于帆船上,帆船便渐渐成为香港的标志,175年后,这个简朴的小渔港逐渐发展成繁盛的转口港,继而成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可以说香港的根,就是在一艘艘帆船里立起来的。
这艘非常打眼的红色帆船“鸭灵号”始建于1950年,后来进行翻修后租予香港旅游发展局使用。它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载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缓缓驶向入海口,穿梭在维多利亚港及两岸林立的摩天大厦中,带我们回味香港老一辈渔民们的人情味。
香港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缝缝补补的执着总纠缠一起。
转眼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0周年,对它的印象,除了固有的灯红酒绿、shopping天堂之外,其实更多的是那种“大隐隐于市”的江湖气。就像老港片里,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忽然一夜之间学会功夫,摇身一变成为大侠,但是他的每个细胞,还是保有赤子之心。
踱步在香港,每条说不出历史的繁华老街,每副苍劲字体的手写招牌,每张行色匆匆有故事的脸庞,叮叮车在铁轨上发出规律的声响,秒变的红绿灯被掩盖在人挤人的人行道上。各种色彩和光晕的相互交错,不同文字符号和表达形态的碰撞,这些外人所惊奇的“港味”,俨然成了香港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鸭灵号”帆船的目的地就有这个以“赤柱监狱”出名的赤柱半岛。这个半岛没传说中的那么神秘,而是充满了大都市里难寻的闲适。每次去香港,别人拎着大包小包冲向旺角的购物天地,我却钟爱坐上巴士翻越狭窄的山路,转弯处豁然开朗的是浅水湾一望无际的蓝,和道路尽头的这颗沧海遗珠。
赤柱半岛曾是英军军事据点,也曾是香港岛的行政中心,这里保留着600年的天后古庙,也有从老中环迁移过来的卜公码头。下午四点,如果你刚好逛完赤柱市集,不如买上一杯咖啡,坐在夕阳薄盖的码头上,无忧无虑地发会呆吧。
谈起赤柱,就不能不说起另外一个半岛:西贡。
西贡是属于TVB的情结,TVB的总部所在地就在这里,于是乎,港剧里闪现过的凌乱渔港和人满为患的海鲜街,你都可以成为主角经历一遍。
大部分香港人的周末是饮茶和行山,一家大小去爬山、看风景、野餐或者坐船去某个小岛,过一个悠闲的海岛周末。在小小的西贡,你可以遇到无数爱狗人士的遛狗大会,也能在琳琅满目的渔船里挑上一斤刚打捞的海鲜,转身交予店家花样烹煮,再配上几瓶啤酒,一个字“猛”!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制衣业兴盛,贩卖布料、各式衣服配件的店家聚集在深水埗一带,基隆街也不例外,这条街道全长一公里,名字取自台湾的基隆市,曾有“纽扣街”之称。
如今多年过去,香港旅游业达到发展巅峰,布行的生意却已不足当年的三成,街道空落落,商铺贴上出租或结业的告示,有人离去,有人坚持,有人进来,不少年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被老旧的深水i步吸引搬入,见惯兴衰起落的香港人,此刻正淡定。
香港人把肉菜市场称作街市,里面很干净,也不大有异味,看到摊前或驻足观察或挑选的人群,我想起90年代某品牌的大米广告,主妇们推开窗子,大喊“食饭喇”,闻到了米饭香味的小孩,立刻就跑回了家。
香港人的生活在精打细算间充满了温馨,屋子虽小却五脏俱全,生活也不可以粗糙,连辛苦的上班族都会在下班后逛逛周边街市,望一望晚间半价的食物,然后提着袋子心满意足地回家去。
香港是全世界步行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如果你和一名香港人一起走路,百分之百会被他抛下,他们修炼了在人潮和窄街里快速穿梭的技能,“之一”只是谦虚的说法,必要时他们能化为一道虚影,像风一样从街头呼啦一下到街尾。
走路快,讲话快,做事也快。一句粤语只听出音调的变化,旺角“亡命”红巴,最快时能把搭乘时间缩短至三分之一。美食家蔡澜接受采访时提到,电梯按键的“闭字都给人家按得模糊了”,莫名感到一股杀气腾腾。
外来的人常常因為跟不上节奏而感到无所适从,还不停被人提醒“唔该借借”、“快手滴啦”,但不用多久,人人都会变成这座巨型齿轮的一部分,然后迅速地转动起来。好处是,节约时间成本变得很重要:规则被严格遵守,建筑被细致规划,说话方式也更直接。
香港人用香港速度塑造了自己的国际大都城,对于他们来说,历史应该时刻铭记,生活更要有自己的歸属感。时代的种种痕迹快速游走在现代霓虹间,这就是香港之所以迷人的原因吧。
