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必会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纷争,哲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首次提及“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以总体性的辩证法论证;谢韬先生则认为,正统马克思主义就是民主社会主义。那么到底该从何种角度论证“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了哲学史上一个议题。
关键词:哲学;正统;马克思主义
一、 “正统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背景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由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了一系列和平景象,为资产阶级及其学者在各条战线上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借口。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读,既是他们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一种理论表达,更是他们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对变化了的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论回应。
1898年,布拉格的波希米亚大学教授托马斯·加里格·马萨瑞克,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危机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一种危机,但这种危机不会使社会主义趋向死亡,相反,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巩固社会主义,如果它的领导者能够坦白地批判它的基本原理并克服他们自身存在的缺陷的话。”此外,保尔·巴尔特在《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书中,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经济唯物主义”和“历史宿命论”,并认为它完全忽视了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作用,从而主张应该对之加以批判。恩斯特也把马克思主义歪曲为机械的经济决定论。他认为,经济是社会中唯一的、起最终作用的因素,而政治、思想等因素则完全依赖于经济。
面对这些自称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就必须有人站出来否定这些第二国际理论家们的错误认知。为了寻求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卢卡奇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在解释“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何谓正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正统,1、旧指一系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2、泛指学派、党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首次提出“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它科学地坚信在辨证的马克思主义中能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要沿着他的创始人的路线走下去,就能发展、扩大和深化。另外它也坚信,任何超越它或者‘改善’它的企图已经导致并且必然导致过分简单化、繁琐化和折中主义。”卢卡奇认为,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辩证的、历史的、总体性的唯物主义方法,是革命的方法。在他看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总体性的辩证法。他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进行论述,认为即使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基本原理而单单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也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样看来,卢卡奇并没有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是站在黑格尔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虽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扬弃,抛弃了他的绝对精神理念,从客观和实践的角度讨论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优越性在于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神秘形式的剥离。因此,卢卡奇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是不准确的。
人民大学前副校长谢韬教授则认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承认一八四八年的错误以后,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地长入社会主义,才是《资本论》的最高成果,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这个正统叫做民主社会主义。”但是,谢韬教授的观点虽然看起来可行性更高,但实际上他忽略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的成立,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势力与狼藉惨淡的国内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困难与国内人民群众生活的贫苦都是新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此时我们的国民经济经过几次大战正处于低迷时期,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而且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中,社会主义是应该首先兴起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民主社会主义这种先进的社会性质理论必是天方夜谭。
依笔者看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一定不是具象的某种方法论,也不是某种幻想出的社会形态,而是能够适应当下时代需求的、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扬弃各种理论与观点的、始终体现最广大无产阶级需求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正统马克思主义一定不是“排他的”“非实证的”,它具有高度实践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包容一切的力量。这样的生命力,可以使得马克思主义存在于任何一种状况之中,而不担心它会被其他的非科学的非革命的理论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就能保证它在每一特殊时期都能坚守正确的理念,化解其与其它理论的矛盾与冲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长久不衰的秘密就在于它不断地吸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是一个可以诠释任何一种事物的完整的体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正统。因此说,正统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既严整而又开放,内容博大精深的宏伟的科学体系。
三、 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巅峰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时代影响与意义。但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停留在某一时期止步不前,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这就是科学的理论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体现。
(一)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斯大林曾这样评价列宁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一百多年以来,虽然遭受了无数的攻击与挑战,但至今仍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不懈的传承与发展,使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完善,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充满了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二)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其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最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而历史唯物主义才给真正的社会科学以哲学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几百年斗争实践的历史中,巴黎公社的成立,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中都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三)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与实践性
从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至今的160多年时间里,马克思主义无时无刻不在发展着。它不同于其它的哲学理论是仅就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阶段而形成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历史的推动下前进,不断完善与丰富自己的体系,使之适应每一种现有的或即将到来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创造出新的理论体系——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由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及在之后新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创造性与实践性结合的有效成果。
任何科学理论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成功的实践的历史就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历史上没有任何社会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影响如此之长远,如此之广博。因此说,科学性、革命性、创造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正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哲学;正统;马克思主义