这艘非常打眼的红色帆船“鸭灵号”始建于1950年,后来进行翻修后租予香港旅游发展局使用。它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载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缓缓驶向入海口,穿梭在维多利亚港及两岸林立的摩天大厦中,带我们回味香港老一辈渔民们的人情味。
香港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缝缝补补的执着总纠缠一起。
转眼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0周年,对它的印象,除了固有的灯红酒绿、shopping天堂之外,其实更多的是那种“大隐隐于市”的江湖气。就像老港片里,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忽然一夜之间学会功夫,摇身一变成为大侠,但是他的每个细胞,还是保有赤子之心。
踱步在香港,每条说不出历史的繁华老街,每副苍劲字体的手写招牌,每张行色匆匆有故事的脸庞,叮叮车在铁轨上发出规律的声响,秒变的红绿灯被掩盖在人挤人的人行道上。各种色彩和光晕的相互交错,不同文字符号和表达形态的碰撞,这些外人所惊奇的“港味”,俨然成了香港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鸭灵号”帆船的目的地就有这个以“赤柱监狱”出名的赤柱半岛。这个半岛没传说中的那么神秘,而是充满了大都市里难寻的闲适。每次去香港,别人拎着大包小包冲向旺角的购物天地,我却钟爱坐上巴士翻越狭窄的山路,转弯处豁然开朗的是浅水湾一望无际的蓝,和道路尽头的这颗沧海遗珠。
赤柱半岛曾是英军军事据点,也曾是香港岛的行政中心,这里保留着600年的天后古庙,也有从老中环迁移过来的卜公码头。下午四点,如果你刚好逛完赤柱市集,不如买上一杯咖啡,坐在夕阳薄盖的码头上,无忧无虑地发会呆吧。
谈起赤柱,就不能不说起另外一个半岛:西贡。
西贡是属于TVB的情结,TVB的总部所在地就在这里,于是乎,港剧里闪现过的凌乱渔港和人满为患的海鲜街,你都可以成为主角经历一遍。
大部分香港人的周末是饮茶和行山,一家大小去爬山、看风景、野餐或者坐船去某个小岛,过一个悠闲的海岛周末。在小小的西贡,你可以遇到无数爱狗人士的遛狗大会,也能在琳琅满目的渔船里挑上一斤刚打捞的海鲜,转身交予店家花样烹煮,再配上几瓶啤酒,一个字“猛”!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制衣业兴盛,贩卖布料、各式衣服配件的店家聚集在深水埗一带,基隆街也不例外,这条街道全长一公里,名字取自台湾的基隆市,曾有“纽扣街”之称。
如今多年过去,香港旅游业达到发展巅峰,布行的生意却已不足当年的三成,街道空落落,商铺贴上出租或结业的告示,有人离去,有人坚持,有人进来,不少年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被老旧的深水i步吸引搬入,见惯兴衰起落的香港人,此刻正淡定。
香港人把肉菜市场称作街市,里面很干净,也不大有异味,看到摊前或驻足观察或挑选的人群,我想起90年代某品牌的大米广告,主妇们推开窗子,大喊“食饭喇”,闻到了米饭香味的小孩,立刻就跑回了家。
香港人的生活在精打细算间充满了温馨,屋子虽小却五脏俱全,生活也不可以粗糙,连辛苦的上班族都会在下班后逛逛周边街市,望一望晚间半价的食物,然后提着袋子心满意足地回家去。
香港是全世界步行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如果你和一名香港人一起走路,百分之百会被他抛下,他们修炼了在人潮和窄街里快速穿梭的技能,“之一”只是谦虚的说法,必要时他们能化为一道虚影,像风一样从街头呼啦一下到街尾。
走路快,讲话快,做事也快。一句粤语只听出音调的变化,旺角“亡命”红巴,最快时能把搭乘时间缩短至三分之一。美食家蔡澜接受采访时提到,电梯按键的“闭字都给人家按得模糊了”,莫名感到一股杀气腾腾。
外来的人常常因為跟不上节奏而感到无所适从,还不停被人提醒“唔该借借”、“快手滴啦”,但不用多久,人人都会变成这座巨型齿轮的一部分,然后迅速地转动起来。好处是,节约时间成本变得很重要:规则被严格遵守,建筑被细致规划,说话方式也更直接。
香港人用香港速度塑造了自己的国际大都城,对于他们来说,历史应该时刻铭记,生活更要有自己的歸属感。时代的种种痕迹快速游走在现代霓虹间,这就是香港之所以迷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