一、 “正统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背景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由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了一系列和平景象,为资产阶级及其学者在各条战线上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借口。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读,既是他们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一种理论表达,更是他们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对变化了的社会现实的一种理论回应。
1898年,布拉格的波希米亚大学教授托马斯·加里格·马萨瑞克,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危机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一种危机,但这种危机不会使社会主义趋向死亡,相反,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巩固社会主义,如果它的领导者能够坦白地批判它的基本原理并克服他们自身存在的缺陷的话。”此外,保尔·巴尔特在《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书中,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经济唯物主义”和“历史宿命论”,并认为它完全忽视了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作用,从而主张应该对之加以批判。恩斯特也把马克思主义歪曲为机械的经济决定论。他认为,经济是社会中唯一的、起最终作用的因素,而政治、思想等因素则完全依赖于经济。
面对这些自称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们,就必须有人站出来否定这些第二国际理论家们的错误认知。为了寻求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卢卡奇提出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在解释“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之前,我们必须知道,何谓正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正统,1、旧指一系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2、泛指学派、党派等一脉相传的嫡派。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首次提出“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深刻地指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它科学地坚信在辨证的马克思主义中能找到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要沿着他的创始人的路线走下去,就能发展、扩大和深化。另外它也坚信,任何超越它或者‘改善’它的企图已经导致并且必然导致过分简单化、繁琐化和折中主义。”卢卡奇认为,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辩证的、历史的、总体性的唯物主义方法,是革命的方法。在他看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总体性的辩证法。他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割裂开来进行论述,认为即使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基本原理而单单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也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样看来,卢卡奇并没有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是站在黑格尔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虽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扬弃,抛弃了他的绝对精神理念,从客观和实践的角度讨论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优越性在于其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神秘形式的剥离。因此,卢卡奇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是不准确的。
人民大学前副校长谢韬教授则认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承认一八四八年的错误以后,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地长入社会主义,才是《资本论》的最高成果,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这个正统叫做民主社会主义。”但是,谢韬教授的观点虽然看起来可行性更高,但实际上他忽略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基本国情。新中国的成立,虎视眈眈的帝国主义势力与狼藉惨淡的国内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困难与国内人民群众生活的贫苦都是新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此时我们的国民经济经过几次大战正处于低迷时期,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而且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中,社会主义是应该首先兴起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民主社会主义这种先进的社会性质理论必是天方夜谭。
依笔者看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一定不是具象的某种方法论,也不是某种幻想出的社会形态,而是能够适应当下时代需求的、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扬弃各种理论与观点的、始终体现最广大无产阶级需求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正统马克思主义一定不是“排他的”“非实证的”,它具有高度实践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包容一切的力量。这样的生命力,可以使得马克思主义存在于任何一种状况之中,而不担心它会被其他的非科学的非革命的理论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就能保证它在每一特殊时期都能坚守正确的理念,化解其与其它理论的矛盾与冲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长久不衰的秘密就在于它不断地吸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是一个可以诠释任何一种事物的完整的体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正统。因此说,正统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既严整而又开放,内容博大精深的宏伟的科学体系。
三、 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巅峰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时代影响与意义。但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停留在某一时期止步不前,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这就是科学的理论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体现。
(一)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斯大林曾这样评价列宁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一百多年以来,虽然遭受了无数的攻击与挑战,但至今仍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不懈的传承与发展,使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完善,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充满了革命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二)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其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最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而历史唯物主义才给真正的社会科学以哲学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几百年斗争实践的历史中,巴黎公社的成立,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中都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三)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与实践性
从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至今的160多年时间里,马克思主义无时无刻不在发展着。它不同于其它的哲学理论是仅就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阶段而形成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历史的推动下前进,不断完善与丰富自己的体系,使之适应每一种现有的或即将到来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苏联,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创造出新的理论体系——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由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及在之后新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创造性与实践性结合的有效成果。
任何科学理论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成功的实践的历史就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历史上没有任何社会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影响如此之长远,如此之广博。因此说,科学性、革命性、创造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正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